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8年04月14日
總統接見「台灣關係法30週年回顧與前瞻」國際研討會美國學者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在總統府接見「台灣關係法30週年回顧與前瞻」國際研討會美國學者,除代表政府表達誠摯歡迎之意,並就我國新政府兩岸政策及與美國關係,廣泛交換意見。
  總統表示,新政府上任後積極改善與中國大陸的關係,並促成兩岸許多重大交流與合作,從包機來台、開放大三通與陸客來台觀光,都是著眼如何有效提振台灣的經濟活力。
  總統進一步表示,他一直認為兩岸的主權議題無法於短期內獲得解決,但仍可尋求務實處理,而「九二共識」就是最好的基礎與起點,雙方可先尋求互不否認,透過海基、海協兩會的會談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橋樑,讓具有急迫性的事項透過合作機制獲得解決,例如打擊犯罪、食品安全、投資保障、避免雙重課稅以及開放陸資來台等項目取得實質進展,進而使兩岸都能互蒙其利。
  談到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總統也表示,我國內部刻正討論這項議題,並希望達致共識;他說,「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不僅有助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避免我國在區域內被邊緣化,也可使我國更進一步全球化。在經過幾次與本地企業界溝通之後,他們已漸瞭解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理念,知道政府推動的目的不僅著眼於現在,也考慮到未來。「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不會一次性解決所有的問題,而是採取漸進作法,避免我國若干產業受到傷害。
  總統指出,他提出的「不統、不獨、不武」理念,就是希望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台灣海峽的現況,並促使我方與大陸經貿關係正常化,強化彼此的交流與瞭解,進而減少可能的摩擦。此舉不僅符合兩岸的共同利益,相信也是美方樂見的發展。
  在台美關係方面,總統向訪賓說,目前我國與美國新政府溝通管道順暢,台美關係發展良好,雙方高層互信已經恢復,他相信,中國大陸也樂意見到這方面的進展,這也是他前天在研討會上所說要形成台美中的「三贏」局面。
  「台灣關係法30週年回顧與前瞻」國際研討會學者,包括: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包道格(Douglas H. Paal)、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歐倫斯(Steven Orlins)、史汀生中心傑出研究員及東亞計畫主任容安瀾(Alan D. Romberg)、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葛來儀(Bonnie Glaser)、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包瑞嘉(Richard Baum)、Towson大學教授費世文(Steven Phillips)與馬里蘭大學大學區政府與政治系助理教授柯愷斯(Scott Kastner),上午由我國外交部次長夏立言、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董事長林碧炤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國安會秘書長蘇起、總統府無給職國策顧問陳錫蕃也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