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6年11月22日
副總統訪視基隆市政府與基隆港務局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訪視基隆市政府與基隆港務局,並搭乘遊艇繞港,瞭解基隆港目前運作情形,期許在中央與地方發揮夥伴關係的共同努力下,促進基隆地區的繁榮與發展,進一步實現台灣「海洋立國」的目標。
副總統在視察基隆市政府時,由張通榮市長、基隆市議會議長張芳麗陪同,與地方人士及市政府各單位代表進行座談,聽取他們針對市政建設所提出的多項意見,隨後並請與會的中央政府機關,包括環保署、教育部社教司、海博館籌備處及財政部國庫署等單位代表作出回應,繼由副總統總結致詞。
副總統首先肯定張市長歷任市議員、議長等多重考驗,由他來帶領基隆市,相信一定能推動新的發展,為市區帶來新的氣象。而如何讓基隆市更加脫胎換骨,呈現不同以往的風貌,副總統表示,在聽取各方卓見後,她認為,基隆市未來的定位,需要藉由行政區域重新劃分作一完整且周延的考量,她指出,針對全國行政區域劃分,她曾提出4省、2特別行政區及2都的大膽構想,所謂4省即台北省、台中省、台南省及台東省;2特別行政區則是高山與離島特別行政區;2都則是台北都及高雄都-雙國都;副總統強調,台灣四面環海,要讓台灣永續發展,必須將台灣定位為海洋國家,而不是邊陲小島,因此一定要有極大的魄力來創新行政區域的規劃,基於這樣的理念,她在總統府內幾次邀請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委員們及國土保安專家學者會議研商,得到這樣的共識,提出後也獲得廣泛討論與迴響。
副總統認為,基隆市有其地理特色,且是個海港,如果在行政區域重新劃分的原則下,或許可與週邊的瑞芳、金瓜石、九份等鄉鎮結合,成為一個基隆縣,讓觀光與海洋首都的特色充分融合,重新定位基隆,這樣的概念,如何推動,並獲得實現,值得大家進一步思量。尤其台灣政局已逐漸進入一個新的局面,司法院新的正副院長已產生、監察院若能儘速恢復運作,加上立法委員選舉、總統、副總統大選即將舉行,明年520新的行政團隊成立等等,基隆鄉親應該表達自己的心聲,讓大家都聽到,中央與地方一起思考、努力,找出在未來行政區域中,最合理且適合基隆的定位與未來。
副總統也以台灣面臨人口結構改變及未來影響等議題,與大家分享研討,她指出,新三不趨勢-不婚、不生、不育造成台灣社會少子女化時代來臨,目前台灣人口為2,288萬人,10年內不僅不會成長,且有可能呈現負成長,加上營養醫療條件進步,使得人口長壽高齡化,目前65歲以上人口約有700萬,20歲以下則有200萬,這樣的趨勢只會日漸增加,青壯年齡層的經濟負擔將呈現高成長,社會問題隨之而生,期盼地方政府能多予重視人口變化問題,並及早因應,以接受人口社會結構改變所帶來的衝擊。
座談會後,副總統致贈她親筆撰寫的「台灣大未來」給現場與會代表,感謝他們的熱情與會,並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