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7年09月02日
總統接見日本東京大學教授若林正丈一行
馬英九總統今天下午在總統府接見日本東京大學教授若林正丈(Masahiro Wakabayashi)一行,對訪賓來台訪問,代表我國政府與人民表達最高的歡迎與感謝之忱。
若林教授首先請教總統「外交休兵」的背後戰略思考,總統表示,要瞭解提出「外交休兵」的構想,首先不能忽略過去近60年兩岸在外交戰場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成立,成立第1年約10餘國承認,以東歐為主,1971年我國失去聯合國代表權為一個轉捩點,尤其在1972年上海公報後,與中共建交的國家愈來愈多,1979年美國承認中國大陸之後,與中共建交的國家顯著增加。兩年前,陳前總統希望以台灣的名義成為聯合國的會員國,不但遇到阻礙,多數邦交國也不支持。因此我國的外交必須要採取不同的策略,才能緩和台灣在國際社會遭遇的困難。
總統指出,提出「外交休兵」構想第二個原因是:由於兩岸在外交上強力的對抗,以至於形成不是競爭而是鬥爭的結果,雙方都使用了一些國際社會不一定能夠接受的方式。他並以索羅門群島舉行大選為例表示,台灣與大陸均被指控在該次選舉中有不當的動作。兩岸的外交問題,如果不從兩岸關係解決,將會是沒有答案的。因為為了外交而爭奪邦交國,一定會使出渾身解數,無所不用其極,雙方到最後就會出現所謂的「支票簿外交」,或稱「金援外交」,這對台灣或大陸在國際形象上都會有不利的影響。我國在國際上應該做一個正派的國家,提供國際社會人道援助,幫助需要幫助的國家,而不是從事惡鬥,因此所稱的「外交休兵」就是要停止這些惡鬥,就是雙方不要去爭取對方的邦交國。「外交休兵」不是「外交休假」或是「外交休息」,而是要繼續鞏固與邦交國的關係。
總統進一步表示,他上任未滿3個月,在上個月即出訪巴拉圭及多明尼加共和國,同時過境巴拿馬,就是要去鞏固邦交國。巴拉圭新任總統盧戈,在競選時曾經表示當選後希望與中共建交,對此我國極為關切,因為巴拉圭是我國在南美洲唯一的邦交國。520上任推動「外交休兵」、「活路外交」後,雖然還未正式與中國大陸討論此議題,但大陸方面對該訊息已經非常清楚。盧戈總統5月16日當選後前往南韓訪問,但沒有訪問中國大陸,據了解,中國大陸並未同意盧戈總統的訪問。同樣地,也曾聽到我國與多明尼加的邦交有一些問題。經過訪問巴、多兩國後,目前兩國總統都公開表示願意與中華民國繼續維持穩定的外交關係。
總統也指出,與邦交國提及「外交休兵」時會清楚地告訴對方,既有的關係不但不受影響,還可以進一步加強與擴大。我國希望與中國大陸達成共識,不要去挖對方的邦交國,也就是說,在爭取「外交承認」上,雙方要避免惡鬥。
對於出訪中南美友邦過境美國事,總統表示,只是單純過境,沒有與過境目的不同的行動。這樣的作法表示我國不會去刻意爭取中國的邦交國或高調參加活動,展現出這樣的善意,並非表示我們不會做或是不敢做,而是希望我國除能改善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外,也能改善我國在國際社會的關係。如他在就職演說中所說,如果台灣在國際上繼續被孤立,兩岸關係就很難再發展。他要讓大陸清楚知道,在國際關係上我們願意不去進行惡性鬥爭,但我們也不希望被打壓,如果被打壓,兩岸的關係就很難發展。
總統進一步表示,我們要做一個和平的締造者,台灣的存在對有邦交或無邦交的國家不會帶來困難,讓其他國家感覺到與我國保持關係是一件有利的事情。當我們改善兩岸關係的時候,像是美國就不會有選邊的問題,可以同時和我國與大陸保持友好的關係。
總統強調,我們的外交方式並非形式上取得某些媒體版面以主張主權,而是要真正地讓台灣人民能夠安居樂業,讓台灣人民在世界上和平生存。
總統最後指出,在國際組織上台海雙方應該相互合作、彼此尊重,因為中國大陸不可能否定台灣的存在,因此如何讓台灣有合理國際空間的議題,是雙方都要面對討論的。中國大陸目前對此議題議論紛紜,有很多不同的看法,這是好事。我們不從事雙重承認,也不會推動兩個中國,雙方彼此維持現狀,這對台灣是最有利的。對於國際組織與活動的參與,雙方則還需要進一步協商。但對於像是世界衛生大會(WHA)組織或其活動,對2300萬台灣人民來說,參與仍然是非常重要,因為這不僅是政治問題,而且是人權問題。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若林正丈一行下午由外交部次長侯清山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楊永明等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