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7年10月31日
總統出席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成立54週年暨第30屆榮民節慶祝大會
  馬英九總統今天下午出席在台北國軍文藝活動中心舉行的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成立54週年暨第30屆榮民節慶祝大會,對榮民光復、保衛及建設台灣所付出的貢獻與心力,表達肯定之意。
  總統表示,在退輔會成立54週年暨第30屆榮民節的今天,讓他想到新竹縣尖石鄉有位泰雅族的小朋友,在網站上寫著:有一群英勇的戰士,年輕的時候為了保衛國家而不顧一切出生入死,年紀大了脫下軍裝,退伍以後又繼續為國家各項重要的建設默默奉獻心力,像曾文水庫、中部東西橫貫公路、台中港、北迴鐵路、核能發電廠等,許多艱鉅而偉大的工程,都克服萬難逐一完成,使我們的國家邁向更進步、更現代化,這些退而不休、值得我們敬佩的退伍軍人,我們稱之為「榮民」。為了表達對榮民們的敬意,以及發揚軍人盡忠報國的精神,政府特別訂定以先總統蔣公誕辰紀念10月31日為「榮民節」,以回報一生為國家犧牲奉獻的榮民。
  總統進一步指出,這一段原住民小朋友所寫的真實動人的文詞,清楚呈現出榮民先進對國家所作的貢獻。榮民與台灣的關係尤其重要,沒有抗戰勝利就沒有光復的台灣、沒有古寧頭及823砲戰的勝利就沒有安定的台灣、沒有國家建設的完成就沒有繁榮的台灣,榮民對台灣的貢獻就是光復台灣、保衛台灣與建設台灣。
  總統並以823砲戰為例指出,榮民弟兄在服役的時候是真正用他們的血汗來保衛國家。榮民們為了保衛建設國家,有的付出生命、有的犧牲健康、有的則是消耗了大部分的青春,在台灣的各個角落,無論是孤僻的島嶼,或是偏遠的山區,都可以看到榮民留下許多令我們感動的痕跡,其中包括興建483公里的道路、修建39座橋樑、興辦28座大型水利工程、15處的港口、90件重大的公共建設。
  總統進一步表示,榮民在交通建設上對台灣的發展貢獻最大,許多榮民早已在台灣落葉歸根,並融入社會,他們在營是良兵,在鄉是良民,與住在台灣這塊土地的人民共同迎接未來,榮民們不但光復、保衛與建設台灣,並將生命奉獻給國家、人民及台灣這一塊土地,這就是「台灣精神」。
  對於榮民退伍後的生活情形,總統表示,許多榮民在社會上有傑出的成就與表現,有些是在國內,有些則是在國外發展。在僑居地就學、就業並融入當地僑社,成為一股建設的力量,世界各地的「榮光會」都是僑社的安定力量。而在北京奧運中倒地11次,仍奮戰不懈的我國跆拳道選手蘇麗文小姐,是位榮民子弟,她所展現的就是「台灣精神」。
  今天正逢退輔會54歲的生日,總統指出,退輔會成立迄今,計有13位主任委員,從成立、發展到茁壯,協助榮民進行就學、就業、就醫與就養,對榮民而言是最可靠的大家庭。總統說,在他任內一定會繼續強化退輔會的功能,並照顧榮民及榮眷權益,在政府能力範圍內,讓榮民、榮眷們得到最好的照顧。
  總統也期盼退輔會在高主委的領導下,未來秉持「清廉、勤政、愛榮民」的中心思想,凝聚「忠貞、團結、關懷、誠樸、開創」的核心價值,讓榮民們「傳承榮民精神、追求卓越服務、永續組織發展」的願景逐步實現。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