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7年11月27日
總統參加國家文化總會第5屆第一次會員大會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參加國家文化總會第5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期許文化總會未來能在新的基礎上,朝「深耕台灣本土、強化兩岸交流及擴大國際合作」等三個方向努力。
  總統致詞表示,文化總會是一個民間組織,會長是我國總統的法定兼職,也是總統極少數的兼職,有一定的任期,因此依法今天進行改選。
  總統也表示,過去幾個月大家已體會全球經濟已進入罕見的寒冬,台灣也不例外,文化藝術團體在這一方面一向相當弱勢,經濟不景氣時將遭遇更多的困難,有的被迫取消演出,有的因無法支撐而解散,出版業出現了衰退的現象,創作者包括作家、編舞家等也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然而文化是我們台灣非常重要的生命力,包括林懷民的雲門舞集、陳勝福的明華園、小西園、優人神鼓等在內的表演團體與作家、導演、電影工作者,都是台灣非常重要的無形資產,也是哈佛大學教授奈伊所說的軟實力,此一力量不會比軍事或經濟的力量小。
  總統說,他在台北市長任內曾說,「工程可使一個城市變大,但只有文化才能使一個城市變偉大」,今天他要說,「財富可以使一個國家變大,但只有文化才能使一個國家變偉大」;他在競選的文化白皮書中主張,要「文化治國」,而且不僅要「文化治國」,還可以「文化興國」,其中很重要的一支就是文化創意產業,這也是為什麼這段時間蕭副總統持續與文化創意產業聯繫並協助他們解決問題的原因;由於文化創意產業涵蓋面廣闊,無法依傳統分類完全劃分在某一個政府機關主管範圍內,因此更需要統籌力量,才能使該產業有最好的發揮。
  總統進一步指出,在對內的部分,把觀光與文化結合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如何在北、中、南、東部都有一個代表台灣文化的固定表演場所,經常展現台灣文化面,並將之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起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對外的部分,我國設在巴黎與紐約的文化中心可以在現有良好基礎上往前發展,例如設立台灣書院即可與之結合進一步推動。
  總統也提到文化下鄉的重要性,他以擔任台北市長時所推動的「文化就在巷子裡」活動以及國際藝術村的成效,鼓勵本地藝文團體能到各級學校「駐校」推廣藝術,至少可培養下一代欣賞藝文活動的品味;他也以當時所推動的「育藝深遠」活動,說明類似活動花錢不多,但是效果大,可以培養文化創意產業的消費人口。
  總統強調,文化是一種思想、一種價值、也是一種力量,國家要有足夠的文化水準,才能真正立國、興國,文化是一個民族國家的核心價值,而台灣人善良、正直、勤奮、誠信、包容、進取等傳統核心價值,在常民身上經常看得到;他並引述兩天前所收到一名大陸旅美華人給他的電子信說明來台的感受表示,台灣人的素質與文明已達到就中國人而言的最高境界;他也以曾來過台灣訪問的沙姓大陸人士對台灣的觀感表示,台灣一點都不差,不僅建立華人第一個民主體制,也是華人社會最為文明的地方,台灣雖小,但影響大,因此要珍惜台灣、愛護台灣。總統因此強調,不是在兩廳院表演的才叫文化,常民生活的表現更是文化。
  總統也指出,文化總會40多年前成立時所要凸顯的是要發揚中華文化,幾十年之後,證明我們不是靠財富推砌社會、國家,而是透過教育與文化的作用,培養了國民的氣質,雖然目前我們尚不是十分理想,但已達到很多人對台灣的文化大加稱讚的程度,他希望今後文化總會能夠朝深耕本土文化、強化兩岸交流以及擴大國際合作來努力。
  在深耕本土文化方面,總統進一步表示,應把文化創意產業依照競選時的目標列為服務業的旗艦產業之一,同時結合觀光與醫療,以達致實際的效果,他希望明年國人在使用消費券時也能把一部分用在文化與藝術的消費上;在強化兩岸交流方面,總統鼓勵我國與時俱進,就深入人心與生活的歌仔戲、京戲等藝術,可多與大陸交流;而在擴大國際合作方面,總統認為,我們應針對全世界興起的中文熱,除透過巴黎與紐約的文化中心、台灣書院輸出台灣文化,也應大力推銷台灣正體漢字,讓國際及大陸人民認識中國文字六書之美。
  總統最後期許今天的大會能在新的基礎上,繼續將我們熱愛的文化在本地深耕、在兩岸交流、在全球推廣,這也是他個人最大的心願。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