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6年12月04日
總統接見「美台中關係:變數與展望」國際研討會美方代表團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在總統府接見「美台中關係:變數與展望」國際研討會美方代表團,對訪賓百忙之中抽空出席研討會,表達感謝之意。
總統與訪賓晤談前致詞內容為:
今日媒體報導焦點集中在有關AIT台北辦事處楊甦棣處長在昨天國際研討會的專題演講,個人在今天有機會細讀之後,有一部分必須給予高度感謝、肯定與歡迎,不過也有一部分的內容,我們沒辦法同意,有不同的保留意見,也願意利用今天難得的機會作一些補充與說明。
感謝楊處長非常樂觀看待台灣,特別對於台灣的優勢在具有創造力、精力充沛跟勤奮工作的優質人力、特別是在台灣民主政治與日益蓬勃的公民社會、特別是台美雙方在經貿及安全議題緊密的伙伴關係。其次我們要高度肯定楊處長,再度重申美方的基本原則,包括:支持台灣的民主政治,但不會偏好或者支持任何一個政黨,期待跟新任的台灣民選總統,不管是誰當選,都要發展緊密的合作關係。另外,我們也要特別歡迎楊處長提到台灣是海峽對岸民主化的典範,台灣如同其他新興民主國家,仍在邁向成熟民主的進程當中,明年1月的立委選舉是台灣企盼強化政黨政治及立法過程的重要變革之一。
我們當然也非常同意楊處長所說的,台灣特殊的處境需要謹慎、負責任的領導,以確保公投不會危及美方的安全及利益,所以我們再三重申,有關2000年、2004年所做的「四不」承諾,到目前為止沒有改變,也一再提到強化台灣的國防、提高台灣自我防衛能力,所以在2008年,台灣的國防預算要達到GDP的百分之三,也完全按照國家安全報告書所揭櫫的原則與目標來達成。我們也要感謝楊處長特別提到,美國將持續支持台灣更廣泛參的與各項國際組織,但是非常遺憾,美方不支持台灣以國家身分成為國際組織的會員國,我們認為這是矛盾的,因為台灣要更廣泛地參與各項國際組織,應該同時包括以國家身分成為國際組織的會員國在內,而且我們認為台灣以國家身分成為國際組織的會員國,應該符合台灣關係法(TRA)有關的內容、規範與精神。
楊處長對於胡錦濤在17大的對台政策,把它詮釋說這是北京好像在尋求跟台灣下任總統展開接觸,我們寧願作這樣的看待,但是事實恐怕不然,因為胡在對台政策演說,提到所謂兩岸要來推動並簽署和平協議是有前提的,也就是台灣必須接受一個中國原則。縱使有所謂一個中國原則的前提,過去中國國民黨執政期間為了兩岸對話,也通過所謂的國統綱領,甚至國統綱領也納入中國國民黨的黨綱當中,可是國統綱領接受所謂一個中國原則以及兩岸終極統一,但是在1992、1993年對話之後,最後也中斷雙方的對話,而且在1996年還發生台海飛彈危機。縱使中國國民黨接受一中原則也沒辦法對話,何況我們民進黨沒辦法接受所謂「一中」原則,怎麼對話?
