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8年04月05日
總統前往高雄縣訪視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前往高雄縣訪視,關心地方的建設與發展。
總統首先前往高雄縣燕巢鄉訪視義大醫院,在聽取林義守董事長及院方人員簡介後表示,他十分欣見院方致力將醫療服務國際化,讓需要高品質醫療的國際病患來台接受專業照護,尤其是歐美國家雖然醫療水準齊全,但所需費用昂貴,高出我國數倍以上,而且重症病患往往需等上數月或一年之久,相較之下台灣的醫療技術、醫學教育已臻國際水準,獲得許多肯定,而且費用低廉,非常具有國際競爭力。
總統認為,台灣應該充分認識自身產業的國際競爭優勢,全力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尤其當亞洲鄰國極力推展獨特產業之時,台灣當然不應自外於國際趨勢,更應竭力健全台灣的觀光相關產業環境,除吸引歐美人士來台接受先進完善的醫療服務之外,大陸高達1億5千萬的中產階級也是值得業者開發的新客源,若能結合醫療、購物以及觀光休閒產業,相信將可進一步提高外國觀光客來台的誘因,同時透過政府與民間的協力合作,健全如飯店、遊樂設施等觀光產業的週邊設備,一定可以為台灣創造另一波的產業榮景。
總統說,他十分贊同義大計畫招收國際優秀學生來台的計畫,他並以美國為例表示,全美各大學每年招收外國學生的相關產值已達150億美金,若再加上國外各地分校,總產值則可達200億美金以上,可有效挹注學校財源,進一步健全教育環境的軟硬體設施,而且當留學生修業完畢離開之後,大多對美國仍保有一定好感與瞭解,無形中成為一種堅強的軟實力。現在台灣已有能力與良好環境吸引外國學生來台就學,當然應該大力推動,如同他在競選時曾提出「萬馬奔騰」計畫,計畫在4年內讓1萬名台灣學生出國留學或見習,提高台灣學生的眼光與格局,同時讓2萬名境外學生來台修習學位,增加國際社會對台灣的瞭解。
總統也強調,政府一定會堅持「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原則,讓台灣聚集國際知名人士或高科技人才,使我國成為全球創新中心、亞太經貿樞紐以及台商營運總部,讓台灣的人流、物流、資訊流與金流都能更為開放,逐步讓台灣與大陸的經貿關係正常化,使得我們與大陸往來的機會極大化,並讓風險極小化,創造台灣經濟發展的新榮景。
結束義大醫院行程後,總統前往燕巢鄉天后宮參香祈福並贈匾,祈願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隨後總統前往燕巢鄉出席免費社區巴士贈車、通車典禮,並親自為當地特產的芭樂與甜棗代言,隨後與民眾及模範兒童合影留念。
下午,總統前往高雄縣美濃鎮參觀鍾理和紀念館,首先聽取簡報,並與文化界人士舉行座談。接著總統前往旗山鎮訪視尊懷活水人文協會,聽取地方人士的建言。針對與會代表關心我國農業政策方向,總統表示,農業過去一直是較為弱勢的產業,過去我國農業政策經常因為缺乏經費無法順利推動相關改革,現在預算達2000億元、分十年推動的「農村再生條例」已經送入立法院完成一讀,未來政策將會深入全台4000個農村,讓全台60萬戶農民長久的軟硬體問題漸次獲得改善。同時,政府將秉持「由下而上、計畫導向、軟硬兼施」三個原則,由社區發展、草根式的概念出發,結合當地文史工作者、空間專業者提出的完整計畫,並納入地方文史、社區教育等軟體規畫,再經由縣市政府及各地專業委員會審查通過後取得預算,最後交由各地方的社區規劃師或具備建築專業的人士,以專業方式落實推動。
總統強調,政府就是希望以「目標正確、方法週延」的態度讓絕大多數的人都能參與農村建設,搶救農業社區日漸流失的文化與健全硬體設備。他也希望農委會加強本案的說明溝通,除在立法院舉辦公聽會之外,更要深入地方,與在地人士溝通政府推動法案的用意,政府也將聽取各方建言,以「針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用實際行動解決問題,若經研究後仍發現缺失之處,也希望能在二讀時修正,以期讓農村問題能得到長期、根本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