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7年12月20日
副總統參加「2008 NDF國家發展論壇」
  蕭萬長副總統今天上午參加由台灣客壇協會所舉辦的「2008 NDF國家發展論壇」,除肯定客家鄉親與精英對國家發展所做的貢獻,並預祝論壇順利圓滿。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2008年是風雲變化的一年,由國際到國內、政治到經濟與社會,全球在這年產生巨大變化,在此年終時刻就國際關係、國防安全、財經政策與科技發展等議題進行研討,可說是客壇協會發揮民間智庫的最佳定位,他要感謝主辦單位邀請近30位國內精英,就法政、財經與科技領域等問題作深入研究。
  副總統指出,客壇協會至今已主辦多次研討會,他也曾參加過幾次,成效良好,相信在羅仁權校長領導下定能更加發揚光大,尤其羅校長受到嘉義鄉親一致肯定、辦學甚佳,而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有次他到日本訪問,參訪一位福田教授所主導的機器人實驗室,參觀後,福田教授告訴他,在此領域最頂尖的其實是一位台灣的羅教授,他才知道福田教授口中的羅教授就是他的舊識─中正大學羅校長,讓他相當感動,後來福田教授來訪,他邀請羅教授三人一起敘舊,當時羅教授告訴他由校長一職退下後,正在進行科技研究,希望能讓國家科技發更上層樓,讓他十分感佩,也深刻瞭解到客籍精英在各行各業有甚多傑出的領袖人物。
  副總統也引用客家文學大師鍾肇政名言,肯定客家鄉親的努力與卓越,他說,鍾先生一生致力於「客家運動」,並期待「二十一世紀新客家」的出現,他曾說:「我們確不願徒然陶醉於過去創造歷史的萬丈光芒中,更不願自滿於以往英才輩出並獨領風騷,我們所深信不疑者,厥為客家潛力至今猶存;在此世局詭譎、社會擾攘、新的人文景觀亟待建立之際,我們願意為尋回我們的尊嚴、再創我們的光輝而努力,更願意與其他族群,不論福佬、各省與原住民各族攜手同心,為我們大家的光明未來戮力以赴。」至於什麼是二十一世紀新客家?副總統期勉在座所有客家菁英一起努力來體現、定義。
  副總統指出,民國93年,行政院客委會進行一項大規模的客家人口基礎調查,推估出台灣人口結構中,客家籍佔了約兩成,人數約四百六十萬人,而祖先有客家人的,則多達五百零八萬人。客家族群的身份認同感很強,上述調查顯示,有七成二的廣義客家民眾(認定自己為臺灣客家人或有臺灣客家血統)同意「我以客家人為榮」。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認同感隨著年齡降低而減少。40歲以上的客家民眾有七成五以上的認同度,20歲至39歲則約有七成三,而10歲至19歲認同度為67.7%。
  副總統表示,客家族群是個優秀傑出的族群,他時常到地方訪視,到了客家城鎮時總感到當地特別祥和、安靜與溫馨,客家鄉親也都相當好客,這就是台灣的精神,也是台灣的驕傲之一;然而如何讓客家鄉親族群的認同感長期持續?副總統指出,一方面政府已成立客委會,負責客家事務,也積極研究、保存並發揚客家文化。最近黃主委更積極推動基本法的立法。正如黃主委所言,這項法案是客家事務的推動的法源依據,增進客家族群於公共領域之文化權、語言權、傳播權、歷史詮釋權、參政權、經濟權及公共行政面向之族群平等性、族群文化發展及認同。
  副總統認為,客家族群的自我認同,除了來自對客家傳統文化的認同。另一個讓客家人自以為榮的基礎,應該是來自客家族群在今天社會各領域中傑出的成就。在台灣社會各領域中都有許許多多客家菁英,把這些力量匯結起來,對公共事務做出貢獻,必然能讓社會各界更注意到客家族群傑出的成就,更能提升客家族群自我認同感。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就這方面而言,台灣客壇協會做出非常大的貢獻。以往台灣的客家社團多以聯誼性質為主,較少著墨公共政策,而台灣客壇協會是由近百位客籍教授、醫師、律師等專業人士、藝文人士以及企業界的CEO等專業人士所組成。成立以來積極投入公共政策領域,發揮了「壯大台灣、菁英客壇」的精神。這幾年來,台灣客壇舉辦了多項重要的公共事務的研討會,包括「2003台灣金融高峰會」,「2003兩岸科技展望研討會」「NTU經濟金融會計國際研討會(IEFA)」,對公共政策提出重要的意見。今年這場「2008國家發展論壇-全球財經科技競爭力與國際關係探討」。除了關切客家族群議題之外,也涵蓋法政、財經與科技與等重要議題。
  副總統表示,台灣客壇肩負著「新客家運動」的重任,「二十一世紀新客家」要靠在座客家菁英的體現。相信在羅理事長以及論壇幹部的努力下,台灣客壇將讓客家族群對公共事務的發言權大幅提高,也讓客家族群的自我認同感更加強化。我們也相信,在政府與台灣客壇等民間組織共同努力下,客家族群的權益會受到更好的保障,也會讓全台灣都更尊重客家這個偉大的族群。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