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總統水扁先生於昨日接受日本「朝日新聞」國際版主編市川速水(Ichikawa Hayami)專訪,訪談內容已於今日刊出。
總統接受專訪問答全文為:
問:首先,非常感謝總統今天在百忙當中特別撥冗接受「朝日新聞」的專訪。總統在2000年第一次當選之後,這8年來總共有4次的機會接受「朝日新聞」的專訪,個人謹代表「朝日新聞」也要對總統閣下這份盛情表示由衷感謝之意。這次的專訪,尤其是總統大選即將舉行,在這樣的時機之下,總統閣下能夠再度接受「朝日新聞」的專訪,個人一行要再度地表示感謝之意,也期盼等一下的專訪,總統的回答非常的有意義,今天專訪的內容即將刊載在明天「朝日新聞」上午版的版面上。
總統:非常榮幸,8年任內四度接受「朝日新聞」的專訪,我相信這也是緣份,希望今天的訪問一切順利。
問:首先第一個問題是比較熱門的問題,也就是總統大選跟公投是不是要同時舉行的問題。昨天總統在其他的場合也提到,只要符合一定的條件,事實上也考慮大選跟公投脫鉤舉行,媒體也有這樣的報導,不曉得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如媒體所報導的這樣?第二個問題是,這次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投的意義究竟為何?另外,昨天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溫家寶總理也在公開的場合表示堅決反對台灣獨立等等發言,不曉得總統的評價又是如何?
總統:首先,針對昨天我們跟台聯黨主席黃昆輝先生在總統府晤面之後,黃主席對外有一些談話。當然,私下的談話一般我們是不願意對外證實,也不會主動對外發佈,最主要這是我們兩位私底下的對話。我們非常重視台聯黨,我們也不希望看到台聯黨因為1月12日的立委選舉,並不是很順利、很理想,而就此消失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我也相信台聯黨不應該消失、也不可能被消滅,台聯黨還是有它的角色扮演,在過去對台灣民主進步有它的貢獻,也希望未來台聯黨能夠繼續努力,我還是覺得他們還是有機會的。所以,黃主席跟我們特別提到,這也是過去很多人特別關心的問題,我們也曾經在1月24日跟中國國民黨吳伯雄主席、以及立法院的王院長跟曾永權-當時副院長的提名人內定人,我們有過早餐會,就在那次當中我們也特別跟吳主席、中國國民黨方面提到類似的問題,也就是說為什麼會有所謂大選-不管是總統大選、或者立法委員的國會選舉-我們要一併舉行公民投票,一般人把這個叫做「公投綁大選」。
其實整個關鍵在哪裡?關鍵就在於過去在2003年所通過的「公民投票法」,大家為什麼把它稱為「鳥籠公投法」,最主要是因為它把人民的公投權利、普世價值、基本人權做了很大的限縮跟節制,所以表面上好像在保障人民的公投權利,事實上是在剝奪並限制人民的公投權利,就好像把人民的公投權利關在鳥籠裡面。所以,很多人、很多的團體也一再地訴求,這是全世界最嚴格的公民投票法,特別像要公投過關,需要有公民數的二分之一的投票,才有機會過關,但是在全世界我們所知道的幾乎所有國家的公投過關的門檻,都只是一個簡單多數,也就是投票數的二分之一以上贊成,就是過關,絕對不是要公民數的二分之一。因為就像總統大選,我們在2004年,我拿到647萬票,過半數而當選,但是當時我們也同時舉行歷史上第一次的防衛性公民投票,這個防衛性公投,我們都知道贊成防衛性公投的票數,比我647萬票總統當選票數還要來得多,結果我當選了總統,但是防衛性公投並沒有過關,只因為只達到公民數45%的投票,只有公民數45%的投票,縱使贊成防衛性公投的票數比我的647萬票過半數還要來得高,也沒辦法過關,只因為差了5%,所以這是不可理解的,所以也讓很多人想到說怎麼辦?如果我們真的重視人民公投的權利,不管什麼樣的一個議題,這樣的一個鳥籠公投法、這種高門檻的、不合理的規定,要不要有所修正?在沒有修改之前,我們也沒有辦法,我們只能選擇在大選的時候一併舉行公民投票,也只有繼續讓公投綁大選合併舉行,這樣才是真正重視人民的公投權利。
所以在昨天我們提到這樣的一個問題,我們覺得非常好,如何能夠降低公投過關的高門檻這樣不合理的限制?把它從公民數的二分之一過關,改為投票數的二分之一過關,也就是把它改為「簡單多數」的世界潮流合理的規定的話,我們認為就不一定要在大選的時候合併舉行公民投票,隨時都可以舉行,只要符合法律的規定,任何時間都可以舉行,不一定要在大選的時候舉行。所以包括剛才我也跟民進黨所提名的總統候選人謝長廷晤面,我也跟他提到這樣的問題,他原則上同意,如果能夠在大選之前,降低公投過關的門檻,把它改為「簡單的多數」的話,他認為公投跟大選是可以脫鉤的。所以這一點跟台聯黨黃主席的意見是一致的。剛才我也特別打電話給立法院王院長,請他代為轉達給中國國民黨吳主席,我們是不是可以由總統召開一個「政治協商」的會議?我們在選前,把這樣一個非常重要、非常敏感、也是非常棘手的、一直爭議不休的「公投綁大選」的議題,做一個處理,看看怎麼樣?所以王院長也會把我這樣的意思轉達給中國國民黨吳主席,目前的情形大概是這樣。
