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應邀參加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所舉辦的「台灣政商圓桌會議」,向與會人員說明我國政治及經濟情況,並強調台灣經濟基本面良好,位居東亞中心,歡迎各國企業來台投資。
總統表示,台灣的經濟已面臨十字路口,2008年對台灣是充滿挑戰的一年,金融風暴由美國延燒到台灣,這場風暴為全球金融體系自1929年以來前所未見,對全球金融體系有非常大的衝擊,此一危機對經濟的影響,只有工業革命可比擬。
對於台灣在全球經濟所扮演的角色,總統特別強調發展台灣成為全球創新中心、亞太經貿樞紐及台商營運總部,他說,這是他與蕭副總統去年競選時討論後提出,這項論點到目前沒有改變,策略也沒有改變。
總統表示,由於我國外貿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因此現行經濟政策改為刺激內需,去年9月提出「愛台12項建設」時未預測到金融海嘯發生,當時他已瞭解,台灣需要將基礎建設升級,如今發生金融海嘯,「愛台12項建設」更應全力衝刺,只要預算經立法院通過即可開始進行。而之前較小規模的建設已開始,在他上任後不久,已追加580億元挹注國內經濟發展需求。
總統指出,「愛台12項建設」包括硬體及軟體建設兩部分,在硬體部分,例如建設桃園航空城、改善清泉崗中部國際機場、台中港、高雄小港機場與高雄港,這三個特別地區將是帶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在軟體方面,要招募各種人才,首要在釋放人力資源,因此要改革兵役制度,從徵兵制改為募兵制,以精兵政策打造小而精的國軍,同時也釋出更多的人才早日投入職場;其次要有更多的建教合作,使研究人員有更好的薪資;同時也要進行賦稅改革,提升政府施政效率。
談到擴大內需,總統表示,明年初我們會活力十足地開始推動計畫,而過去6個月來,政府已著手改善法規,讓油價反映市場情況、推動節能減碳措施、照顧低收入及殘障等弱勢族群,政府也致力法規鬆綁,讓企業經營有更大自主空間,同時吸引資金回流,鼓勵企業回台上市。
總統進一步表示,為改善台灣投資環境,政府將增加研發經費,由占國民生產毛額的2%提高到3%,希望2016年能達到這個目標,因此政府每年將以8%-10%的比例逐年調升研發經費;他說,台灣在研發上做得很好,資訊產業排名世界第二,僅落後美國;今年6月美國商業週刊公布全球百大資訊廠商,台灣有18家上榜,比3年前增加了3家,企業在資訊產業上的研發全球第一,台灣可望成為創意中心。
在改善兩岸關係方面,總統強調,這是他競選政見的重點,自520以來與對岸協商改善兩岸交通,前政府推動的節日包機,7月起新政府擴大到週末包機,兩岸日前簽署四個協議後,即將有平日包機,希望未來6個月包機改為固定班機。而在與台灣農漁產品攸關的海運方面,直航之後,航行時間由8天減為4天,基隆至上海也不用中轉琉球,可省時以及不用再額外付給輪船中轉費用,台灣優質農漁產品可快速銷往大陸,這是台灣的利多。在貿易方面,由於兩岸達成協議,緊張情勢緩和,已大幅改善貿易風險,BERI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中,台灣排名由1月的第15名,到9月的第5名,台灣的投資環境更安全,兩岸和平對鄰國的日本與美國而言都是好消息。他強調,我國政府一定會努力使兩岸維持長久的和平,而從連前副總統代表我國參加亞太經合會議,將與各國領袖會面,以及主辦國秘魯刊登介紹他是台灣領袖的相片,顯示兩岸關係已解凍,而且將帶來更多良性互動的機會。總統說,他並不是天生一派樂觀,然而這是兩岸善意帶來的好結果,因為他在選舉時即希望塑造自己成為和平締造者,而非麻煩製造者。
對於台灣可能在東南亞國家協會發展過程被冷落的問題,總統也指出,2015年可能出現全世界最大的東協自由貿易區,台灣銷往大陸的產品可能面臨限制與高關稅,2003年他曾在新加坡談到「為何不能東協加四」的問題,過去8年,台灣與東協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一直沒有進展,相信未來在兩岸緊張關係改善後,應有助於避免台灣被東協自由貿易區排除在外的危機。
總統也以他在參訪彰化傳統勞力密集的絲襪工廠時所聽到廠商心聲為例說,我國未能與美國等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已對台灣企業在國際競爭上帶來衝擊,因此在區域整合上,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對台灣而言是很重要的平台,而APEC多年來也致力推動會員體間的自由貿易協定。總統表示,台灣在APEC架構下表現良好,例如我國已協助APEC會員國成立8個數位機會中心(ADOC),這是台灣對國際組織所作出的貢獻,「我們不只是受惠國,也是實際上作出貢獻的成員國」。
總統在結論中再度強調,台灣經濟基礎面健全,外匯存底2800億元、無外債、儲蓄率高達29.5%(其中9%為超額儲蓄可用以投資消費)、通貨膨脹維持約3%、銀行資金充沛,這些都是台灣看得到的成績,因此沒有理由悲觀,即使面臨挑戰,經濟基本面依然穩固,人民也如常工作,而政府也正研議發行消費券,以刺激消費。他表示,台灣的地理位置優越,位居東亞中心,距各國首都或重要城市平均飛行時間約3.5小時,船運約33小時,台灣是最好的投資處,歡迎各國企業前來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