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8年01月23日
總統出席「台灣先賢蔣渭水先生紀念展」開幕典禮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出席在台北市國父紀念館舉行的「台灣先賢蔣渭水先生紀念展」開幕典禮,除致詞推崇蔣渭水先生留給台灣的精神遺產,也很欣慰能舉辦這樣的紀念展,並希望展覽能到中南部以及澎湖舉行,讓更多的台灣人民瞭解台灣曾有這麼一位精彩的傳奇人物。
總統表示,蔣渭水先生當年被稱為「台灣的救世主」、「台灣的孫中山」,因此今天在國父紀念館舉辦紀念展,「誰曰不宜」;蔣渭水先生對孫中山先生非常崇拜,1915年在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就讀時即秘密參加同盟會活動,國父二次革命失敗後來台,也與國父見面,對國父推動革命有非常深刻的景仰,國父1925年逝世時,蔣渭水先生並為此痛哭不已,當時在《台灣民報》為此所撰寫的文章,今日讀來仍令人非常感動。
總統也表示,在他擔任台北市長時,台北市二二八紀念館製作了「蔣渭水大眾葬葬儀」紀錄片,以國語、閩南語、客語、英語、日語等5種語言發行光碟來紀念。總統引述監察委員黃煌雄先生的話說,蔣渭水先生所遺留下的兩大精神-台灣精神、民族正氣,貫穿了他的思想,今天讀到有關蔣渭水先生的文章著作,仍讓人覺得迴腸盪氣。而宜蘭人為感念蔣渭水先生的偉大,曾以公投方式將其故宅所在的中山路改為渭水路,雖然失敗,但這並不影響大家對他的崇敬。
總統並以兩件事例來彰顯蔣渭水先生的志業。總統說,在他擔任台北市長時,為了推動社會改革、減少空氣污染,曾呼籲民眾少燒紙錢,並以統一辦理法會方式在木柵焚化爐統一焚燒,結果成效顯著,每年統一焚燒的紙錢由剛開始的80公噸,增加到400多公噸,然而此種改革民俗的想法,其實早在蔣渭水先生1925年為《台灣民報》所寫社論即已主張免燒金紙,比他在台北市政府服務時所推動的要早80年,蔣渭水先生對社會改革的洞察力,可謂無人能及,在那麼早的階段即主張移風易俗的改革,令人敬佩。
而在國際觀方面,總統指出,蔣渭水先生非常重視國際事務,曾向國際聯盟控訴日本殖民政府公然在台販賣鴉片,以及在1930年霧社事件中對原住民部落使用毒氣,由於他的控訴,使得兩事件分別受到關注、導致台灣總督石塚英藏引咎辭職。
總統並推崇指出,蔣渭水先生真知灼見已遠超過其本身所處的時代,然而天不假年,41歲即英年早逝,不過蔣渭水先生人生最精彩的20年卻已散發光芒,照耀到今天,總統說,蔣渭水先生與劉銘傳先生一樣,同屬他最為崇拜的台灣人之一。
總統也表示,今天回想蔣渭水先生所留下的台灣精神,即是追求自由、民主、平等,推動社會改革,發揚民族精神,對於異族的統治展現台灣人的氣魄及堅持,這些都是身為後世的我們應該要記住的,因此他很欣慰今天能舉辦這樣的紀念展,也希望展覽能到中南部以及澎湖舉行,讓更多的台灣人民瞭解台灣曾有這麼一位精彩的傳奇人物。
致詞後,總統並由教育部鄭部長等人陪同觀展,以及聽取導覽人員的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