其次,第二個問題,我們都了解到「入聯公投」,這是民進黨跟很多的團體、很多的有志之士,長期所推動的理想、目標,當然也有「返聯公投」,不過我們都了解「入聯公投」是得到272萬6,499位的聯署支持,而支持「返聯公投」的聯署人數,只有100多萬,至少比「入聯公投」的聯署人數還少了100萬以上。所以「入聯公投」應該是台灣社會的主流跟多數。民進黨參與期間我們也一直在鼓吹大家能夠給予大大的支持,希望在3月22日的總統大選合併舉行,而能夠順利過關。
有關「入聯公投」我們認為它有三大內涵,第一,當然就是公投本身就是一個民主價值,台灣既然是一個民主國家,就像全世界所有的民主國家一樣,公民投票是普世價值、基本人權,2,300萬的台灣人民也應該可以共同享有,不應該受到剝奪、也不應該受到限制、更不應該在公投之路上劃上紅線。一樣的在入聯部分,加入聯合國,這也是台灣社會至少超過七成以上、甚至到八成,大家共同的聲音,不管你是要用「中華民國」的名義重返,或者你要用「台灣」的名義重新加入,這些都是台灣社會多數主流意見,不分朝野、不分黨派、也不分顏色,這在種種的各項民意調查都可以證明這一點。所以不管你叫「中華民國」或者你叫「台灣」,你要重返、或者你要新加入,基本上加入聯合國、希望能夠參與聯合國、能夠成為正式的會員國,這是台灣人民的共同心聲、多數的心聲,做為一個民主政府的國家領導人,或者我們各方面的首長、幹部、同仁,大家也必須要面對這樣一個多數的民意,所以這是一個順應民意的要求,這是站在台灣社會的主流路線,我們應該這樣做。
最後所彰顯的意義是「用台灣的名義」,為甚麼我們不希望用中華民國的名義、用重返聯合國的名義、而是用台灣的名義重新加入?主要是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已做了一個非常大的決定,那就是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來行使、來代表;所以,在1971年10月25日之後,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已經沒有任何席次,原先所代表的中國席次,已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取代。所以,如果我們要用原先中華民國的名義,一定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非常重大的矛盾與衝突,我們必須要將中華人民共和國趕出聯合國的大門,我們要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席次搶過來。但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認為只有用台灣的名義、用新加入的名義才有可能再回到聯合國。
台灣並不是我們憲法上的國號,但這是大家耳熟能詳、最好、最有力的名字,這是我們共同母親的名字,這一點我們必須要再次強調,這完全不涉及國號的改變,也沒有涉及現狀的改變,而是一般大家都叫我們台灣。包括美國的國內法「台灣關係法」不是叫做「中華民國關係法」,我們所有的產品都是「made in Taiwan」,這是非常清楚的事情。我們參加APEC、參加WTO、參加奧運會,也不是用中華民國的名義,我們有其他不同的名字。台灣只是其他很多不同名字中的一個名字,只是這樣的一個名字,大家都很清楚,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最漂亮、最有力的名字,這是我們所做的說明。
針對胡錦濤日前的談話,我們也特別注意到了,他說,縱使過去主張台獨的人,他也認為應該要與他們協商,這也沒有關係;甚至,他認為兩岸的協商,可以站在平等的地位。不過,不要忘記,他還是有一個前提,就是要接受「一個中國」原則,這是一個原則,不是沒有條件的,但我們常常在講,接受前提等於接受結論,所以這個就是不對的,我們從沒有講兩岸要對話、要協商,就必須接受台灣的前提,但是他認為兩岸要對話、要協商,就必須接受北京當局設定的前提,這樣就不是真正的對等。過去我們提出兩岸對話協商的四原則,包括主權、民主、和平、以及對等。我相信我們所說的四原則,北京當局也未必能接受。若是我們提出我們的原則,北京方面也堅持他們的原則,那大家就永遠不可能坐下來談,這是我們必須要提出來的。所以,特別是主權的原則,若是他們不尊重台灣的2,300萬人民,在這塊土地上-不管叫做中華民國或是台灣-我們都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是一個現狀與事實,是不能否定的。不能因為要坐下來談,就將我們國家主權予以割捨、放棄。不只是我做不到,我相信在520之後,未來的新總統也不敢放棄我們國家的主權,這是我必須要強調的地方。
問:就剛才的大選與公投事宜,我想再追加請教一個問題,依照剛才您的說明,總統大選與公投若是要脫鉤處理,在法律上是否行得通?另外,若要如此,國民黨的意向如何?他們是否會按照您的看法?他們能否接受這樣的建議?
