總統府新聞
98年04月15日
副總統出席「彭博金融研討會-投資機會與兩岸關係」論壇
蕭萬長副總統今天下午出席「彭博金融研討會-投資機會與兩岸關係」論壇,並為論壇開幕致詞。
副總統首先表示,「彭博」是國際上重要的專業經濟資訊平台,所舉辦的研討或各項交流的活動,以及所提供的資訊,不僅是國際間經濟專家與企業的重要參考,同時也提供一般大眾獲得經濟新知及投資訊息。今天彭博在全球面臨金融海嘯衝擊,以及兩岸關係已有重要發展的階段,舉辦「投資機會與兩岸關係」研討會,格外具有意義。
副總統指出,從日前在倫敦舉辦的G20高峰會,我們可以看到全球權力結構重組的情況,目前備受矚目的便是美國與中國大陸的經濟策略,因其經濟動向深深影響區域經濟體及全球經濟,是西方世界與亞洲區域最動見觀瞻的兩大經濟體。在此情況下,台灣面臨了大挑戰,同時也是大機會,因為美國與中國大陸正好是台灣的兩大重要貿易伙伴。
副總統表示,受到全球金融海嘯的影響,台灣面臨幾十年來最嚴峻的經濟挑戰。政府面臨這一波經濟挑戰,不敢有片刻的鬆懈,全力克服這些挑戰。我們採取了許多措施,在短期方面,透過刺激經濟、政策鬆綁以及採取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等方式來振興景氣,希望能達到增加投資的目的。在長期方面,我們希望能就經濟結構的改革與升級來改善投資環境。
副總統進一步表示,為了改善投資環境、增加就業機會,我們必須體認到兩岸關係對台灣經濟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因此本次會議焦點放在投資機會與兩岸關係,相當有意義。政府從全球化及區域經濟整合大架構下,推動兩岸經貿正常化,促進兩岸務實協商與交流,希望開創「互利雙贏、共存共榮」的兩岸新局。
副總統表示,中國大陸已是台灣最大貿易夥伴、最大出口地區、最大貿易順差來源,也是台商對外投資最主要地區。面對如此密切的兩岸經貿關係,政府有責任調整過去管制性政策思維所產生的種種不合理的限制及衍生的各種問題,同時也必須透過兩岸制度化協商管道,優先解決因為兩岸交流頻密所衍生的各種問題。
副總統進一步表示,政府自去年5月以來,推動恢復中斷將近10年的兩岸兩會的制度化協商管道,並在6月及11月舉行兩次「江陳會談」,簽署了六項協議,內容包括大陸人民來台旅遊、兩岸空運包機、海運直航、空運直航、郵政合作及食品安全等。兩岸制度化協商平台的重建,象徵兩岸協商新時代的來臨。目前,雙方也將在今年4月底、5月初舉行第三次「江陳會談」,商討定期航班、金融合作及陸資來台,以及共同打擊犯罪等四大議題,我方將堅持在「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原則下簽署相關協議。
副總統特別指出,第三次「江陳會談」中協商金融合作議題,也是民間與政府都非常重視的一環。由於兩岸金融合作的範圍相當廣泛,雙方會先洽簽金融合作架構協議,並在此一合作架構下,優先處理銀行業、證券及期貨業和保險業三項監理MOU(備忘錄),以及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等實質議題,以建構進一步金融往來的基礎;後續雙方金融合作事項可能還包括雙方市場進入、台商融資等,為台商及台灣的金融機構創造更多的投資機會。
對於另一個受到關注的「陸資來台」議題,副總統也表示,開放陸資來台是為了改變台灣資金單向流向大陸的扭曲結構,目前兩岸已就開放陸資來台投資製造業、服務業、「愛台十二建設」及不動產等,持續溝通對話,大陸方面也會組團來台考察,並透過後續的各項安排,逐步落實陸資來台投資,為台灣經濟引進更多活水。
副總統指出,台灣經濟成長高度倚賴對外貿易,台灣經濟必須加速連結全球市場,才能持續成長。現在外界熱烈討論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就是從全球化及區域經濟整合大架構下思考的政策,最終目的是避免台灣在區域經濟整合體系中被邊緣化,並促進經貿投資的國際化。同時,為兩岸經貿正常化定出基本規則,讓外商及台商從事兩岸經貿活動,具有穩定性及可預測性,以提振國際資金投入台灣的信心。
最後,副總統也強調,兩岸關係發展二十多年來,能走到今天這個階段,可以說是歷史性的轉折,也是得來不易的歷史機遇,我們應該好好把握,讓兩岸經貿發展的趨勢轉變為對台灣有利、讓兩岸雙贏的政策,重建台灣在亞洲乃至亞太地區的經濟戰略地位,進而強化台灣經濟成長的動能,為台灣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到處充滿優質投資機會、吸引國際資金的投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