楊處長也特別提到,明年新任總統就職之後,希望雙方擱置爭議、展開對話,將是兩岸重啟合作的契機,但是我們過去的七、八年也一再呼籲希望雙方能擱置爭議來展開和平對話,但是北京當局並不為所動,仍然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以及兩岸終極統一的結論,所以要中國擱置爭議絕對是緣木求魚,所以個人也認為縱使明年新任總統產生之後,兩岸也沒辦法重啟對話。有一項例外,那就是,除非胡錦濤、中國的領導人及政府願意放棄「一個中國」原則的主張及所謂兩岸終極統一的結論。
昨天楊處長講得最好的一段話,就是:中國的民主化也許是雙方所能接受、解答台灣問題的唯一、而且是最為重要的前提要件。絕對不是「也許是」,而是「一定是」,中國的民主化一定是雙方所能接受解決台灣問題的唯一、且最為重要的前提要件,應該包括中國必須結束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統治,中國民主化也應該包括保障中國人民的一切自由,其中包括可以直接選舉國家領導人、省市長及各級民意代表的政治自由,以及保障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言論新聞自由以及集會結社自由等等,民主化同時也應該包括要放棄武力犯台的企圖與準備,民主化也應該同時包括秉持「主權、民主、和平、對等」四原則與台灣政府展開和平對話。
最後,我要特別強調,楊處長在昨天的演講也提到,有關「終統」與「入聯公投」的議題,我要作以下說明。台灣民主是成功的故事,真正的民主必需尊重人民的自由意願與選擇,所以,對於兩岸的關係、台灣的未來,我們也必須由2300萬的台灣人民共同決定,所以,對於台灣的前途、兩岸關係如果預設立場、前提與結論,好比說,只有一個選擇、一個結論,只能主張一個中國或只能接受兩岸終極統一,這些都是違背主權在民的精神。所以我們認為必需把主張一中原則及接受終極統一的國統綱領廢掉,這是我們終統最主要的原因。終統、廢統的結果只讓台灣的民主更加鞏固與深化,並沒有影響兩岸進一步的緊張關係,也沒有影響到兩岸的交流與互動。
至於入聯公投,我們認為以台灣名義無涉台灣現狀的改變,也無關國號的更改,更沒有違背「四不」的信諾。聯合國目前192個國家,至少有40%、約80個國家,他們參加聯合國的名義並不是用他們的國號。至於要加入聯合國,那是2300萬台灣人民多數的聲音,我們也認為台灣是一個主權國家,台灣的國家主權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認為2300萬台灣人民有權進入聯合國,我們無意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爭奪所謂一個中國的代表權,我們希望以台灣的名義成為聯合國新的會員國。加入聯合國是台灣社會不分朝野、黨派的共識,既然是台灣社會超過7、8成以上民眾的共同心聲,作為政府,必需順應輿情、民意。即使在美國所做的國際民調也有55%的美國民眾支持台灣成為聯合國的會員國,如果公投過關,馬上提高到70%的支持度;在日本的支持度更高,贊成台灣入聯的日本民眾高達74%,如果公投過關,又提高到81%。
公投既然是普世價值、基本人權,我相信美國一再的表示,美國政府並不反對台灣舉辦公投,2004年我們就舉辦過第一次的防衛性公投,當時中國也說他們反對任何形式、任何議題的公民投票,不過3、4 年過去了,台海還不是好端端的?把入聯公投誤導為所謂的「法理台獨」,這不但與事實不符,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有關入聯公投的詮釋,應該是對於2300萬台灣人民來講,我們不希望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的公民投票,所以講得更直接、更明白一點,應該是拒絕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的公投,而有關台灣參與OIE(世界動物組織)和WHO(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的議題,中國新的論述,我們不得不再次提醒國際社會,中國新的說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包括台灣在內,是代表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他們一再的宣示有所謂「一個中國三段論」,不管是舊三段論或新三段論,今天竟變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包括台灣在內,也就是說把台灣視作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而不是台灣屬於中國而已,這樣的新論述也讓2300萬台灣人民必須要透過最民主的公投程序來向中國說「NO」,台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我們拒絕這樣的一個主張。相同的情況也發生在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中國在今年一再錯誤解讀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說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省,但顯然包括美國、日本、澳大利亞跟英國等先進國家,沒辦法同意並接受中國那樣一個錯誤解釋。
在回應訪賓談話時,總統並再度強調,台灣從未拒絕協商或關閉兩岸協商的大門,也從未說過不願與對岸對話,問題在於中國,因此,即使中國國民黨有所謂的國統綱領,兩岸對話依舊中斷,而他2000、2004年的「四不」信諾也沒有讓中國同意對話,這樣的狀況是在提出公投案前就發生的,所以不是公投使兩岸協商大門關閉。總統也表示,入聯公投並非「走獨」,而是「拒統」,中國把入聯公投等同於「法理台獨」的帽子,台灣人民受不起、戴不動,所以要把這樣的帽子拿下來。他也要強調,入聯公投不是他個人的意志,而是台灣人民從下而上、由外而內,提案連署而成,否則不可能短期之內就累積272萬以上的連署書。
「美台中關係:變數與展望」國際研討會美方代表團一行包括: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東北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Richard Bush)、美國亨利史汀生中心資深研究員容安瀾(Alan Romberg)、香港科技大學中國跨國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崔大偉(David Zweig)、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史文(Michael Swaine),下午由中華歐亞基金會執行長林中斌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林佳龍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