總統:除非國民黨講「他們不反對公投」,但這是假的,那這樣的話,我們就認為沒有甚麼不可能。但是他們常常嘴巴講的是一回事、實際做的又是一回事。雖然他們嘴巴講「不反對公投」,只是反對「公投綁大選」,他們認為公投綁大選會亂,但是,1月12日公投綁大選也沒有亂;他們說公投綁大選對民進黨有利,但事實證明公投綁大選的結果並不是對民進黨有利,反而是對國民黨有利。他們所說的這些理由是不充分的、是有問題的,所以到底他們是反對甚麼?反對公投綁大選可能只是一個藉口而已,若不是一個藉口,那好了!那我們就來談「公投綁大選」的脫鉤。但前提為何公投會綁大選?我們一起來做一個處理,那就是要把「鳥籠公投法」裏不合理的、要公投過關的高門檻限制做一個修改,將其改為簡單的多數決,那我相信我們就不必去做所謂的「大選之日才能夠公投」這樣的一個努力。
問:總統8年任期當中,對於推動一些重要政策、最後也確實能夠實現的,是否能提出兩三個例子來說明。另外,也請就雖然也有大力推動,但是某些政策最後仍然沒有實現的來做一說明。
總統:當然,我們做了很多事情,也有一些事情沒有辦法做到或是完全做完的。我們就舉幾個例子,過去8年,對於強化台灣主體意識上,我們有了一些成績;在落實社會公平正義上,也有很大的努力;我們更在民主改革上,做了許多鞏固與深化的貢獻。
在台灣主體意識上,2000年時,自認為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的,只有36%,而現在已經有70%左右,足足成長了一倍之多。這在過去是無法想像的,就像我們幾位日本的好朋友、幾位在此擔任資深外交官所告訴我們的,民進黨執政最大的不同,就在於2000年以前,國際上很多人認為海峽兩岸,台灣、大陸同是一個國家。但是民進黨執政後,阿扁做了總統,經過幾年的努力之後,大家慢慢地很清楚,海峽兩岸,台灣中國,一邊一國,台灣與中國是兩個不同的國家。
一樣地,在落實社會公平正義方面,過去幾十年做不到的事情,我們終於做到了。好比說,我們推動最困難的,包括最低稅賦制、我們推動勞退新制、推動18%利率的改革、推動國民年金法-該法即將在今年10月1日正式實施,這些都是過去的政府要做而沒辦法做到的,但都在我們的任內推動成功,我們付出了很多代價,就像日本前首相小泉所說的「改革是痛苦的、是要付出代價的。」我們真的很痛苦,也付出相當大的代價,但是我們還是相信台灣、堅持改革。
除此之外,有關民主的鞏固與深化,2000年以前,「軍隊國家化」只是憲法的文字與名詞,沒有真正的軍隊國家化,我們的軍隊仍然是黨軍、是某一個政黨的軍隊,選舉一到,還是在為該黨的候選人拉票、輔選,成為他們動員的工具之一。真正的「軍隊國家化」是在本人任內,所以我們不會發生像斐濟、泰國、菲律賓、印尼等軍人干政或軍事政變,把民選的總統或總理,在一夕之間將其推翻或取代,這就是台灣的驕傲。所以,2004年我們有選舉的紛擾,2006年我們有紅衫軍,30萬、50萬人走上街頭,但我們仍然非常鎮定,我們非常有信心國家不會亂。媒體亂、國會亂、只要軍隊不亂,社會就不會亂,國家就不會亂,我們確實做到了「軍隊國家化」。
包括我們今天已經做到過去不可能的事,「國防二法」之後,真正有實權的國防部部長,第一次由文人來出任、文人領軍、文人部長,雖然在我卸任之前只有3個月,但是我們面對大選的考驗、面對來自中國解放軍的挑釁,但是我們有信心可以度過最困難的這三個月,最後我們可以在520很和平地來做政權的交接。
