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7年07月01日
總統應邀出席中央研究院第28次院士會議開幕典禮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應邀在中央研究院第28次院士會議開幕典禮致詞,誠摯希望院士們能在海內外繼續給予台灣支持與鼓勵,也能適時地協助國際社會對台灣的了解,他相信這是許多關心台灣發展的海內外華人共同的期待。
總統致詞內容全文為:
中央研究院第28次院士會議,將從今天起一連四天在台北舉行。這一次會議一共有180餘位海內外院士前來參加,為提升我國學術、教育、科技、文化的水準而貢獻心力。在此謹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向各位表達最誠摯的歡迎與感謝之意。
這一次的院士會議,恰逢貴院成立80週年,意義格外重大。貴院從民國17年6月9日在南京創立迄今,已經超過了80個年頭;民國43年在台灣復院當時,只有歷史語言所與數學所兩個研究所。到今天,中研院已經發展為21個研究院所、7個研究中心、3個研究所籌備處的完整規模,也在國際上建立了良好的學術聲譽。中研院80年歷史中成長與茁壯的階段,其中50多年都在台灣完成的。看到中研院在民主自由的土壤上快速成長並創造豐碩的研究成果,相信海內外每一位華人都感到驕傲與喜悅。
中央研究院是我國最高的學術研究機構,擔負著提升獎勵學術與培養研究人才的重要使命。就研究面向來說,中研院目前的31個所、處、中心,組織相當完備,且在各個不同的學術領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就引領風氣來說,貴院人文所處的許多研究成果,多年來也都幫助台灣社會濡染明代大儒黃宗羲先生所說的一句話「詩書寬大之氣」。就知識份子的社會批判而言,貴院自胡適院長以降,更建立了一種不阿附、不媚俗的崇高風範,也值得我們緬懷與珍惜。
英九個人在過去30年間,有18年的時間在大學擔任專任或兼任教職,不但能體會學術研究的重要,對知識追尋更有「真理大海、一望無際」的謙卑。今天的台灣,正面臨了重大的挑戰;政府對於台灣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在都要謙遜傾聽社會各界的意見,絕對不敢「自為非是」,而要「公其非是」於學界先進與社會賢達。新政府5月20日上任迄今,只有短短40天,將來在許多方面,都還需要在座各位知識界先進睿智的建言與督正。
大家都知道,過去幾年李前院長與翁院長都對提升台灣生物技術研發的能量,作了很大的努力與貢獻。如果我們持續投入,相信生技、製藥的研發與應用極有可能成為台灣未來新的產業。我個人擔任台北市長期間,成立了全國地方政府第一個「台北市發展生物科技推動委員會」,邀集產、官、學各界專家,提供建言,也參與台大生物科技育成中心的投資。此外,我們也設置台灣第一個「台北市生物科技獎」,分「研究創新」、「科技移轉」、「產學合作」等項目,獎勵績優業者。但是地方政府的力量畢竟有限,我們期待中研院在生物科技領域能再加把勁、更上層樓,對台灣的未來產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我們當然也希望,中研院在其他人文社會與科學研究上也能再創佳績、迭有突破,一方面可提升台灣的學術發展,再進一步也可引領我國在知識經濟時代的走向。未來,政府也會給予學術研究最堅強的支持。我們計劃在民國101年達成研發經費占國內生產毛額(GDP)3%的目標,為達到這個目標,每年研發預算必須達到8-10%速度來成長。
回顧過去63年中華民國在台灣的發展,不論在科學研究的突破、人民生活的改善、健康醫療的進步、民主政治的落實,我們都有相當值得驕傲的成就。今年3月22日總統選舉揭曉,我個人就曾收到一個西方元首的賀電,讚美台灣是「亞洲與世界民主的燈塔」。 然而比較可惜的是:台灣在民主、科學、經濟等各方面的寶貴經驗,卻還未能完整地呈現給全世界,台灣迄今仍處於國際媒體「報導不足」的狀態。所以向更多國際友人分享我們的驕傲,讓「台灣經驗」獲得更多國際學者的認同與研究,讓「台灣研究」(Taiwan Studies)成為外國大學東亞研究的一部分,這是政府與學界可以共同努力的目標。
貴院即將於年底舉辦世界「科學院院長論壇」,剛才翁院長提到要廣邀各國科學院院長參與討論,為人類的未來勾勒願景,並藉此提高中央研究院的國際聲望,我相信這將有助於拓展台灣的國際空間。本人在此誠摯希望,各位院士能在海內外繼續給予台灣支持與鼓勵,也能適時地協助國際社會對台灣的了解;相信這是許多關心台灣發展的海內外華人共同的期待。
最後,敬祝第28次的院士會議圓滿順利,各位院士女士、先生身體健康、萬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