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6年10月13日
副總統出席「支援緬甸民主化」行動聯盟成立記者會
  呂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出席在總統府舉辦的「支援緬甸民主化」行動聯盟成立記者會,並與現場共襄盛舉的各單位代表共同觀賞「支援緬甸民主化」行動聯盟廣告片,同時透過媒體向全國民眾展示行動聯盟網站,呼籲大家在網站建置後一起參加連署,為緬甸邁向民主化發出正義之聲。
  「支援緬甸民主化」行動聯盟參與單位包括台灣民主基金會、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中國人權協會、民主進步黨等30個以上團體,他們不分彼此,就是希望能將台灣民主化經驗與世界分享,讓民主的花朵在世界各個角落綻放。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昨天她前往綠島參訪,出席由文建會主辦的「綠島人權藝術季」,同行有幾位2、30年的老戰友,在參訪行程中,映入眼簾的一幕幕,讓他們不禁回想起過往種種點點滴滴,也想到台灣今天的民主成果得來不易,倘若台灣今天的民主經驗與智慧可以分享給目前還在受苦受難的其他國家,對過去所有民主先進們的犧牲,絕對是一大安慰。
  副總統表示,相信大家近日都已透過媒體看到緬甸人民遭受軍政府無情的鎮壓,畫面讓人震驚。而今天到場參與記者會共有約30個以上團體齊聚一堂,為的就是攜手響應支援緬甸民主化運動,在這個週末時分,大家仍撥冗與會,副總統表達衷心感激。
  副總統也以緬甸的歷史為引子,來與所有與會者分享民主的重要與可貴,她指出,緬甸面積有67萬6587平方公里,人口5,200萬,是一個以農業為主,但資源豐盛、礦產豐富的國家,然而,1962年到今年長達數十年緬甸身陷軍事政權,期間也發生數次暴動,為民主而抗爭奮鬥,例如1988年8月8日的暴動規模龐大,也引起國際矚目。當年有一位留學英國的女大學生回到緬甸,目睹當時狀況,決定投身民主運動而創辦全國民主聯盟,在第二年,1990年國會選舉獲得百分之62選票,贏得國會百分80的席次,那位領導人未享受民主成果之前卻被軍政府拘禁,而且一關就是6年,她的名字叫翁山蘇姬,1991年她的事蹟獲得諾貝爾委員會的肯定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在6年的軟禁之後,翁山蘇姬獲釋,但沒多久卻又再度被軟禁,前後共兩次。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今年9月,大家從電視畫面上看到,緬甸軍政府所作所為引起人民反感,群眾因而發動抗爭,但卻引發軍政府更強力的鎮壓,全世界同起聲援,包括歐盟、英國、美國等都呼籲緬甸軍政府要有所節制,東協8個國家也尋求政治途徑進行聲援,聯合國指派副秘書長以秘書長身份到緬甸進行瞭解,並兩度接見翁山蘇姬女士,此外,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也提出譴責提案。
  副總統有所感觸地說,台灣歷經38年戒嚴統治,是經過許多的抗爭才能有今天的民主,而最令我們得意的是,即使曾有民眾發起抗爭,但政府從未採取暴力。在追求民主的過程中,台灣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因此台灣要站起來,提供自己的民主經驗、形成網絡,並舉辦民主研習活動,相信一定可以嘉惠亞洲其他國家。
  副總統指出,現今全世界只有5個共產國家,其中4個全在亞洲,除了古巴以外,其他的都與中國有關,其實共產黨能夠在亞洲繼續存在,就是因為北京共產政權長期的支持,緬甸就是個顯明的例子,因此3年前「民主太平洋聯盟」(DPU)成立時,三大目標之一就是要促進太平洋國家的民主、和平與繁榮。在此基礎上,她認為「民主太平洋聯盟」在支持緬甸民主化上責無旁貸,可喜的是,聯盟會員國中已有10幾個國家表示將響應此計畫,相信在網站成立後一定能受到更多迴響,令人期待。
  副總統並以「民主太平洋聯盟」理事長身分宣布,聯盟正積極籌劃「亞洲民主發展研習班」,第一階段將針對亞洲各國在台留學生,讓他們在專業學習之餘能夠瞭解台灣民主化過程,培養他們的民主經驗,回國後進一步發展各自國家的民主,這才是深化世界民主最正確與便捷的方法。副總統表示,研習班已確定將在12月10日美麗島事件紀念日正式開班,邀請目前民主化未盡理想的各國留學生與會,彼此對談、交換意見,此外,也希望能邀集本國對民主發展深具興趣的青年學子共同參加,一起瞭解當下亞洲其他國家的政治環境。因為,唯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強大的力量,讓民主的種子散播到世界各角落,開出美麗的民主花朵。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