一樣的道理,我們在新聞自由的捍衛、言論自由的保障,這也是過去所沒有辦法想像的。過去台灣是一個威權統治的國家,長期的戒嚴、白色恐怖,我們是沒有言論自由、是沒有新聞自由的。新聞自由常常受到迫害、受到斲傷,但是經過我們過去幾年的努力,雖然我們受到很多的委曲、常常受到污衊,甚至有人認為我們對媒體太好了,為什麼我們不採取政府的公權力?該關的把它關掉,該抓的把它抓起來,但是我們沒有這樣做,我們還是要捍衛百分之百的新聞自由,所以,不管是美國華府的「自由之家」,或者是法國巴黎的「無疆界記者組織」,在全球所做的一百多個國家新聞自由的評比,我們非常榮幸,在去年我們拿到亞洲的第一,在全球的排名,我們沒有輸給日本,反而排在日本的前面,甚至有些評比還排在美國的前面。但是誰能夠想像我們過去是一個沒有新聞自由、威權統治的國家,過去幾年我們做到了亞洲第一名的新聞自由。
另外,就是公民投票。剛才特別提到,誰能想像過去公民投票被國民黨政府所污衊、所扭曲、所抹黑,說公投不是普世價值、不是基本人權,而是洪水猛獸,等於災難、等於戰爭,你不能講、不能提、更不能做。
但是我們在2003年完成公投立法,2004年舉行第一次的全國性公民投票,2005年完成公投入憲,2006年我們把「國統會」、「國統綱領」廢掉,2007年我們用「台灣」的名義要申請加入WHO及UN,而在2008年我們再度舉行公投;大家習慣了,不敢再說公投是洪水猛獸、是災難、是戰爭,只在一些技術問題上爭執,我們認為我們做到了,這是一個真正民主鞏固,也就是說民主是台灣最有力的TMD(戰區飛彈防衛系統),真正的民主就是公投,所以,公投也是我們自我防衛最有力的武器,這一點我們有信心。
至於說,我們有哪些沒有做到、沒有做好?我簡單講,我們覺得比較遺憾的是,第一、憲政改造沒有真正完成;第二、政府改造沒辦法成功;第三、追討不義黨產沒辦法完成立法。那很清楚地,我們在憲政改造,我常常講說,不會發生在我身上的,也會發生在未來新總統的身上,因為整個憲政體制的混亂,到底我們是像日本一樣的「內閣制」、或是像美國一樣的「總統制」、還是像法國一樣的「雙重首長制」?其實我們什麼都不是。所以,這是一個選擇的問題,我們沒辦法在我任內做好憲政改造,我是覺得比較遺憾的地方。因為我一卸任下來,接下來的新總統一上任,絕對不可能把心思放在這上面,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我有八年的時間,如果在我任內能夠完成憲政改造,未來的新總統就可以不必為這件事情再來煩心、再來費神。
其次,就是政府改造。我們希望能像日本不必有那麼多的部會,能像大韓民國一樣不必有那麼多的部會。台灣這樣小的國家,我們有39個部會,這是不對的;這是過去大中國主義,大中國有35個行省、2個特別行政區那一種思維,那是大中國才有那麼多的部會,但是在台灣還維持那麼龐大的政府體系與組織是有問題的。在國民黨過去曾經歷經十年,要做政府改造、要做組織精簡,結果沒有成功。在我任內,2001年我們召開「經發會」,大家的共識就是,希望總統能夠親自主持政府的改造工程,我們也開了「政府改造委員會」,提出來行政院組織法的修正案,結果到現在還沒辦法立法成功。本來我想在任內完成行政院組織法的修改,把39個部會減半,至少把它減三分之一、至少減13個,只剩下26個,我們現在的草案就是這樣。不過在我任內,顯然沒辦法完成,如果我能完成,我們給它兩年的緩衝期,未來新總統、新政府兩年之後,全部把它實現。但現在看來已經是不可能,未來的新總統、新政府一樣會有這樣的包袱-各部會有它的本位立場,大家都不願意被精簡、被整併、被消滅。所以,像這樣一個政府改造的工程,沒辦法在我任內完成,我也覺得非常地遺憾。
當然,落實社會公平正義、轉型正義,追討不義黨產的所謂「黨產條例」,沒辦法完成立法,我看未來在目前由國民黨擁有四分之三席次的立法院,要來通過這些法案可能已經是緣木求魚、幾乎是永遠的不可能了。
問:相信總統的改革路線、以及堅持自由、民主的路線,今後仍然是民進黨堅持走下去的路線。但是根據台灣內部許多新聞的報導,目前總統大選的情勢對民進黨不是非常有利,在1月22日立法委員的改選,事實上,民進黨也嚐到敗績,總統閣下的輿論支持率也沒有上升的跡象,再過兩個星期就要舉行總統大選,依總統的看法,民進黨應該如何來打這場總統大選的選戰?
