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7年12月16日
總統接見美國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傑榮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在總統府接見美國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傑榮(Jerome A. Cohen),代表政府表達誠摯歡迎之忱,並向訪賓說明我政府維護司法公正與民主法治的決心與作為。
總統致詞全文為:
孔教授研究中國大陸的法律問題至少已有50年,從大陸開始與國際社會接軌之後,研究大陸法律的學者人數增多並不稀奇,但孔教授開始研究之時,幾乎是處於很難取得研究資料的情形之下,還能深入研究大陸的勞動改造、勞動教養以及各種制度。此外,孔教授最早的一本書是在1968年出版,當時可以說還沒有人開始研究大陸,孔教授即已著手進行。另外,孔教授不只研究中國大陸的刑事程序,也研究中國大陸的國際法問題,他在1974年撰寫的「人民中國與國際法」還得到美國國際法學會的年度傑出著作獎,在這個領域可說是開山祖師。
孔傑榮教授最近對大陸與台灣的人權法治,都表達同樣的關心,他剛剛給我看的圖表,就是中國大陸在1978年第11屆三中全會通過開放改革的主張,至今年剛好屆滿30年。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儘管孔教授對台灣、大陸的人士,包括官員學者都非常熟悉,仍始終秉持知識份子獨立思考的態度與雙方交往,而且經過了很長的時間之後,孔教授依然維持自己的風格,這點確實非常不容易。
孔教授尤其對於台灣學生特別照顧,台灣有很多前往哈佛大學或紐約大學進修的留學生,都一直與孔教授保持密切聯繫,而且孔教授經常來台,此次已是今年的第三次訪問,他經常來台蒐集資料,關心台灣的發展,我認為台灣有這麼一位美國友人,讓人感到十分欣慰。孔教授也提供許多台灣學生前往美國研究的機會,未來希望孔教授能繼續關心台灣、關心中國大陸,相信對雙方都有很大幫助,我要再一次以中華民國總統身分歡迎孔教授與陸梅吉女士的蒞訪。
此次陳雲林會長來台,孔教授也寫了兩篇文章,對於有關群眾事件的處理、刑事程度等都表達一定的看法,我知道新聞局也曾將相關的情形寫信告知孔教授,希望讓他更深入地瞭解,因為孔教授研究海峽兩岸的刑事程序,很關心這些關鍵問題,例如在嫌疑犯被逮捕與訊問之前,是否被告知相關罪名?第二,就是大家關心的羈押,是否有上手銬以及重罪羈押有否違反「無罪推定」的原則。第三,就是羈押或上手銬是否有浮濫情形。
我想,這些問題都問得非常正確,也很尖銳,而新聞局史局長也把她的回信給我看,像所有的刑事被告在被羈押之前,都有被告知是因為何罪名而被訊問或羈押,這點應該沒有問題。至於如果要收押禁見、禁止對外通訊的話,也不是由檢察官決定,而是經過法院的決定,而且是三位法官的決定。再者,有關重罪羈押有否違反「無罪推定」原則?我們法律之中是有這樣的規定,在實務上也有用,不過這種情況在有些國家有、有些國家沒有,從過去的實例來看,例如最近有兩位縣市長在羈押之後,經法院一開庭審理,就都被釋放了。
第三,有關以逃亡或串證為由進行羈押是否有浮濫之虞?一般來說,就我所瞭解,若以目前實務上的起訴與羈押加以對比,數字上來看似乎還有沒到浮濫的地步;當然,到底要不要上手銬,這是可以討論的。我個人始終覺得,這不是針對某一個人才決定要不要上手銬,而是應就整個案件進行考量,如果沒有逃亡或串證之虞,要不要上手銬是可以討論的,現在法務部也針對這個部分進行檢討。
我想,很少有外國法學家對台灣的司法制度提出如此深刻的觀察,因為有些人的觀察常出現誤解,例如我前兩天看到有個英文媒體評論為何我國前第一夫人被起訴之後,過了這麼久都不審判?他們說是因為檢察官的證據不夠,還在等別的案子提供更多的證據,這份雜誌似乎完全不曉得前第一夫人是因為健康原因請假17次的關係,因此造成某些誤解。相較之下孔教授對於台灣問題的瞭解就十分深入,也會在表達意見之前與台灣的教授、學生聯絡,進一步瞭解整體情況,顯現出孔教授謹慎的研究態度,因此對於孔教授來訪與提供看法,我們要表達感謝之意。
孔傑榮教授則表示非常高興能再次與馬總統會談,並感謝總統能進一步闡述中華民國政府為促進司法與刑事程序更臻完備的作為與決心,他也認為台灣近來與大陸互釋善意的交流,絕對為美國人民所樂見,相信這將有助兩岸的繁榮與良性發展,就像他此行即是搭乘週日的假日包機由北京飛抵台灣,節省可觀的時間與成本。孔傑榮教授也期盼中國大陸減少對台灣所部署的飛彈,以促進亞太區域的和平與穩定,同時呼籲各界能共同支持台灣的民主發展,也支持馬總統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