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6年11月05日
副總統出席96年僑務委員會議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出席96年僑務委員會議,除感謝在場所有委員們長期支持陳總統與她,共同為國家發展而努力,並期勉大家全力推動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繼續走對的路、做對的事,讓台灣在國際社會作出更多貢獻。
  副總統致時幽默地說,她應該是全勤出席每一屆僑務委員會議的人,而且她與僑委會委員長張富美也是唯二這7年多來,沒有被撤換的女性政治人物。副總統感謝所有僑務委員多年的辛勞,因為他們的支持,才能讓台灣更有力量抵抗中國北京政權不斷在國際上打壓台灣的生存空間,如果沒有委員們在海外的打拼,中國反獨促統的不良居心可能早就對台灣造成莫大的傷害。
  副總統指出,明年一月即將進行立委選舉,三月則是總統大選,台灣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不過在此之前,台灣已經開始走入新的形塑過程,尤其今年10月1日新的司法院正副院長及大法官產生,近日內陳總統也將重新提名監察委員,希望能獲得立法院通過,讓監察院在歷經多年空轉虛耗後,依憲政體制重新恢復運作,加上明年一月及三月的選舉,以及五月新政府將正式上任,台灣新的局面已然來臨。
  面對新的局勢與國際競爭,台灣的國家競爭力到底如何?副總統也以日前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的指標表示,台灣今年的競爭力在評比中退後一名,由去年的13名,成為第14名,這樣的評比結果有幾項因素造成,其一是評比方式改變,第二則是原先台灣的優勢-科技發展,在新的評比佔分比重不如往常,當然更遑論其他原因,例如去年國內政局較顯不穩,同樣影響了評比學者專家的主觀印象。不過,副總統也提醒,今年評比中南韓進步甚多,一口氣進步12名,成為第11名,對台灣可說是一項警訊,值得國人共同省思惕勵,她也請在座的委員們,繼續給予政府支持與指教,做不好的地方,政府一起會努力精進,好的地方也請給鼓勵掌聲,大家的寶貴建議絕對是政府更加進步的重要動力。
  副總統也提出台灣的全球化指數與大家共勉,她表示,所謂全球化指數包括一個國家參與國際貿易、民眾接觸國際事務、網路科技的發展以及國際政治參與程度等,台灣在此方面名列全世界第37名,尚有進步的空間。但如何能促進台灣的全球化、提升台灣的國際能見度?在中國的持續打壓下,台灣未來的道路勢必艱險難行,此外,台灣不是聯合國的一員,種種因素都是台灣面對全球化挑戰時的阻礙。她表示,國內有許多人批評民進黨政府「鎖國」,但這是不實的指控,因為以實際數據來看,去年一整年台灣赴中國旅遊的人數高達441萬人,比2000年的311萬成長甚多,兩岸三節包機、貨運、通信都較以前通暢不少,因此不要再高喊「三通」,因為「三通」根本已經做到了「兩通半」,此外,兩岸貿易總額也由2000年的312億美元成長到去年的881億美元,台灣對中國的投資更由2000年的26億美元,提高到去年的76億美元,百分之70的投資額集中在中國大陸,其餘的百分之30分布在世界其他國家,這樣還叫做「鎖國」,難道是要把台灣鎖在中國?
  副總統強調,要提高台灣的競爭力,讓台灣在全球化潮流下佔有更重要的地位,加入聯合國是我們目前主要的工作之一,全世界192個國家中,只有台灣沒有加入聯合國,正因為如此,台灣無法參與很多國際組織及會議,當然無形中會影響全球化的程度與國家競爭力,因此,我們一定要以台灣的名義加入聯合國;副總統進一步說明,中華民國原本是聯合國5個創始會員國之一,但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無所不用其極搶奪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終於在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通過2758號決議,迫使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自此我們的國際地位與情勢日益艱困,但我們不畏險阻,政府與人民不斷努力,才有今天的局面。而在陳總統上任後,他一直堅持走對的路、做對的事,因此今年7月堂堂正正數次致函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大會主席,正式提出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這是相當重要的歷史一步,就好比阿波羅號登上月球一樣,是歷史性的一步。此外,在陳總統提出倡議後,今年聯合國大會中140餘國以長達4小時激烈討論台灣入會議題,這更是史上未見,表示台灣入聯的訴求已引起國際各國矚目,在此同時,國人更要支持政府,一起用堅定的步伐向聯合國大門邁進。
  副總統欣慰地表示,在發起台灣入聯公投簽署活動後,至今已有270多萬人參與連署,依公投法規定,全國合法選民一半以上投票,並超過投票人數2分之1就可以通過,因此明年3月的總統大選,將是台灣人民展現支持台灣進入聯合國的決心與毅力,陳總統也勉勵全民共同努力,再加把勁,希望能達成1000萬公投領票的目標,沒有人像陳總統具有如此堅忍的精神,尤其是在美國的反對與中國的恫嚇下,總統仍勇敢向前,這是因為他一直堅信,我們要走對的路,做對的事,而以台灣的名義加入聯合國,正是我們不能放棄的正確之路。
  為了加強在場與會者的印象,副總統進一步指出台灣未加入聯合國可能造成的傷害與影響,她表示,雖然我們不是聯合國會員,但許多國際公約我們仍必須遵守,例如京都議定書,我們未參與簽署,但若違反議定書規定,仍須受罰,這樣公平嗎?此外,國際海洋法公約規定,每個國家可以擁有12海浬的領海,及200海浬的經濟領域,在此原則下,台灣的鄰國菲律賓、日本、中國都可自劃經濟海域,台灣無形中就被劃分掉,這就是台灣沒有加入聯合國可能產生的嚴重影響,大家能夠不慎重因應、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努力加入聯合國嗎?
  副總統也以波羅的海三小國脫離蘇聯統治,成功加入聯合國為例表示,波羅的海三小國在爭取獨立時,雖歷經一段困難與痛苦的抗爭,但最後獲得國際支持,不僅造成蘇聯解體,也順利成為聯合國會員,湊巧的是,在1991年她第一次前往聯合國為台灣發聲時,剛好看到波羅的海三小國的國旗在聯合國大樓前升起,心中感觸甚深,波羅的海三小國能,台灣當然也可以,因此她力推台灣加入聯合國,但卻受到當時舊政府的跳票,迄至現今才由陳總統正式提出,為台灣的國際空間伸出正義之手。
  副總統最後再度強調,做對的事、走對的路,政府才不負全民的託付,才能為國家、民眾謀求更大的福祉,2008年不管誰當選,未來的國家領導人一定要繼續這項職志,爭取以台灣的名義加入聯合國,因為這才是對的事、對的路,大家一起努力,早日完成台灣入聯心願。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