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6年11月01日
副總統出席「議會民主的進階-台灣省議會第5、6屆檔案史料特展」及美國賓州天普大學與國內大學雙聯學制合作簽約儀式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出席在國立台灣博物館舉辦的「議會民主的進階-台灣省議會第5、6屆檔案史料特展」,隨後並前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參加美國賓州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與國內6所大學雙聯學制合作簽約儀式,表達對國內高等教育的重視與期許。
  在出席台灣省議會檔案史料特展致詞時,副總統表示,台灣省議會歷經幾個不同階段,以前稱為「省參議會」,後來改為「臨時省議會」,民國48年成為「省議會」,80幾年時則將名稱變更為「省諮議會」,而今天的展覽時空座標定位在民國62年至70年,是相當重要的一個歷史年代。
  副總統指出,1971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國際處境變得相當艱難,邦交國日益減少,加上內部的衝突問題,形成了一個內外交相逼迫的窘境,隨後1979年1月1日美國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內政上自然風起雲湧,反對人士與陣營紛紛起來,許信良先生、林義雄先生及張俊宏先生就是當時的先驅,當然,在當時的省議會也有許多傑出優秀的女性,例如余陳月瑛女士、蘇洪月嬌女士及黃玉嬌女士等,都有相當亮麗的問政表現。
  副總統回憶,在台灣走向民主的過程中,有幾件重大事件是人民不可遺忘且永留歷史軌跡的,包括橋頭事件、高雄事件等,多少民主先進犧牲奉獻、流血流汗,才有台灣今天的民主果實。其中在高雄事件,幾位年輕有為的律師為當時政府口中的叛亂犯辯護,引起國際注目,也奠下了後來陳水扁總統競選成功,順利完成了台灣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與政權的和平移轉。這一連串的關鍵時刻,是此次特展的主要時間座向,可以讓民眾回顧台灣走過的歲月與路途,十分有意義。
  副總統並語重心長地表示,看過特展後,相信民眾心中一定有所感觸,國家只有一個,台灣人民用雙手及汗水走過歷史,留下民主,一路上有很多故事值得記述與懷念,也能帶給現代子孫一些啟示,期盼藉由此項展出,大家一起回味舊歷史,共創新未來。
  而在見證國內6所大學,包括成功大學、台灣科技大學、東海大學、中山大學、中原大學及台灣師範大學與美國賓州天普大學合作簽約儀式時,副總統表達衷心的賀意與鼓勵。她表示,這無疑是台灣推動全球化的最佳落實,她也很高興知道,這6所國內大學的莘莘學子在完成3年學業後,即可申請進入天普大學研修碩士學分,令人相當羨慕,更是好事一樁。
  她回憶,因為學制規定,當年她完成台灣大學研究所學業,進入美國伊利諾大學就讀,之後轉至哈佛大學研習,期間來回共研修了三個碩士學位,不像現在雙聯學制的成立,學子們可以直接進行更高一層的研習,對於這樣求學交流領域的擴充與發展,她感到相當欣喜與肯定。
  副總統指出,天普大學在1884年成立,是美國第27大學府,共有35000名學生,而與之簽約的國內6所大學,總計也有約8、9萬名學子,彼此的合作一定能為培養優秀人才作出不少貢獻。副總統告訴現場與會賓客,她十分重視國內高等教育的發展,由她主導成立的民主太平洋聯盟(DPU)即在本年8月成立太平洋大學連線,集合了國內外41所大學的力量,希望能促進太平洋地區國家的學術與文化交流,今天國內6所大學與天普大學的合作模式可以做為太平洋大學連線的參考,一起朝向國際化、全球化的目標邁進。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台灣教育的普及在世界屬一屬二,不管政府、社會或一般民眾最願意進行的投資就是教育,因為教育是最大、也是永遠不會虧損的投資,這是因為大家都相信也深信知識就是力量、就是財富、更是快樂的真諦。
  副總統並提出教育四觀-人生觀、性別觀、國家觀及世界觀來與現場所有師生共勉,因為學生不只要追求學業的進步,更要瞭解人生真正的意義與價值,懂得尊重異性,具有正確的兩性觀,同時認識國家的處境,關心國家社會發展;此外,面對21世紀全球化時代來臨,更要有全方位的國際觀,才能讓世界走進台灣,讓台灣擁抱世界,而這也才是教育的極致目標。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