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8年01月12日
總統參加全國第8次科學技術會議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在台北市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參加由行政院主辦的全國第8次科學技術會議,預祝會議順利圓滿成功,並期許與會人員集思廣益、全力以赴,把國家未來科技發展的機會與挑戰充分釐清,找出一條正確道路,讓科技不但造福我們的社會,也可以幫助我們度過經濟難關。
  總統致詞表示,自民國67年以來,我國已開過7次全國科技會議,民國88年《科學技術基本法》更規定每四年應召開一次全國科技會議。本次會議以「智慧台灣」為主題,加上新政府上任近8個月以來,在「鬆綁與重建」兩項大方針的前提下,以擴大內需的策略,帶動國家經濟發展,國科會為了這次會議先行舉行過數十次準備會議,訂定了六大議題、五大課題,他要對所有努力的同仁表達嘉勉與肯定之意。
  總統指出,對外貿易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大經濟力量,占全國生產毛額70%,出口當中45%為高科技產品,一旦訂單及出口減少,科技產業即受到影響,即使如此,我們也要利用經濟景氣的寒冬努力調整體質。他說,在競選總統時他就認為,我們要提升我國經濟競爭力,因此研發經費應占國民生產毛額百分之三,為了實現這一個理想,政府每年研發經費應以百分之八至十的比例逐年提高,目前正在立法院審議的98年中央政府總預算的編列,符合這樣的目標;此外,教育方面的預算也希望每年能以國民生產毛額百分之零點二的速度增編,今年可望增加260億元,其中包括繼續推動大學卓越計畫,政府希望未來能以更好的條件、更多的資源,培育更多的人才。
  總統也指出,政府推動全募兵制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理由在於讓役男、特別是剛自大學畢業的役男相對減少,而把軍事志業交給有心把該行業當作生涯規劃一部分的人,以釋出更多人力到其他行業,使全國人力資源能作最好的運用,而要做到這一點,一方面要把國軍變得更為精實,二方面希望把外在環境變得更和平,而這也是我們推動兩岸關係改善非常重要的一步。目前這些工作都已很穩定地向前發展,因此他對我國科技發展的大環境非常樂觀。
  總統進一步說,過去一年有很多令人鼓舞的發展,去年6月,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資訊百大調查,台灣有18家廠商入列,排名僅次於美國,然而我國入列廠商較前年增加3家,美國卻減少13家;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智庫EIU統計全球資訊業研發能力,台灣也僅次於美國;我國在美國申請的專利數量,除了美國本身不計,台灣也僅次於德國及日本,居全球第三。我國參加國際科技競賽也年年名列前茅,顯示我國在科技研發上有很好的基礎。不過目前我國還未有自己培養的諾貝爾獎得主,在很多地方與日本、甚至中國大陸相較,仍有很多加強的空間,值得大家一起努力,政府一定會提供良好環境,協助科技界更具有競爭力。政府不但要在非常艱困環境中振興經濟,另一方面更不能放鬆在科技研發上的努力,要讓科技幫助經濟發展。
  總統也說,自去年9月世界金融風暴發生以來,我國的因應措施方向大致正確。最近一期《環球金融》(Global Finance)以Defeating the Downturn為題的報導,針對我國政府在打擊經濟衰退的反應有相當的肯定,其中包括政府宣布銀行存款全保障、發行消費券、大量擴大內需、加入政府採購協定有效引進外資、搶救失業計畫等。該期結論並認為,台灣奇蹟在政府有效改革、採取多項因應措施的情況下應會持續。總統說,這對我們不僅是一個很大的鼓勵,同時也證明我們的作法大致正確。
  不過總統也表示,我國經濟的成長大部分來自淨國外需求,未來如果國外市場經濟復甦,我國就會有更好的表現,但即使如此,此時並不妨礙我們努力改善國內研發環境,即使因而多負債、多投資,也是值得的,尤其科技屬於長期投資,絕不能短視,相信國人對此都有共識,何況行政院劉院長是科技人,擔任過以科技為主的清華大學校長以及行政院國科會主任委員,在他的領導下,台灣的科技發展一定會有光明的遠景;總統並期許與會人員集思廣益、全力以赴,把國家未來科技發展的機會與挑戰能充分釐清,找出一條正確的道路,讓科技不但造福我們的社會,也可以幫助我們度過經濟難關。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