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6年12月10日
總統接見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在總統府接見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Raymond F. Burghardt),對訪賓再度來台訪問,代表我國政府與人民表達最高的歡迎與感謝之忱。
  總統表示,今天剛好是世界人權日,在台北有兩件事一起開幕、開放,除中正紀念堂正式改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並正式開放外,牌樓上的「大中至正」也由「自由廣場」取代,這是台灣從威權走向民主,在轉型正義方面所作的努力,儘管是遲來的正義,但還是感到欣慰,總算在2007年的世界人權日能夠有所努力並達成。此外有關「台灣人權景美園區」的設立,也終於在今天完成,在第一期告一段落的今天舉辦開幕典禮。
  總統進一步表示,「台灣人權景美園區」是過去在戒嚴時期的軍事法庭及軍法看守所所在地,著名的美麗島事件就在此開庭,美麗島事件的幾位當事人,也是被羈押在那個地方,並且受到偵訊與審判,他是黃信介先生的辯護律師,所以在第一法庭也曾多次出入。在整個美麗島事件的辯護過程中,深深覺得在有形的法庭,無法為當事人爭取合法的權益,雖然不幸在軍事法庭敗陣,但他始終認為在台灣人民無形的良心法庭,總有一天會為他們討回公道,所以後來美麗島事件被證明是一個實質的政治事件、是一個政治審判,後來對這些被告、政治犯給予赦免,並恢復名譽。
  總統並指出,雖然事隔多年,但他仍然要代表台灣政府及人民對美國政府與人民表達最高的敬意與由衷的感謝之忱。他說,如果沒有美國政府、國會及人民給台灣最大的關切與支持,台灣就不可能解除戒嚴,台灣也不可能在解除戒嚴後20週年的今天,能夠完成「中正紀念堂」改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以及由「自由廣場」取代「大中至正」這樣轉型正義的歷史使命。此外,如果沒有美國政府、國會與人民的關切及支持,一樣地,美麗島事件幾位的民主前輩,不可能逃過懲治叛亂條例二條一的死刑判決,1980年3月也不可能有軍事法庭長達9天的大審,因為連續9天的軍法大審,台灣所有平面及電子媒體,也在那幾天大篇幅報導公開辯論與審判的情形。他當時是辯護律師之一,認為透過公開的審判,讓2300萬的台灣人民瞭解到什麼叫作政治案件、未暴先鎮的政治案件。美麗島事件對台灣的民主進步影響非常地深遠,該事件可以說是台灣民主運動非常重要的分水嶺與里程碑,沒有美麗島事件就沒有後來的國會全面改選、省市長民選、總統直選、開放黨禁、報禁,也不可能有所謂的政黨輪替與公民投票的舉行。
  總統表示,今天「台灣人權景美園區」開幕之後,他特別走訪當初呂副總統與高雄市長陳菊被關的囚房,第59與第61囚房,瞭解到她們當時被關了200天,後來經判決確定才轉到其他的地方繼續拘禁。而感觸最深的是,為台灣民主運動、為2300萬台灣人民付出、犧牲與奉獻的民主鬥士所關的地方,與就在旁邊的汪希苓,也就是指示陳啟禮到美國殺死江南(劉宜良,蔣經國傳的作者)的前軍事情報局長,竟然住豪華的獄中別墅,有會客室、書房、完善的衛浴設備,這就是汪希苓的牢房特區。總統說,如果說這些事情與當時的政府沒有關係,他相信當時的政府不可能網開一面,把汪希苓關在那個地方只是一個形式,事實上是請他住牢獄的別墅。軍事看守所的監獄,竟有天壤之別的待遇,為台灣人民犧牲奉獻的民主鬥士、反對運動的異議分子,被關在獄中形同下地獄,而汪希苓住特區、住套房、住別墅,儼然是住在天堂,讓人不勝欷噓。
  總統指出,美國是台灣長期以來最忠實的友邦,台灣也絕對是美國許多的友邦中最力挺、最支持美國的好朋友之一,所以台灣非常珍惜台美兩國的實質友好關係、長期的友誼,不應該受到任何外力或雜音的影響與破壞。
  總統認為,作為台灣的總統、特別是第一位完成政黨輪替、在野黨出身的台灣總統,他深感責任重大,2000年520就職前,他非常虛心及負責地與當時AIT的處長及副處長進行溝通,這也是為什麼他後來必須要主動提出為穩定兩岸的關係、為維持台海的安全與和平的「四不一沒有」信諾,這是台灣負責任的表現,雖然有人批評、反對,但對於負責任的新國家領導人,必須要作這樣的宣示,而過去的7、8年,也不敢有任何的逾越,儘管有人要他收回信諾、甚至推翻,但他還是覺得過去的保證與信諾,絕對是維持台海和平、安全與穩定最重要的關鍵基礎,不敢說已經做了多少事情,至少付出的努力絕對沒有白費,因此今天台海能夠維持和平、安全與穩定,這是台灣政府、美國政府一同攜手合作,絕對是功不可沒的。
  總統表示,2300萬台灣人民的公投權利一直受到扭曲與誤導、甚至被剝奪、被限制。所以,2004年要舉行第一次的全國性公民投票時,台灣也考慮到美國政府的關切,因此非常壓抑、限縮。所以公投的題目不是敏感涉及到國家主權的嚴肅課題,而是強化國防與對等談判,台灣非常重視美方的意見才作那樣的妥協與讓步。