總統:既然總統候選人是謝長廷先生,他就是主角、就是主帥、他又是黨的主席,我們一切必須要尊重他、支持他,在謝總統候選人、謝主席的領導之下打贏這次的總統大選。所以我們只有配合,我們更應該無條件地支持他。
沒有錯,1月12日的立法委員選舉是民進黨的重大挫敗,我一肩承挑所有敗選的責任,沒有二話,也沒有任何辯解,選輸了就是選輸了,選得不理想就是不理想,所以我們必須要面對敗選,勇於承擔,我們必須要謙卑反省。
當然敗選的原因很多,我們必須要舉出來,其中一項就是跟選制的關連。我們單一選區的選制,是採取日本式的選制,而不是德國式的選制。我們也了解單一選區採取日本式的選制,我們會遭逢一些不利的選舉後果,但基本上當時我們還是認為應該要追求民主的改革與進步,不能因為一黨一己之私而考慮此一選制到底有利還是不利,事實證明,此一選制是對最大的政黨最有利,然後就是遞減,對小黨更不利。
姑且不論得到3%、4%得票率的政黨,竟然在立法院沒有席次、沒有代表、沒有聲音,這是很嚴重的事情,我們認為這也是未來在檢討選制的時候,應該要有所調整的。我們也看到日本自民黨1996年第一次實施單一選區選制的時候,最大的自民黨得到最大的利益,只有38%點多的得票率,卻拿到超過56%的席次,所以席次率是得票率的1.5倍。
1月12日,民進黨立法委員的得票率是38%點多,國民黨是53%點多,比民進黨多了15%,但國民黨的席次卻是將近民進黨的4、5倍,完全是不成比例。民進黨的得票率是38%點多,席次是73席中的13席,席次率是百分之17.8%,換言之,席次率不到得票率的一半,因此這是新的選制使然。雖然民進黨的得票率是過去3屆以來最高的一次,2001年是33.4%、2004年35.72%,而在2008年1月12日是38.17%,但是席次是最慘的一次,所以有很多是我們必須要檢討、必須要面對的。我們沒有任何辯解或推卸責任,我們必須要承認很多是因為過去八年的施政,我們做得不夠多、不夠好,甚至有些犯錯讓人民失望,這些我們都必須要勇於承擔,沒有任何推諉,我必須要負最大責任,因為我是總統,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過去八年,由於是歷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國民黨百年政黨第一次下野、第一次作在野黨,所以中間有「反扁」或「挺扁」的政治惡鬥,特別是在我第二任的政治惡鬥,「挺扁」、「反扁」的政治惡鬥非常嚴重,大家不喜歡陳水扁、反對陳水扁,但是也有人在力挺陳水扁。我希望所謂的「反扁」、「挺扁」政治惡鬥能隨著520我的卸任、陳水扁時代的結束也能夠劃下一個休止符,不要說因為「反扁」就反對一切,這樣對謝長廷總統候選人不公平,你可以「反扁」但不要「反謝」,一樣的,你可以「反扁」但不要反台灣,不要因為你「反扁」所以就影響到一位優秀國家領導人的可能誕生,不要因為你「反扁」所以把國家的利益、台灣的前途、國家的安全都可以不顧,我認為這對2,300萬台灣人民而言是不公平的事情,所以我願意呼籲、也希望大家能共同勉勵,520之後不再有所謂「反扁」、「挺扁」的政治惡鬥,這樣才是台灣之福,我不希望因為我個人、家庭或其他種種因素而影響到社會和諧、國家安定。
問:台灣與日本關係的問題,記得總統在許多場合曾經多次公開表示,目前的台日關係非常良好,身為日本的一份子聽到這樣談話內容,也感到非常欣慰,今後對於台灣與日本是否應該洽簽FTA的問題,不知總統的看法如何?是不是應該有一個什麼樣的架構來規範台灣與日本的自由貿易?其次,總統在520卸任後仍很年輕,相信仍存在著政治上的影響力,不知道總統在卸任後有無訪日的計畫?或卸任後有無特別想要做的事?
