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7年06月01日
副總統出席法鼓山文教基金會舉辦的「安心、安身、安家、安業—重建希望」座談會
蕭副總統萬長先生今天出席由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安心、安身、安家、安業—重建希望」座談會,與聖嚴法師、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張淑芬女士及中國紅十字會壹基金發起人李連杰先生座談,討論四川震災帶來的啟示,以及如何在過去的經驗上來幫助現在亟需幫助的災民。
副總統表示,從電視上看到這次的四川地震,令他回想到台灣遭逢九二一地震時的嚴重損失,感觸很深。本次川震強度更甚九二一,雖然在川震發生時,馬總統和他尚未就職,但仍十分關心災區情況,因此先透過國民黨向中國大陸方面表達關切之意,並開始發動募款活動。對於台灣人民不分黨派、立場,立即對川震展現關懷、同情之心,並踴躍捐輸的行動,副總統表達欣慰之意。他指出,當時的政府不但沒有反對,更積極配合,特別是當時的行政院長張俊雄也表達捐款的意願,充分顯示朝野對此議題的共識,也顯示了台灣的愛心非常有力量。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昨日國民黨吳伯雄主席結束訪陸之行,也帶回了中國大陸民眾對台灣人民在川震時伸出援手的感謝之情,因為災難,兩岸人民搭起一座「無形橋樑」,兩岸之間有了心靈相通的機會。他昨日也和剛由四川回來的慈濟醫療團團長詹啟賢通電話,瞭解到台灣的民間團體,特別是宗教團體,都踴躍投入救援工作,詹啟賢並告訴他,目前救災工作已到一個段落,接下來要作的是建立醫療體系,而歷時長久的重建工作也即將展開。
副總統表示,像地震這種天災,救難工作可分為三階段,首先是黃金72小時的救命階段,這個階段需要儘量搜救、提供醫療措施、治療傷者;第二階段是安置,如何將倖免於難但是家園毀壞的災民予以安置、滿足基本生活需求、使他們有吃有住,是第二階段的重要工作;第三階段則是重建,重建不僅包括硬體環境的重建,更包括軟體部分的重建,心靈重建尤其是重要的工作。他強調,第一階段的搜救時間是很短暫的,第二階段的安置主要是硬體的面向,在這個階段中,政府透過政策及預算編列來主導,並帶領民間社會力投入,依台灣的經驗,透過政策的有效領導,這個階段將會促成了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發展,並改變災害前地方發展的盲點。第三階段的重建是時間最長也是最困難的階段,因為在天災發生時,短期內會有大量募款湧入,但重建需要長期的計畫,政府的投入固然重要,民間的配合也不可或缺,因為政府不可能兼顧每個工作,特別是心靈重建的部分,這部分尤其需要仰賴民間團體,特別是宗教團體跟非營利事業組織,來發揮力量。
副總統強調,救人活命,還要救心!心靈重建工程,是社會提升的契機。不只是療傷止痛,更是讓社會一起跨越困境,向上提升。最近他回到當年的九二一災區,發現悲痛的記憶已經逐漸淡去,顯示了我們當年進行的心靈重建是有成效的,如同九二一的記憶對台灣人民而言是一個洗禮,是一個向上提升的機會,他相信四川地震也會是一個重生、向上提升的機會。
對於東亞接連發生的緬甸風災及中國大陸四川地震,副總統表示,跨國界的援助本來就受限於當地國政府的態度,當然,許多國際組織透過長久的經營,已經能夠突破國界限制或各國的政治考量,就像紅十字會,但並非每個組織都能如此。副總統強調,在援助過程中,外來團體和當地政府建立互信的互動機制是很重要的工作。台灣早期對於來自國外的慈善團體接受度也並不高,但後來因為社會開放,現在對於這些國外團體的接受度已經相當高了。就這點來看,對比中國大陸政府和緬甸軍政府在天災時面對國外援助的態度,副總統對於中國大陸本次在川震議題上採取的公開、開放態度,表示肯定之意。
副總統強調,在全球氣候變遷的現代,天災是常態,不會因為國家進步與否而有所不同,即使先進如美國前幾年也仍遭受颶風災害。在此時刻,身為人類的我們要體悟到,遭逢天災的時候,人類更應該要相互扶持,互助合作。最後,他並以一句話和大家共勉,希望我們都能從地震等天災中,培養對人類的愛心及慈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