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7年12月10日
總統出席「搖到外婆橋-錄像、藝術、228」特展開幕活動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應邀出席「搖到外婆橋-錄像、藝術、228」特展開幕活動時,再次表達對228事件受難者家屬的歉意,並希望在大家共同努力,把台灣打造成一個不論來自哪一族群、地域的人都能生存發展、繁榮富庶的好地方。
總統致詞表示,今天是世界人權日,60年前聯合國通過了「世界人權宣言」,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因為人權作為個人權利,原本並非國際法保障的標的,在「世界人權宣言」出現之後,經過多年的演變,已成為國際習慣法,對即使沒有簽字或沒批准的國家,都具有拘束力;1966年,聯合國又通過《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和《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這兩項公約及「世界人權宣言」構成了世界的人權憲章,意義重大。
總統說,今天舉辦這項展覽的藝術家何欣怡小姐是228事件受難者王添灯先生的後人,她來參加也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228事件已過了60年,但家屬的傷痛還未了結,因為創劇痛深,再長的時間也無法消除,二方面是有些真象還無法完全釐清,因此許多家屬每逢228這一天或清明祭祖時,心情即受到波動。王添灯先生當年曾講過的一句話:「為最大多數,謀最大幸福」,他在228事件中擔任處理委員會宣傳組長,奉獻了很多心力,最後仍不幸罹難,令人感到遺憾與傷痛。
總統進一步表示,對今天的台灣來說,228事件所彰顯的意義是該事件涉及非常大的人權侵犯,而且228事件與後來發生的白色恐怖,部分情況是相連的,因為很多當年228事件發生時沒有被逮捕拘禁的人,到了白色恐怖時期才遭發現而被關、甚至犧牲生命,228、白色恐怖確實造成很多冤假錯案等人權違反與侵犯的事件。
總統並指出,在世界人權日的今天,我們紀念228事件就應彰顯人權的價值,應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而要避免類似事件發生就必須設想制度的保障,因此明天行政院院會將提出我國簽署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和《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批准案,他也已請立法院王院長未來能協助通過,讓台灣在人權方面的制度保障與全球一致。
總統也引述去年訪台的南非大主教、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屠圖說過的話:「沒有真相,就沒有和解」、「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表示,我們經過60年,228事件慢慢沈殿,過去的20多年當中,政府道歉認錯、建碑、定國定紀念日、為受難者及家屬恢復名譽、設立紀念館,這些措施雖有一定效果,但他仍感覺到,228事件對家屬而言是一種刻骨銘心的傷痛,因此不是這些措施可以完全解決的。
總統也以長年身陷囹圄的緬甸人權領袖翁山蘇姬所說的:「暴力不是問題的癥結,仇恨才是」指出,這些智慧的話可以幫我們走出困局,理清迷霧,因此他很高興看到228事件罹難者家屬、年輕的一輩,透過錄像藝術提出對228事件的詮釋與觀點,他們的訴求不是仇恨、不是對立,而是以藝術方式表現,具有撫慰傷痛、激勵人心的正面價值,讓他感覺到這是一種感情、是愛的昇華,令人非常地感動。
總統說,今天特展的名稱「搖到外婆橋」,以親情救贖悲痛,以人權昇華歷史,也讓我們感受到溫暖與希望。總統並再引述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話:「生命中最偉大的光輝不在於永不墜落,而是墜落後總能再度升起。」他說,這雖是具有包容情懷的政治領袖所表達的意見,而他一向認為,任何的怨懟與偏見,可能一時之間有發抒感情的效果,但唯有記取悲劇的教訓、卸下歷史的包袱,才能將傷痛化作迎接未來的力量,因此對於228、白色恐怖或其他國家類似的事件,他基本的態度是「錯誤可以原諒,但歷史不能忘記」,他希望我國世世代代的人們都能從教科書中得到228事件的真象,以避免事件重演,希望透過大家的努力,讓人權不再是一個口號,讓台灣在民主茁壯的過程中在人權方面有所提升。
總統也表示,十幾年前台灣的自由評等從「部分自由」到「自由」得來不易,令人欣慰,但要繼續維持「自由」的狀態並不容易,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要更小心,因為政府才有權力,才能使用公權力,只有做到這樣才不會去侵犯到人民的權利。因此他要藉今天世界人權日參加228受難者後人所舉辦的錄像展覽的機會,再次表達對228事件受難者家屬的歉意,並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台灣打造成一個不論來自哪一族群、地域的人都能生存發展、繁榮富庶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