總統:非常欣慰、也非常滿意台日目前的密切友好關係。我多次提到,包括我們日本方面很多好朋友、包括池田代表在內,大家都公認目前的台日關係是台日沒有正式外交關係三十多年以來最好的時候,我們非常珍惜,也希望這個密切友好關係日後能夠繼續維繫下去,我們感謝日本政府能夠給予台灣旅客免簽證優惠待遇,我們非常感謝日本政府與台灣大家能夠互相承認國際駕照,我們現在也正在努力,希望能夠促成兩國年輕人渡假打工協定的推動與簽署,至於兩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這是我們長期的努力目標,希望能夠促成。日本是台灣最重要的貿易伙伴,過去在沒有中國大陸市場的磁吸效應之前,日本是台灣最大的貿易伙伴,目前仍然是我們第二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超過600億美元,而日本對台灣享有超過300億美元的順差,是台灣最大的逆差國。目前雙邊人員的往來超過255萬人次,從台灣到日本的人次還超過日本到台灣的人次,不過日本到台灣也已經突破100萬。我們非常珍惜,今天台灣的驕傲之一—台灣高鐵建設,正是日本新幹線技術的首度輸出,這是台日共同合作,台灣與日本就如同夫妻一樣,所生下來的新寶貝,我們是以這樣的心情在呵護台灣高鐵建設,讓台灣的西部走廊成為一日生活圈,台灣成為一個大型的新加坡,一樣是個城市國家。
這種種都讓我們非常感謝,包括我們希望成為世界衛生大會(WHA)的觀察員,日本政府召開記者會大力支持,與美國一樣投下支持、贊成票。而且日本二加二安全諮商會議,日方也能夠主張並堅持應該把台海議題正式納入日美共同戰略目標之一,這些都是這幾年來的重大突破。包括中國在3年前、2005年的3月14日通過所謂「反分裂國家法」,日本也跟美國站在一起,給予最大的譴責。而中國希望歐盟能夠結束對中國的武器禁運,日本也與美國攜手合作,率先表達反對之意,這些盛情、這樣的友誼,都是2,300萬台灣人民非常敬佩、感恩的地方。
包括中國在聯合國說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省,說依照2758號決議文已認定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方政府,這是與事實完全不符的說法,但是美國與日本一樣能夠給予最大關切,表達不同意的立場,因為2758號決議文153個字當中確實沒有提到台灣,這是中國的過度解讀,完全與事實不符,日本也能基於正義感,為事實、為真相、為真理仗義執言,非常感謝。所以我們希望未來的新總統、新政府也能持續我們在過去8年與日本維持的友好密切關係,希望台灣與日本不只是最好的戰略伙伴,也是價值伙伴,更是安全伙伴與經貿伙伴。
問:卸任以後不曉得總統是否想訪問日本或有什麼其他的打算?
總統:做市長能夠到日本,做立委也可以到日本,可以到東京外籍記者俱樂部公開演講,我非常希望能夠再回到東京,也能夠去看看這8年來很多支持、鼓勵、暗助台灣的好朋友,並親自向他們致謝。我也非常羨慕我的孩子,包括我太太可以很自由到日本觀光旅遊,我已經很久沒有去了,所以我希望能夠再度踏上日本的土地,看看老朋友。520之後我就不再是總統,過去對台灣總統的限制,當然就不應該再適用,我只是一個平民百姓,希望卸任之後很快地向日本政府提出申請,雖然是免簽證,但是我相信我絕對是被列管的其中一個,所以我會跟我們池田代表、日本方面來提出申請,希望能夠獲得准許,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一償八年來無法踏上日本土地的遺憾,一償這樣的心願。
問:關於科索沃宣佈獨立,台灣在第一時間就承認了科索沃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身份,台灣之所以會做這樣的動作,是否跟向來堅持台灣應該要追求獨立是相通的原因,所以才會在第一個時間支持科索沃的獨立?
