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7年11月25日
副總統出席台北市美國商會年會並以「當前台灣經濟發展的挑戰與機會」為題發表專題演講
  蕭萬長副總統今天下午出席台北市美國商會年會,並以「當前台灣經濟發展的挑戰與機會」為題發表專題演講。
  副總統表示,台灣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其中關鍵問題,包括兩岸關係與統獨爭議、政治紛擾、社會分裂等,而兩岸關係與統獨爭議不啻為問題的核心;至於台灣中長期的挑戰,則有新興經濟體崛起的衝擊,包含產業、人才、資金、就業機會外流、所得分配惡化、原物料與商品價格上揚以及工資上漲不易等。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積極推動經濟改革也是中長期挑戰之一,其中金融與賦稅改革為推動中的重點工作,國際間的經濟改革多是在面臨內部危機或是外部壓力下方能成功,而台灣近20年因欠缺內部危機與外部壓力,故乏重大成功改革事例,只有少數例外,如加入WTO造成貿易體制的改革。
  至於短期的挑戰,副總統表示,此波全球性金融風暴對台灣的經濟發展產生頗大影響,因為台灣是小型開放經濟體,受國際因素影響較大,而台灣經濟成長動力主要來自外貿,以2007年為例,台灣出口金額佔GDP比率達70%、中國大陸為百分之37.6%、日本僅16%;經濟成長率台灣則是5.7%、中國大陸為11.4%、日本2.1%;國外淨需求貢獻度方面,台灣為3.7%、中國大陸2.7%、日本則為1.3%,可見台灣經濟仰賴外貿之深。
  副總統表示,面臨此一短期挑戰,政府應以5I策略,來推動下階段的經濟改革,5I指的是:整合(Integration)、人才(Intellectual Capital)、法制(Infrastructure)、誠信(Integrity)及創新(Innovation);在全球金融風暴方興未艾之際,台灣應如何因應,度過難關,副總統表示,台灣經濟基本面相對健全,由於受全球化影響,因此被此次風暴波及,造成投資海外連動債、基金及股票的損失;此外,台灣股市成為外資提款機、股價下滑、台幣貶值、歐美市場景氣衰退,造成出口萎縮,現在國際景氣下滑,原物料價格回跌,物價恢復穩定,正是我中央銀行須全力協助經濟成長的時候。
  針對貨幣金融面,副總統提出因應措施,包括:
  ─充裕市場資金,例如央行降低貼放利率及存款準備率;放寬、擴大對銀行與非銀行業融通質借、提前贖回、擴大附買回操作機制。
  ─解決互信不足問題,活絡資金流通,例如對所有存款提供十足保險、促進金融機構間的拆借與融通。
  ─延長貸款戶還款期限,例如企業紓困、對非自願性失業者的房貸予以延長還款期限。
  至於財政方面的因應措施,副總統表示,可從消費券的發放、加強公共建設,促進民間投資、增加社會福利支出、提出多項減稅方案及房貸利率補貼等層面進行;副總統表示,面對此次金融風暴,政府因應迅速,方向大體正確。他說,非常時期不得不採取非常手段,情勢緩和後應調整回正常措施,例如十足存款保證、寬鬆的貨幣供給、紓困與減稅措施等。
  副總統指出,短期財政惡化勢不可免,但擴大支出措施應注意時效與效益,尤其是公共建設支出;此外,對弱勢、貧困者的照護、福利支出可再加強擴大,並應優先於減稅;副總統認為,台灣各級政府未償還債務餘額佔GDP36.95%,低於法令限制的48%,也低於主要工業化國家,而提高舉債額度,則應把握「三T原則」:時效性(Timely)、針對性(Targeted)、暫時性(Temporary),財政赤字與政府債務負擔的可支撐性(sustainability)就不是問題。
  對於大家所關心的台灣明年經濟成長預測,副總統以數據表示,明年上半年將是台灣經濟面臨全球金融風暴衝擊最關鍵的時刻,根據行政院主計處預測,明年第二季經濟成長率將呈現正成長達1.05%,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上週末也對台灣明年經濟成長作出較樂觀的預測,原因是台灣較其他亞洲國家更富潛力條件,如台商資金及生產回流、大陸市場在兩岸協商後產生效應以及台灣銀行壞帳率低等。
  副總統表示,我國政府計畫以特別預算的方式,提出了4年4200億元擴大公共建設,以及829億元消費券的振興經濟方案,以刺激景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aul Krugman 最近對歐巴瑪新政府做出建議表示,如果要瞭解改善經濟需付出多少心力,最好再加上百分之五十的努力,因為面對經濟不景氣,寧可多點刺激,才有機會振興經濟。
  副總統說,以目前台灣的經濟情況,採取大膽財政手段是刺激經濟必要的方法。從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經濟學有相當進步。人們也從歷史中學到很多教訓,只要我們不要再重蹈前人所犯下的錯誤,從歷史經驗中清楚地判斷我們目前的處境,找出適當的工具與策略來解決問題,相信可以度過這場危機。
  副總統表示,他個人在從事經濟工作的過程中,經歷過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1980年代廣場協定(Plaza Accord)之後新興工業國家貨幣升值、產業轉型出口的挑戰,也經歷過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政府團隊也有多人在這些歷程中和他一起工作,因應危機。他相信從歷史中得到的經驗與教訓,可以幫助台灣度過這場考驗。
  副總統認為,這次的金融風暴會讓全球經濟秩序重整,讓各種產業重新洗牌。我們已經看到歐盟國家、中國、新興工業國家以及開發中國家,都想爭取參與、甚至主導這次全球挽救經濟危機的計畫。未來這些國家到底能對美國帶來多大的挑戰,我們目前還無法預言。但是,我們相信,經過這次危機,二次戰後形成的世界經濟架構的三大組織World Bank, IMF, GATT(現在的WTO),未來的運作方式一定會產生變化,一些具有實力的經濟體在這些組織中的影響力會增加。
  副總統指出,另一個重要的議題是,從90年代以來蓬勃發展的國際金融,也將面臨秩序重建的考驗。雖然台灣過去8年保守的對外政策,降低了台灣金融國際化的程度,在這次金融風暴中,受到的衝擊較小,但風暴過去後,台灣不可避免地要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活動,因此,我們也會密切關心國際金融秩序的新變化。
  在產業方面,副總統表示,除了金融業已經展開重組,現在大家關切的是汽車產業、IT產業與光電產業會受到什麼衝擊。IT產業與光電產業對台灣非常重要,我們關切的不只是求急紓困的問題,更會從長遠全球產業發展的角度,提出具有戰略性的產業政策。
  副總統最後表示,重大危機的來臨,必然會產生典範轉變(paradigm shift),這是產業領導者以及政府決策者必須密切關注的議題。雖然我們相信經濟蕭條終將復甦,但復甦後的全球經濟與產業的圖像會是如何?還沒人能夠預知全貌,這是一個新的挑戰,也許這一波金融風暴,正是宣示著二十一世紀新的經濟時代的到來。新的挑戰,新的契機,在風暴結束之後,也將隨之到臨。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