  總統進一步指出,2005年3月當中國人代通過所謂的「反分裂國家法」時,台灣國內群起譁然,他面對內部許多的壓力,但經與美方充分溝通後,才發動「百萬人民站出來,民主和平護台灣」的大遊行活動。當中國對於聯合國2758號的決議文有錯誤的解讀,甚至在OIE、WHO等國際舞台一再地宣稱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省,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包括台灣在內,是代表台灣唯一的合法政府,這已經嚴重破壞台海的現狀,如果要做,台灣可以依公民投票法第17條,當台灣受到外力威脅,致國家主權有改變之虞時,總統也可以主動交辦防禦性的公民投票,不必那麼辛苦由下而上,由人民提案,還要有85萬以上的公民進行第二階段的連署與支持,因此,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應該做的事情也不少,但是要考慮到台美共同的利益,以及美國朋友長期以來的友誼與關切。這次以台灣的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投,完全是由外而內、由下而上來自民間的提案、來自基層的連署,作為政府或總統的不可能推翻,也不可能行使否決權,台灣既然是一個民主法治的國家,一切要按照憲政秩序、公投法有關的規定進行。
  總統並再次重申,入聯公投具有兩大目的,第一是不願意陷入長期以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爭一個中國代表權的問題,因此希望能夠以台灣的名義申請成為聯合國的會員國;最主要的也是第二個目的,是要表達2300萬台灣人民入聯的渴望、期待與聲音,希望這樣一個微弱的聲音,能夠為世人聽到。有關以台灣的名義入聯,完全無涉國號的改變,也未違背「四不」保證,明年元旦仍會舉行中華民國97年、2008年的升旗典禮,他也會循例參加。
  總統表示,楊甦棣處長或柯慶生副助理國務卿在不久前的公開談話,提到有關明年3月22日總統大選無論哪一位當選,美國政府將會與新的總統進行合作,並希望能和新的總統所組成的新政府作充分的溝通,這樣的公開宣示是對台灣人民民主投票最大的尊重。在明年520之後,台灣新的總統會對全國人民、對美國政府、對美國朋友怎麼講,他不知道、也沒辦法下指導棋、也不可能去影響未來新的台灣總統,但至少有一點他可以保證,在明年520卸任之前,過去8年來他向美國政府、布希總統所作的「四不」承諾,絕對不會有任何改變,這一點還請美方能夠放心。
  薄瑞光理事主席則首先感謝總統接見,他也很高興能夠與許多老朋友在此碰面。而對於總統深入闡述台灣民主發展過程,以及美國對此所扮演的角色,他都相當仔細聆聽,並覺得總統說明得十分清楚有力,讓他瞭解到台灣人民在追求民主時所做的犧牲與努力,不管是美國人民或台灣人民對台灣所獲致的民主成果都是同感驕傲。
  薄理事主席也感謝總統特別指出許多美國友人在台灣民主化過程扮演重要的角色,但他認為,最重的是台灣的民主是全體台灣人民努力打拼得來,如果從世界上許多例子來看,想要獲致並維持民主並不是那麼容易,因此,他相當高興能夠在台灣即將舉行大選之際來此見證台灣民主的運作。
  薄理事主席也指出,他非常期待也認真地觀察,台灣不管是競選活動的舉辦或選舉過後的交接時期,乃至新任總統就職,對世界其他國家而言都可說是最佳的民主典範。而台灣的民主發展及民主成就,是美國之所以認為台灣如此珍貴的道理所在。他表示,當總統今年8月出訪過境阿拉斯加時,兩人晤談中他曾提到,除了維持台灣的民主之外,另外一個重要的議題則是維持台灣的安全與穩定。他認為,民主的重點在於當產生新的領導人之後也就產生新的機會來面對並解決一些問題。就台灣而言,明年5月就會有新的總統產生,台灣也就會有新的機會來處理並面對所處的區域挑戰,其中當然包括兩岸關係。此外,新的總統也需延續前任總統所開啟的工作,並尋求新的解決方案,同時必須能作出決定,來解決有關台灣的許多重大議題。
  薄理事主席也表示,他在上次訪台時就指出,對台海議題有利害關係的人,不管政治人物或政府,或兩岸的領導人等,大家都必須營造一個良好環境,並確保他們所言所行能讓明年5月台灣新總統產生時,能有好的機會來面對並處理台灣面臨的新挑戰。過去幾個月,美方所做出的評論與看法都是為確保台灣的新總統能保有那樣一個新的機會,他也期待今天能與總統深入就以上重大議題交換意見。
  薄瑞光理事主席、美國國務院台灣協調處處長史伯明(Douglas Spelman),下午由外交部長黃志芳、美國在台協會處長楊甦棣、政治組副組長Finegan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林佳龍也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