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7年10月24日
總統接見抗日親屬協進會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在總統府接見抗日親屬協進會會長林光輝等人,對於能在台灣光復63週年前夕與大家見面感到非常欣慰,並與在場親屬們共同勉懷先人的英勇事蹟。
總統表示,日據時代的總督府在光復後改為總統府,歷經多位元首,期間也曾多次修繕,但其中有一項重要的改變就是,原置放於敞廳的國父銅像去年被移除,由於國父是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是先進中的先進,因此他決定在下個月12日國父誕辰紀念日將它移回原處。
總統並舉丘逢甲先生的「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詩句為例指出,當時丘逢甲決定內渡大陸時,內心必然悲憤難過,也絕不會想到50年後台灣能夠光復。總統強調,常有許多問題在歷史條件不成熟時無法改變,一旦歷史條件改變則轉變就非常快速。
總統表示,他在擔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時,就在黨部外牆放置蔣渭水、李友邦、莫那.魯道等人的大型肖像,以紀念過去與中國國民黨或台灣歷史有關的重要人物,希望能把歷史完整地保留,讓過去的不公不義獲得平反,同時回復到公平正義的軌道上。
總統也強調,不論是對二二八事件或白色恐怖事件,他的處理態度一致,事件發生時他尚未出生或年幼,但當他從事任何政府或政黨職務時,都會毫不猶豫地站出來,在需要負責的範圍內概括承擔。此外,中國大陸與台灣都曾經歷苦痛的歷史,我們的國家與民族也遭遇到許多欺凌與羞辱,在這種情況下,大家更應以虔敬、將心比心的心情來處理相關事務。
總統表示,台灣問題在國父的整個革命思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1894年興中會在美國檀香山成立,1895年清廷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引起當時各界的不滿,不久後,國父就發動第一次起義,革命成功後第二年元月舉行記者會時,曾提及一定要把台灣收回,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有政府首長談及此事。
對於林會長所提出台灣抗日先烈王敏川、翁澤生、洪朝宗及洪朝生尚未入祀忠烈祠、恢復台灣光復節為國定假日、重刻有碑無文的「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紀念碑」碑文及重新修訂高中、國民教育的歷史教科書,還原台灣歷史真相等問題,總統回應表示,可以做的政府會立即去做,但有些部分則需要再做研究,例如恢復台灣光復節為國定假日,由於也有類此要求,且會影響工商企業界,因此仍需與內政部進行研商,至於其他問題,他則會盡量提供協助。
總統表示,台灣各地有許多忠烈祠,政府將會持續收集相關資料,對當事人若倘遭不公不義的處理時,政府應還其公道。總統強調,從歷史史實中知道過去所犯的錯誤,或許當事人願意原諒,但是歷史事實絕不能遺忘,要讓後代子孫知道,才不會再犯。讓不公不義的過去不再成為遺屬們的心頭之痛,並給予他們更大的肯定。同時也希望透過發掘史實、辦理紀念活動及組成類似台灣抗日親屬協進會的團體,讓這些曾為台灣犠牲奉獻的先賢先烈們永遠活在大家的心中,並給予應有的歷史定位與掌聲。
台灣抗日親屬協進會會長林光輝等人上午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詹春柏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