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7年09月18日
總統視察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視察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除聽取秘書長陳連軍有關基金會核心業務及未來工作與策略簡報,也期許基金會能在「目的要正當,手段要合法,執行要有效」的指導原則下,努力達成基金會設置的目標。
  對於首次到基金會與同仁共同討論我國對外援助問題,總統舉個人第一次到索羅門群島訪問所見為例表示,我國已從愛心輸入國轉變成為愛心輸出國,能對外進行國際援助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而對受援國家而言,國際援助是成長重要的因素,以我國過去接受外援為例,從1950至1960年代的十多年期間,我國每年接受約1億美元外援,約占當時GDP的9%,相當於現在的345億美元,很多基礎建設也仰賴外援才得以完成,如今我國已是少數接受外援發展成功的案例,因此我們要飲水思源,回饋國際社會。他指出,目前我國對外援助預算約為GDP的0.15%,如果依照聯合國所訂0.7%的標準,我國只達應該付出預算的1/5強而已,我國對外援助工作應該加強。
  總統也以英國金融時報有關中國與哥斯大黎加之間金錢外交的報導表示,對他們而言,這絕不是好消息,過去我們也曾經有過這樣不好的消息,而這正是他要推動兩岸外交休兵、活路外交的主要理由;總統說,要真正解決問題,就要找到問題的根源,對我們來說,真正的根源就是兩岸關係,若不解決,類似中哥金錢外交的事件就會繼續發生,而且「伊於胡底」;總統強調,外交休兵不是「外交休假」、「外交休息」,更不會「外交休克」,即使國內有人對他推動這樣的理念不能認同,但在國際社會上我們已獲得肯定。
  總統認為,我國對外援助應該逐步增加,而且要配合「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UNMDG)」及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巴黎有效援助宣言」所揭櫫的原則,在對外援助時,一方面要有效果,另一面要有效率,這是我國未來重要的考驗,他相信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已累積很多的經驗,一定會把外援工作做得既有效果,又無弊端。他強調,對外援助除了經費及經驗外,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因此作風一定要正派,不能貪腐,因為如果發生貪腐,會讓努力付諸東流,如果能正派辦外交,我們也會得到國際社會的肯定,何況這是進步國家該做的事情,各國對此已有共識。
  總統也期許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能成為「現實的理想主義者」,採取務實作法,多與我國在國際上有良好聲譽的非政府組織如慈濟功德會、台灣世界展望會、台灣家扶中心等聯繫,這些組織在災難援助、貧童認養等人道關懷上,在國際上都名列前茅,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雖不是慈善機構,但如能結合人道援助,即使我國沒有聯合國代表權,同樣能讓國際社會刮目相看。同樣的,如能把聯合國的人權標準作為我國的標準,即使我國不是聯合國會員,但我們的所作所為都能符合聯合國規範,也具有重大的意義,而且我們的作法符合憲法規定,他期許大家能在憲法框架上繼續努力。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