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7年10月14日
副總統出席國際扶輪3480地區第十分區聯合例會
  蕭萬長副總統今天下午出席國際扶輪3480地區第十分區聯合例會致詞時指出,面對此次襲捲全球的金融海嘯,政府會冷靜應對,並強調台灣的經濟體質健全,政府有信心帶領大家走過危機,未來將會是台灣經濟的轉機。
  副總統也指出,伴隨經濟全球化而來的是風險全球化,特別是自從世界經濟龍頭的美國爆發次級房貸風暴以來,不但全美各大銀行都受到嚴重衝擊,導致如雷曼兄弟等大型金融機構倒閉或被迫合併,這波風暴也已吹向歐亞地區,成為全球性的金融海嘯。
  副總統進一步表示,世界金融風暴影響的層面擴大後,下一波危機就將波及企業,如果銀行提供的資金乾涸或減少,急需融資貸款的企業或是需要信用貸款的消費者都會受到影響,產生所謂的「信用緊縮」,讓消費信心降低,造成全球經濟的衰退。
  副總統也提醒,即使亞洲地區受到金融風暴衝擊較小,它仍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因為亞洲地區的經濟成長相當依賴出口市場;以台灣為例,過去3年的GDP成長率,出口即佔3.35%,內需則為1.53%,因此若今後2至3年的歐美市場無法恢復過去的榮景,以外銷為主力的台灣企業也將陷入困境。
  副總統認為,若只憑單一國家之力,絕無法有效解決此次的金融危機,故不論是世界7大工業國發表行動計畫,或是廣邀新興工業國家的領袖或財長密集協商,就是希望以世界各國之力攜手合作,思考如何拯救金融及重建市場信心。
  副總統並提出台灣未來經濟策略的建言。他表示,我們首先需要整合所有的力量與資源。目前世界各國面臨資金流動性不足的問題,但台灣的體質比起其他國家健全許多,我國政府擁有許多股票、土地與公營事業,外匯存底高達2800億美金,這些都是政府可以有效運用的資源。副總統認為,未來若能有效整合,則可以配合推動公共建設,帶動經濟關連效果,並協助體質良好的企業取得中長期發展所需資金,進而解決資金流動性可能不足的問題。
  第二則是吸引海外民間資金匯回國內。副總統說,海外有很多台商所賺得的利潤或我國投資海外市場的資金,因此若能吸引資本回流,對解決當前資金流動性的問題自是一大幫助,並有助重建信心,也可協助政府取得推動重大產業所需的資金,但政府必須提供足夠誘因,他以國際著名的免稅或低稅國家為例,她們的遺贈稅都是零,因此很多台灣資金就留在海外不願回國。
  副總統強調,我們面對的是一個高度競爭的環境,當然不能讓資金持續外流。據統計,近十年我國遺贈稅額約為2百多億元,佔總稅額的1.5%,然而稽徵成本卻居高不下,它必須動用許多稅務人力與資源加以查核,且事實上富有階級僅繳少額的遺贈稅,實際稽徵對象已非真正富人,反而大多數為中產階級,未能符合公平正義原則。他指出,若我們能提供足夠誘因吸引資金回流,創造的商機、就業機會與相關的投資效應非常值得期待,以香港為例,港府在2006年將遺產稅率降為零,當年香港的外資僅約為2100億美元,兩年後的外資已高達一兆2000億美元,效益顯著,也讓新加坡政府決定在2007年跟進,將遺贈稅率降為零。
  副總統最後呼籲國人在面對全球性的金融海嘯時要有信心,台灣一定可以順利度過難關。副總統也再次強調,我國的資金相對充足,再者是我國產業主要以科技業與製造業為主,並非高度倚賴金融業,因此受到的直接衝擊較小,且政府已採取一系列措施因應世界性通膨,並提出短期經濟措施與中長期的改革方案,輔導企業取得資金進行投資,相信未來經濟情勢轉佳,台灣的機遇即將來臨。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