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7年09月26日
副總統出席「探索台灣社會福利問題」研討會
  蕭萬長副總統今天上午出席由國策研究院、許潮英慈善基金會及台灣民主基金會共同主辦的「探索台灣社會福利問題」研討會,期勉國人與政府共同努力,從經濟面與社會面,一起打倒貧窮,讓台灣成為一個公平、正義與富裕的社會。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研討會主要在探討如何運用有限政府資源、結合民間資金,建立更完整的社會福利制度,這是非常重要的議題。尤其是國民年金制度即將上路,而全球又面臨新一波貧窮的威脅,相關討論益顯重要。
  副總統表示,一百多年來,福利國家一直是許多國家追求的理想,但是福利國家的內涵也隨著社會經濟結構快速變遷,而不斷修正。唯一不變的是:社會福利首要的敵人是「貧窮」,而這個敵人還沒有被消滅。他指出,工業革命之後,歐洲經濟社會結構急速的改變,工業技術的進步解決了生產不足的問題;相對的,分配不均的問題卻日益嚴重。面對新的經濟社會結構,社會福利逐漸受到重視,福利國家成了大家追求的理想。
  副總統表示,我國社會福利發展過程,起步較歐美國家晚,也尚未達到全民福利的目標。但是,近二十年來,隨著政治民主化,經濟社會結構變遷,人民對社會福利需求愈來愈高,政府也加快腳步規劃實施社會福利制度,可以說一個福利國家的雛形已在台灣出現了。
  副總統告訴與會者,民國83年他擔任經建會主委時,審查通過了《社會福利政策綱領》,後來經行政院通過頒布。這是我國對社會福利政策最完整的一份政策綱領。綱領中,把社會保險與津貼、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就業安全、社會住宅與社區營造、健康與醫療照護等六大項目做為社會福利政策的主要內涵。
  副總統說,年來政府依此綱領陸續推動許多社會福利政策,讓台灣社會安全體系更加健全,包括全民健康保險於民國84年實施;國民年金保險制度於民國83年開始規劃,去年8月立法通過,10月1日就要正式實施,不啻為台灣社會保險一個重大的發展;今年8月勞工退休金修正為勞保退休年金,同時訂於明年元月正式實施,使800餘萬勞工受惠,退休金也改為「個人帳戶制」,確實照顧近550萬名有一定雇主之勞工退休後的經濟生活;此外,勞工保險失業給付於民國88年開辦,以解決產業轉型所產生結構性失業勞工的經濟問題。
  副總統也指出,新興的社會問題不斷出現,我們的福利制度也必須有能力因應新的挑戰。他認為,社會安全體系是要實現社會公平正義,要做到這一點,一方面政策要能不斷地因應社會經濟結構的變遷;另一方面,安全福利體系要能永續發展,不能無以為繼。不論在健保制度、年金制度或其他安全保障,我們都要不斷地審視:這些制度會不會出現世代財務負擔沉重的問題?不同職業人口是否財務負擔不同?政府對不同職業人口是否補助不均?要因應這些無止盡的挑戰,正需要在場專家學者與政府一起合作,才能讓社會福利制度不斷完善。
  副總統表示,今天全球面臨著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這個全球各國所面臨的嚴峻情勢,不只是經濟面的挑戰,也考驗著各國的社會安全體系。我們需要從經濟面以及社會面一起著手,化解這個金融危機對台灣的衝擊。在經濟面,要讓大家看得到前景與希望;在社會面,要讓大家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大膽地去追求前景與希望。兩個體系相互支持,才是社會繁榮健康的保障。
  副總統最後表示,66年前,貝佛里奇報告中,把「貧窮」當成阻礙新社會出現的最大之惡;他也把充分就業當做社會福利制度的三大基石之一。由此可知,經濟成長與社會福利實為一體的兩面,他們面臨的共同的敵人是「貧窮」。今天,政府努力要讓失業率降低到百分之三以下,也是要讓社會福利制度可以穩固的運作。充分就業、穩健的經濟成長和充裕的稅收,才能讓會福利制度永續發展,才能消滅貧窮。他期勉國人與政府共同努力,從經濟面與社會面,一起來打倒貧窮,一起讓台灣成為一個公平、正義與富裕的社會。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