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7年11月16日
總統出席「氣候變遷 台灣準備-國土規劃與水患治理論壇」閉幕式
  馬英九總統今天下午出席由「時報文教基金會」與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共同主辦的「氣候變遷 台灣準備-國土規劃與水患治理論壇」閉幕式時強調,水患問題雖大,但還未悲觀到束手無策,只要現在下定決心,做好整體規劃,全力投入,台灣仍然有機會做好水患的防治工作。
  總統也肯定「時報文教基金會」長期關注環境保護、永續發展與水資源等議題。總統表示,最近基金會送他一本「與水共舞-面對治水問題與治水master plan」,顯示這些年來政府與民間的努力已有具體的成果。
  總統以過去他從事賀伯颱風的勘災經驗為例表示,經過那次勘災讓他突破許多迷思,有些固定的觀念不一定正確,但政府必須確實找出原因,才能有效解決問題。總統也以石門水庫與翡翠水庫水質的差別為例指出,石門水庫當初規劃的主要功能為溉灌、發電、觀光、防洪與供水等功能,而翡翠水庫則是為了民生供水與發電,由於規劃不同,結果也完全不一樣。在他任職台北市長期間,為了保育的理由,台北市政府的下屬機關翡翠水庫連他要舉辦一次無污染的路跑都被拒絕,因此,政府有時也需要有所堅持。
  總統表示,大多數導致水患的原因並不在現任政府時所發生的,但我們不會把責任推給前任政府,至少也不要把問題留給後任政府。因此,我們要下定決心,從河川發源地到家門口,做好整體治水計畫。今天七、八月間,他偕同行政院劉院長一共勘察了30幾個點,實際觀察政府的整體治水計畫出了什麼問題,以了解為何歷任政府都會遭遇相關的困境。
  總統進一步表示,在都會地區只能採取比較笨拙的方式來治水,但對於尚未快速發展的都市,政府就應採取更有效、更人道的方式來治水。
  總統也提出政府未來治水的方向,包括第一,要有整體的治水計畫;第二,採取流域治水的手段,第三,由於政府資源有限,應以淡水河、大甲溪、濁水溪及高屏溪四大流域作為重點,從根本解決問題。
  總統表示,政府治水需要時間,目前正值經濟不景氣,需要擴大內需,這正是一個很好的時機來推動公共建設,只要將治水做好,企業經營與人民生活環境就可以獲得改善,並且減少不必要的損失與浪費,讓社會發展更有機會。
  總統表示,現在許多治水工作是屬於善後工作,解決問題能採取的方式有限,因此未來在處理尚未開發地區的治水問題時,務必採用有效的綜合整體治水計畫,才不會重覆發生相同的問題。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