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6年10月24日
副總統應邀於元智大學以「世界的台灣」為題發表演說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應邀前往桃園縣中壢市元智大學,以「世界的台灣」為題發表演說,並與現場學子們熱烈互動,分享彼此意見。
  副總統演講首先表示,今天是10月24日,也就是聯合國日,上午一大早才陪同陳總統參加在總統府前廣場所舉辦的「全民傳聖火‧前進聯合國」路跑活動,手持聖火跑到第一站終點,象徵台灣加入聯合國的決心與精神。因此,今天的講題,她要特別喚起大家的記憶,從1945年10月25日聯合國正式創辦、這個重要的日子,來與大家深入瞭解台灣的定位,以及在世界佔有的一席之地。
  針對台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還有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副總統展示投影片作詳細說明。她表示,中華民國是聯合國五大創始會員國之一,因此聯合國1945年成立時,中華民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並享有否決權。從創始會員國到安全理事會成員,我們是以中華民國為名,因為局勢改變,愈來愈多的國家承認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最初每年提案表示,聯合國要排除中華民國屬重大議案,需要三分之二的會員國同意才可排除。但到了1971年,美國希望蔣介石同意中華民國留在聯合國,也讓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最後在「漢賊不兩立」的觀念及聯合國大會表決不利我國的情況下,中華民國就退出了聯合國。在此之後,邦交國驟減,國際情勢益發不利。因為,如果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似乎就沒有主權國家的身分證,很多國家因而不承認我國,轉而與北京當朋友,在聯合國中能為我國發聲、主持正義的國家越來越少。
  副總統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從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政權後,不僅和中華民國爭誰代表中國,同時也爭台灣的主權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推翻了中華民國,因此繼承其所有;台灣根據1943年的開羅宣言,是歸還中華民國,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理所當然接收中華民國在台灣的主權。這樣的謊言不只國人同胞必須戳破它,更必須讓國際社會瞭解那無非是一件「國王的新衣」。
  副總統進一步表示,歷史告訴我們,每一次影響台灣命運的重大事件都不是島內的人與台灣本土的事情,也不必然是中國,全因世界的情勢或遠處的戰爭。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滿清政府戰敗,台灣被永久割讓給日本;1945年日本撤出台灣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無條件投降。如果沒有爆發韓戰,美國同樣也會承認北京政權。而美國承認台北中華民國的政權一直到1978年的12月31日,1979年開始便承認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權,放棄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主要是因為美國身陷越戰,為了脫身而與北京謀合。
  副總統認為,上述四個歷史事件證明了澈底影響台灣命運的都來自國際間的事件,為何台灣無法做自己命運的主人,因為過去沒有獨立自主的力量參予國際事務,在國際上產生影響力。二次世界大戰時台灣毫無戰略地位,但當共產世界在亞洲建立,便凸顯出台灣的戰略地位,今後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能否擺脫被人操弄、出賣的命運,關鍵點是領導人是不是能讓台灣和世界接軌,若一心一意以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或認為關起門來,台灣人民就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這都是不懂歷史、不懂歷史教訓。
  那麼台灣的世界地位如何?又應該如何與世界接軌,成為「世界的台灣」?副總統表示,台灣不僅是世界的台灣,也是太平洋的台灣,台灣的面積大概佔世界的萬分之一、人口2300萬,佔全球人口萬分之367、海岸線約佔世界400分之1、海洋魚類2500多種,佔全球的十分之一、珊瑚則佔全球的三分之一;這樣受到上帝奇妙的恩賜,又因為台灣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恰好在全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以及全世界最大的歐亞大陸交會點,所以小小的台灣成了世界重要的海洋資源,便註定了台灣是一個海洋的台灣。
  副總統表示,台灣不但是全球最大海洋與最大陸地的交會點,同時也是東北亞和東南亞的中心點,台灣掌有最好的戰略優勢,台灣海峽每天有400艘來自不同國籍的船隻自由通過,天空上每天有350架不同國籍飛機營運,因此台灣應該發展自己的全球運輸中心。此外,除了優異的地理環境,台灣在世界各項評比表現也相當傑出,例如,2000年全球競爭力排名,台灣名列第10,2001年第7名、2004年第4名,雖然去年排名有降低趨勢,名列第8、今年則為第13名,不可否認是個警訊,然而中國幅員廣闊,競爭力排名則為世界第54;副總統分指析出,台灣的全球競爭力會從第4名掉到第13名,是因為這兩年的評比方式改變,政府的財政赤字評比第76;銀行健全度更不佳,排名第110、過去表現最好的科技指標連續三年第3名,但這兩年科技指標積分比重並未如前,因此影響排名,然而綜觀整體情勢,台灣的經濟表現仍有正面成長,但好還要更好,大家還是要繼續努力,迎頭趕上。
  副總統也提出另一數據與現場與會者分享,她指出,在全球化指數方面,台灣排名世界第35名、新加坡第5名、中國大陸第51名;全球化指標評比內容中,台灣展現的成績為:「參與國際經貿」第12名、「民眾和國際接觸」第33名、「網路科技連結」第18名、「國際政治參與度」第62名,因為我們不是聯合國的成員,大多數的國家都不承認中華民國,無法參與很多國際事務,所以此項評比不好,總和的成績是第35名。193個國家中,台灣名列第35,這些成績其實告訴了我們,台灣並不像某些人想的那麼不佳,只要大家眾志成城,一定可以把台灣建設成為一個美麗、完整而正常的國家。
  副總統同時懇切地表示,名與利不是最要緊的,重要的是國家人民的幸福,全球人民的幸福滿意度包括人民的健康、財富的平均、教育程度、人民對社會國家的認同感、對土地、生態、景觀及日常生活水準的滿意度。最幸福的國家第一名是丹麥、第二名是瑞士、第三名是奧地利、第四名是冰島、第五名是巴哈馬、台灣第68名、中國大陸第92名。放眼過去、展望未來,台灣的土地不會再增加,在少子化的趨勢下,台灣的人口不會再增多,大約是2200萬人左右或更少,但人民的素質和施政的品質,及生活的品味應該要提高,大家一起努力,讓人民覺得有尊嚴、國家很安全、人人覺得很幸福。
  副總統期許國人,以全新的思維看待台灣的定位,發揮台灣海洋立國、人權立國與科技立國的宗旨與精神,讓台灣在世界發光發熱;她認為,台灣和世界、中國的關係牽扯不清,我們這一代如果不能處理台灣和中國的關係,便無法對後代子子孫孫有所交代。因此她以正統的歷史角度和客觀的國際觀點來分析台灣和中國的關係,希望能引起國人的重視與共鳴,大家攜手努力,為台灣的未來並肩作戰,讓台灣不僅是台灣人的台灣,更是世界的台灣。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