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8年02月18日
副總統出席國際扶輪社第3520區第7分區聯合例會
蕭萬長副總統今天上午出席國際扶輪社第3520區第7分區聯合例會,並以「談台灣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之展望」為題發表看法。
副總統致詞內容大要為:
今天下午行政院就會公布我們去年經濟成長率,我跟大家預告一下,應該不會很好,另也會公告今年預測的數字,同樣也不甚佳,但不是只有台灣,現在變成全世界性的問題,台灣在這波風暴中受創非常的深,也會非常的痛,原因是我們整個經濟結構是靠貿易帶動經濟成長。
台灣的貿易主要靠外國的市場,大多集中在美國、歐洲。有人說我們對中國大陸依賴,其實倒不是依賴,我們是利用那裏作為一個跳板來進行加工生產,然後再外銷到美、歐,因此最終真正市場是在美國、日本、歐洲,而這些國家,當他們經濟衰退、需求減少時,人民就不想買東西,我們製造東西賣給這些國家,當然也受到影響,這是台灣目前經濟不好的原因。所以,絕不是外界所說,台灣經濟不好是對中國大陸市場依賴太深。
由於全世界市場都在萎縮,使得我們產品賣不出去,也就是變成我們生產過盛,形成台灣經濟困境。在困境中我們就要找出路,危機就是契機與轉機,危機如何化為轉機?就要有一個策略與願景,我們的願景與策略何在?我個人的看法是,政府現在已採取諸多措施,這些措施就是如何擴大內需,在目前經濟發展中,我們不能完全依賴貿易,貿易碰到困難時,要減輕對我們形成的傷害,就是要擴大內需,而政府就要進行公共投資或發放消費券等,這都是擴大內需的作法,同時我們希望由公共投資來帶動民間投資,然而帶動民間投資時,就有很多人會問你,民間投資什麼?將來產業方向何在?這段時間我的思考是台灣的產業要擴大,其中有五個產業是未來較有希望的,彼此間也有關係,第一個產業是文化創意產業、第二是觀光旅遊產業、第三是醫療照護產業、第四個是綠色能源產業、第五是精緻農業產業,這五個產業若好好發展,內需市場將能擴大,同時帶動經濟成長,未來對外貿的依賴性就可以減低。現在台灣對外貿的依賴性佔我們GDP的百分之138,是亞洲國家最高,因此我們這一次為何受創如此深,就是這個原因。
文化創意產業是我在去年五月就職以後,開始跟相關人士進行聯繫,文創產業已是世界經濟的主流,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在1997年就開始說文創產業很重要,現在英國文創產業已佔該國GDP百分之7.9,是全英國第二大產業,第一大是金融服務業,可見英國重視文創產業的用心,也創造新台幣7兆元產值,並增加了195萬個就業人口,生產的貿易額有102.5億英磅(相當台幣6,200億)。我們鄰近國家,十一年前亞洲金融風暴發生之際,韓國當然受創很深,那時韓國整個經濟開始作轉型,文創產業成為其中的要項,大家最近看到韓國的戲劇、文化等在國際市場甚受歡迎,短短十年已有很大成效,新加坡也是如此,泰國更投入很多政府資源在文創產業方面,鄰近國家都朝此方向發展,我覺得此一產業很值得台灣來推動。
台灣推動文創產業的優勢在於:第一台灣是個多元開放的社會,其文化是多樣、有活力的,但如何與產業連結,卻需要進一步努力,因此大家看起來好像台灣並不重視文創產業,這是台灣需要加強的地方,文創產業其實很受年輕人歡迎,像周杰倫在大陸受歡迎的程度很難想像,這樣的特色其實可以成為一個產業,只要好好扶植,一定可以成為一個有發展潛力的新興市場。所以說台灣發展文創產業的優勢是存在的。至於何謂文化創意產業,目前,國內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是:「源自創意或文化累積,透過智慧財產的形式與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提昇的行業」。依據尚在研議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草案」之分類,其所涵蓋的行業數目非常多,彼此間的差異性也很大。簡單的說,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行業,從視覺藝術、表演藝術、數位內容、時尚設計、廣播電視及電影,到流行音樂等共計約十三大類。
