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6年11月20日
副總統接見中國幼兒教育策進會理監事及傑出幼教人才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在總統府接見中國幼兒教育策進會理監事及傑出幼教人才,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幼教菁英代表們在幼教工作所作的付出與努力,表達高度的肯定與慰勉之意。
  副總統表示,幼教人員就像是園丁,灌溉整個國家的幼苗,他們的貢獻是無形的,且非常辛苦,但他們只要看到每一株幼苗順利成長,就會覺得有無限的安慰;當幼苗成為國家的人才,更會因此而感到驕傲。
  副總統非常關心幼教界所面臨的挑戰與困難,並以台灣未來社會人口結構的發展趨勢指出其中的問題。她首先提到,目前台灣的人口生育率顯著下降,「少子女化」現象逐漸呈現出。30年前平均每對夫妻生育3.35人,到了2000年為 1.68人,現在則是1.12人。1980年代,全國每年有40萬位的新生兒,去年僅有20萬位,在孩子遞減的情況下,幼教界也就面臨招生困難的問題,而年輕一代出現所謂的「三不主義」-不婚、不生、不育,也對社會人口結構發生極大的影響。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人口高齡化也是人口結構發生變化的特徵之一,她說,2006年14歲以下的人口數為415萬,65歲以上則有229萬人,也就是說,一位老人身旁有2位小孩子,如果不婚、不生、不育及高齡化、少子女化繼續下去,10年以後65歲以上的人口較14歲以下的人口還多。2025年,65歲以上的人口將超過20%,再嚴重下去,到了2051年,總人口預計僅有1700萬人,其中老人人口數為680萬到700萬,一位小孩子身旁會有3.5位老人,屆時,社會負擔將更為沈重。此外,外籍配偶目前有40萬人,其中20萬來自中國,她們生育的小孩計有23萬人,據此,外籍配偶加上其孕育出的小孩合計約63萬人,可以說是第五族群,加上中低收入戶達21萬人,這都是值得關注的人口結構發展趨勢。
  副總統針對以上人口結構未來的發展趨勢,對幼教界提出建議,她表示,幼稚園或托兒所之間應相互合作,園所可以考慮在一定的區域內進行整併,減少相互的競爭;此外,也可考慮在園所內開設老人的課程,讓阿公、阿媽和兒孫一同上課,以解決幼教界所面臨的招生問題。
  中國幼兒教育策進會理監事及傑出幼教人才,上午在理事長吳美鳳率領下前來總統府晉見副總統。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