總統:台灣並不是第一個承認科索沃的國家,我們是在美國等很多很多重要國家承認科索沃獨立之後跟進的國家之一,我們所知道的,目前有20幾個國家承認科索沃,台灣是其中的一個, 2,300萬台灣人民非常敬佩科索沃人民他們的意志、他們的勇氣、他們的決心,雖然人口只有200萬,面積也不過是台灣的1/3,很多人口還生活在貧窮線下,甚至失業率將近50%,但是並不影響科索沃人民追求獨立自主的意志和決心,縱使10年前遭逢塞爾維亞的血腥鎮壓,也沒有把科索沃人民追求獨立自主的熱忱澆熄,我們佩服的是這一點。所以我們應該要承認、要支持他們的獨立建國。對台灣來說,我們早就是一個主權國家,台灣並不是人家的地方政府,也不是一個地方行省,更不是另外一個國家的所謂「特別行政區」,不管你叫什麼,中華民國也好,台灣也罷,我們都是主權國家,我們的國家主權屬於2,300萬台灣人民,台灣的未來、台灣的前途、台灣的命運,也只有2300萬台灣人民有權來做最後的選擇和決定。兩岸的關係,很清楚的,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是兩個各自獨立、互不隸屬的國家,這是一個事實,也是現狀,所以2002年我曾經說過「海峽兩岸、台灣中國、一邊一國」,這是對現狀的一個描述,對事實的一個表達。所以台灣跟科索沃是不一樣的,我們目前也有23個國家承認台灣,並建立外交關係,雖然很多國家跟台灣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就像日本、美國,但是大家跟台灣的友好密切關係,也並不輸給有正式外交關係的國家,這種實質關係沒有外交關係,也是另外一個新的模式,我們都非常地珍惜。
問:很多日本人的心目中都是非常尊敬陳總統,並知道陳總統是經過很大的努力才逐漸建立台灣的民主化過程與功績,但在陳總統任內,總統的家人,包括您的夫人與女婿也都捲入所謂的貪腐弊案當中,這對許多日本人而言也是令人相當訝異的事,也就是說公私不分的事情發生在總統家人的身上,總統個人的看法?
總統:就像有一位日本非常資深的外交官私下告訴我,他認為他跑遍全世界,雖然很多國家是民主國家,但不一定是法治國家,因此當總統夫人與家人也能夠接受司法調查,甚至起訴或審判的時候,他說他看到台灣不只是一個民主國家,更是一個法治國家。
有時候發生事情,雖然是不幸,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對台灣來說,也是一個資產而不是負債;慢慢的,很多事情,大家都會逐漸的明白,我不願多所辯解,在這個節骨眼,特別我即將卸任,多講無益,不過慢慢的從過去二年來所發生的種種事情,不管是發生在我的身上或是我的家人身上,以及發生在其他政治人物的身上,不論哪一個政黨,包括最近很多因為選舉扯出來的議題等等,大家可以做一些比較,也可以做一些思考。我不敢說,也不敢這樣講,這是一個政治惡鬥的結果,我還是覺得不管哪一邊,反扁也好,挺扁也好,不要再政治惡鬥,不要再反扁挺扁而讓國家虛耗,這些是不好的,希望能夠隨著本人時代的結束、本人520的卸任,能夠畫下休止符,慢慢的大家會瞭解事件的原委與真相。
問:接著想請教台灣與中國的關係,胡錦濤主席或溫家寶總理也好,他們的對台政策也有許多建議,很多也只是口頭上的建議與表達,許多台海問題並不能實質解決,有關中國對台的軍事威脅,最近是升高、沒有改變或是緊張局勢有所緩和?