台灣在這幾方面都有其優勢與能力,但都未形成產業鍊,相當可惜。我曾參訪許多製作公司,他們製作的卡通動畫相當好,但未成為一個聚落式的產業效應,倘若相關產業能群聚一起,周遭產業也就會隨之發展,這是我們未來要加強推動的事務。
大家都知道,電影「海角七號」的魏德聖導演,一開始拍攝時資金不夠,新聞局等都給予補助,電影中最後一幕船出現,他向我說那一幕就要五百萬,在沒錢的狀況下,他勉力完成影片,前後湊足四千萬,拍攝成這部影片,但後來沒想到如此受歡迎;像這樣的例子就是文化創意產業面臨的問題,假若文創產業能結合企業,相信一定可以更為成功,而文創產業的成功,影響層面相當大,一部電影對台灣社會造成正面的影響,更擴散到全世界,十分不容易。
另外,我舉一個例子,最近一齣話劇「寶島一村」講的是嘉義的故,我中學上學時都要經過一個眷村,叫做「建國一村」,現在已經拆掉,但後來一名王姓導演將眷村故事搬上舞台,也造成轟動,我與太太也自費購票觀賞,相當感動,一個寫實的故事,成為戲劇,感動了那麼多人,甚至巡迴展演時,在南部地區也吸引很多民眾觀賞,現在更遠赴新加坡演出,受到廣泛歡迎,新加坡媒體還以專欄評論,評價十分高,另一部話劇「四月望雨」敘述的是鄧雨賢的故事,我也與其中演員談話過,知道他們投入在這部戲劇的理想與夢想,有這麼多人投身文化創意產業,讓人感動,尤其在目前經濟景氣不佳情況下,文創人物仍如此熱心文創產業,走到那他們的作品都受到高度評價,因此我們如何發展文創產業,是政府要探討研究的地方。
文創產業講了五年,現在是真正要推動的時候,所以我們在總統府成立了「文化創意產業圓桌論壇」,請了許多相關人士與會,他們均認為文創產業代表一個國家軟性的產業,以現在美國新任國務卿希拉蕊的話,它是一個smart industry,也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其無形價值很大。而如何有效推動文創產業,我認為政府要有一個明確政策,相關機關需定位清楚,現在總統府有圓桌論壇,行政院也即將組成推動小組,由劉院長召集,層次很高,比二十幾年前我們在推動資訊產業的層次還高,當時是由政務委員推動;此外,法令規章也很重要,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立法工作,也是延宕至去年將法案送到立法院,現又撤回行政院重新研擬,迄今尚無結果,造成這項新興產業的發展缺乏可以遵循、規範的法律依據。
當然,政策工具也很重要,如果可以成立研究發展基金,讓想在文創產業中有所發展的人,可以得到基金的補助,相信可以事半功倍,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文化創意園區的成立也要加速推動,增加文創產業的發展空間與機會,這些都是我們要好好加強之處。
綜合言之,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有其發展優勢,同時也不能讓文創人士外流,例如我們許多優秀的導演都被對岸網羅,如果我們沒有提供一個良好環境給他們,這些人才很難留在台灣。至於發揮台灣的優點與強處,如美食、觀光等,都與文創產業有很大關連,值得我們好好省思。
最後,我要強調的是,文化創意產業不僅是世界的趨勢,更是台灣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而在台灣下一階段的經濟發展中,能夠發光發熱、可長可久的五項產業:觀光、醫療照護、文化創意、綠能、精緻農業等,文化創意產業將知識轉化為經濟利益,有效展現我們國家的軟實力。希望大家一起努力,開創文化創意產業的新契機,為台灣經濟開拓另一條新的道路。
稍早,副總統前往世貿參觀「2009進口眼鏡展」,在聽取簡報後,副總統由大會人員陪同前往參展攤位參觀,關心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