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7年04月10日
總統主持今年推動我國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國安高層會議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在總統府主持國安高層會議,除聽取政府相關部門針對今年推動我國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策略規劃報告外,並綜合與會人員討論內容,作出裁示。
  出席會議人員包括:呂副總統、行政院院長張俊雄、總統府秘書長陳唐山、行政院副院長邱義仁、國家安全會議代秘書長陳忠信、外交部部長黃志芳、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明通、國家安全局局長許惠祐、新聞局局長謝志偉、衛生署署長侯勝茂、總統府副秘書長陳其邁、總統府副秘書長林佳龍、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林錦昌、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裘兆琳。
  總統裁示內容如下:
  首先要再次感謝大家今天能夠出席會議,針對今年推動我國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策略規劃,經過國安會的統籌協調、會中各單位的報告和與會人士的熱烈討論,相關幕僚作業大致就緒,以下幾點裁示,希望作為日後工作推動的依據:
  一、醫療、衛生、保健、防疫無國界,在SARS與禽流感等傳染疾病的威脅之下,台灣不能夠成為全球公共衛生體系唯一的缺口,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生命與健康的基本人權更不應該被剝奪。台灣人民有權要求以平等的身分參與WHO相關的機制、會議與活動。
  二、我國自1997年以來,鍥而不捨積極爭取參與WHO,不管是用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台灣(中華民國)、衛生實體等名義,但在中國的杯葛與阻撓下始終無法如願。2004年,美、日等國首次投票支持我國成為「世界衛生大會」(WHA)的觀察員。2006年5月23日,110位立法委員連署提案,要求政府爭取成為WHO完全的會員。2007年4月18日,本人正式以總統的身分致函WHO幹事長,要求以台灣的名義申請成為WHO的會員,接著於5月11日,立法院不分朝野黨派、全體委員無異議通過支持政府全力爭取台灣成為WHO會員的決議,這些努力的成果與朝野的共識,都應該做為未來爭取參與WHO的基礎。
  三、近年來,中國封殺、打壓與矮化我國在各國際組織活動空間的攻勢日益密集與強硬。例如,2005年5月中國衛生部與WHO秘書處簽署秘密「諒解備忘錄」(MOU),設下種種限制並矮化台灣的規定,包括:台灣醫療衛生專家參加WHO相關活動與會議須經中國衛生部事前審核批准,台灣若發生像SARS那樣重大的疫情也需要中國衛生部同意,WHO才能派員前來台灣協助。同時,中國也對「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進行施壓,不但將台灣從主權國家矮化為「非主權區域會員」,強力主導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包括台灣在內,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的決議,更企圖將我國的名稱改為「中國台灣」,凡此種種將我國「去主權化」、「去國家化」的惡劣行徑,是當前外交工作所面臨最嚴峻的挑戰。
  四、過去八年,政府始終秉持著「立場堅定、務實前進」的態度,積極為台灣的外交處境及國際參與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及更大的活動空間。例如在爭取參與「世界貿易組織」(WTO)的過程,就延續過去政府的努力,並未堅持以台灣的名義,而是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的名義入會。如果委屈能夠求全,名義上作彈性的處理,政府絕不會放棄任何的可能。然而,如果委屈只是換來更多的打壓、矮化與封殺,我們就必須要嚴肅思考如何才能符合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最大的福祉與尊嚴。
  五、申請成為WHO的會員絕對是一條漫長而且艱辛的道路,但不能夠因為有困難就放棄既定的目標。成為WHO的會員是全民共同的期盼,也是朝野一致的共識,這個目標不能夠輕言棄守,但是在未能入會之前,政府也將極力爭取台灣能以觀察員的身分出席WHA大會。
  六、權衡以上各種考量,今年我國參與WHO的策略規劃,決定採行由外交部所建議的第一案,也就是由總統致函WHO幹事長,內容主要包括台灣名義的會員案,並輔以台灣名義的觀察員案的備位訴求,兩案並存,另外委請友邦向WHA提案。
  最後,再次感謝各位的與會,以及四月四日馬總統當選人的書面意見。任何重大的決策都是困難的,形勢是客觀的但力量是主觀的,只要堅定信念,始終以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的健康、安全與幸福,以及台灣的國家主權與尊嚴為依歸,堅持到底,最後一定會實現全民共同的期盼與願望。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