總統:至少在過去的8年,我們能夠維持台海和平安全與穩定,不像有人在2000年我們競選總統之初所說,如果民進黨執政,如果本人當選總統,解放軍就會打過來;至少也沒有發生在1996年我們第一次選總統時台海的飛彈危機,中國的飛彈打到台灣的家門口,最近的距離只有55公里,甚至在選前的那一個月,還連續兩波對台試射飛彈。我們非常戒慎恐懼、謹慎小心在處理兩岸的議題,才能夠獲致這樣的一個和平局面,也才能夠有今天台海兩岸在經貿的互動與交流,以及有那麼多的台商到中國大陸去投資設廠,如果沒有這8年來我們的辛苦努力,不可能有今天兩岸關係這麼樣熱絡與頻密的關係,當然中國對台灣的基本立場並沒有改變,它的本質就是不承認台灣是一個主權國家,他們認為台灣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方政府、是他們的地方行省,所以他們對台灣的打壓,特別在外交的打壓,絲毫不留情,從來沒有鬆手過, 縱使在國民黨時代,李登輝前總統成立「國統會」並制定「國統綱領」,接受兩岸終極統一、主張一個中國原則,並沒有因為這樣,中國就不對台灣試射飛彈、就在外交打壓方面有所鬆手,他們仍然要挖光台灣所有的邦交國。
在國民黨時代,台灣邦交國最少的時候只有21個國家,比現在的23個國家還要來得少,雖然我們拒絕承認一個中國,我們沒辦法接受兩岸終極統一,甚至廢掉「國統會」與「國統綱領」,我們的邦交國還有23個國家,所以中國對台灣的打壓,要用武力來奪取台灣,並沒有因為誰執政而有所不同,是不分顏色、不分藍綠、不分國民黨或民進黨的,甚至是不分中央與地方的。
我在1998年台北市長最後一年,成功舉辦了空前絕後的「國際地方政府聯合會」(IULA)底下的一個「世界首都論壇會議」(WCF),包括美國華府的市長也來參加,就在那次之後,那一年年底我落選了,市長換成馬英九市長的時候,台北市馬上被趕出WCF,因為中國當局說,台北市是中國的一個普通城市而不是首都,首都是北京,所以台北沒有資格也沒有權利參加WCF,台北就這樣被趕出WCF的大會,並沒有市長換成馬英九,他是藍色的、是中國的,而有所鬆手。
一樣的,最近我們在韓國政府的要求、大家的好意合作之下,希望給台灣兩個名額能夠參加李明博大統領的就職大典,我們國安會的秘書長陳唐山早就拿到邀請函,我們王金平院長要參加也獲得原則同意,馬上補發邀請函,中國一知道就向韓國政府提出抗議,中國外交部講說,如果韓國政府讓王金平院長、陳唐山秘書長,或者其他任何一個人代表台灣參加李明博大統領的就職大典,中國的祝賀團、代表團要全部取消,在這樣的一個壓力之下,我們的特使、代表,縱使王院長,也沒辦法參加李明博大統領的就職典禮,並沒有因為王金平院長是藍色的、是國民黨的、是中國所能夠接受的,而不予以打壓,他還是去不成、沒辦法成行,所以我講這樣的例子是要說,中國對台灣的外交打壓是不分顏色、不分藍綠、不分中央與地方,因為他們認為台灣不是一個主權國家,所以沒有外交,在國際的舞台不應該出現或參與有主權國家這樣的一個象徵的場合,我相信台灣作為一個主權國家,也不會因為520之後會有所改變,所以中國對台灣的外交打壓、軍事威脅,也不會因為新的總統而有所不同,因為任何一個政府、新的總統都不可能放棄或者不堅持台灣的國家主權。
軍事威脅大家很清楚,2000年我上任時只有200枚戰術導彈部署在東南沿海,現在已經有1328枚,所以數字非常的驚人,不要說20年來中國的國防預算以兩位數不停地成長中,2008年還以百分之17.8的成長率繼續在增加中,最主要的是他們通過所謂的「反分裂國家法」,即將在3月14日屆滿3週年,為他們要武力犯台取得所謂的法源依據。
「反分裂國家法」3週年即將來到,國民黨說他們也要舉辦相關的活動,曾幾何時做這樣的改變,3年前,當中國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引起美國、日本一片的撻伐、譴責的時候,國民黨、親民黨的主席,連先生與宋先生卻前後到北京,你說日本、美國等國,大家譴責「反分裂國家法」的通過,他們這二位主席,竟然與整個世界潮流趨勢完全背道而馳的做法,讓大家情何以堪?
「反分裂國家法」的通過已經3週年了,他們就是要吞併台灣,要把台灣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方政府、地方行省,這是2,300萬台灣人民不可能接受的。我也很大膽的說,包括馬英九先生他也不敢接受所謂的「反分裂國家法」,他也不敢說中國通過「反分裂國家法」是正確的,所以入聯公投也好、返聯公投也好,其實另外一層意義就是反併吞的公民投票、反對中國併吞台灣的公民投票,如果要說另外一層意義的話,不只是我們希望成為聯合國會員國的聲音能讓全世界聽到,另外一層也是針對「反分裂國家法」,希望進行一次反併吞的公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