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7年01月31日
總統接見德國國會議員訪問團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在總統府接見德國國會議員訪問團,代表政府與人民表達竭歡的歡迎與由衷的感謝之意,並預祝訪賓農曆新年快樂。
總統表示,他剛從金門外島、距離中國最近的小金門列嶼、大膽島回來,過去的金門地區是戰地,而今天已經聽不到炮聲,取而代之的是和平的鐘聲。他曾視導大膽島5次,2002年並發表「大膽宣言」,呼籲對岸中國與台灣政府展開協商對話,希望能以合作代替對抗,以和平對話解決兩岸歧見與爭端,但遺憾的是卻換來對岸中國的軍事威脅、外交打壓與經濟統戰。
總統接著表示,2000年他就任總統時,中共在東南沿海部署200枚戰術導彈飛彈,但現今已超過1328枚,足足成長6倍之多,令人無法想像。尤其是中國人大在2005年3月通過「反分裂國家法」,為對台動武取得法源依據,也令人感到擔憂;同時,中共也正在進行所謂的「對台動武三階段任務準備」,第一階段就是去(2007)年已完成全面應急作戰能力準備, 2010年完成大規模作戰能力準備,2015年之前完成決戰、決勝能力的準備。
總統對於德國國會發出正義之聲及許多國會友我議員的努力與貢獻深表敬意與謝忱並指出,德國國會不只在2004年通過反對歐盟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決議案,並要求中國必須符合改善人權、和平解決台海爭議及不得將大規模毀滅性武器銷往第三國等三大前提下,歐盟才會進一步考慮解除武器禁運。此外,德國國會關注且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同時台德兩國在無正式外交關係及高層互訪也受到限制的情況下,2003年7月同意總統夫人吳淑珍女士參加柏林故宮「天子之寶」文物展開幕式,並受到國會熱烈歡迎;而外交部部長黃志芳雖然無法正式訪問德國,但仍能以過境方式進行各項會晤。
總統也肯定去年德國總理梅克爾女士在中國的反彈與壓力下仍然接見達賴喇嘛,並堅持民主價值而非國家利益、商業利益,雖然一時之間,德國與中國間的互動可能稍受影響,但很清楚地,日前中國與德國外長已在柏林恢復對話,而梅克爾總理也將於10月底訪問中國,一切都沒有受到影響,因此堅持民主價值與捍衛國家利益是可以相互兼顧的。
總統表示,德國是台灣在歐洲最大貿易伙伴,在全球則為第6大貿易夥伴,而台灣則是德國在亞洲第4大貿易伙伴,2006年雙邊貿易總額超過137億5000萬美元,比起上一年度成長超過17%,2007年比2006年成長也達10%,希望兩國在既有基礎之上,強化彼此商業往來與經貿合作關係。特別是德國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商展國之一,而台灣企業更是積極參與在德國的各項展覽活動,其中漢諾威電腦展,台灣已經連續8年榮獲外商參展的首位,對此總統也感謝德國提供這麼好的機會,讓台商能在世界舞台上擁有一席之地。
德國國會議員訪台團團長費雪(Axel E. Fischer)、國會議員貝克(Ernst-Reinhard Beck)及穆樂(Carsten muller) ,下午由外交部次長侯清山及德國駐台代表薄達夫(Detlef Boldt)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陳其邁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