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台非元首高峰會議」經過一天的討論,於本日下午圓滿結束。陳總統水扁先生並與與會的友邦元首包括史瓦濟蘭恩史瓦帝三世(H.M. King Mswati III)國王、布吉納法索總統龔保雷(Blaisecompaore)、聖多美普林西比總統梅尼士(Fradique Bandeira Melo de Menezes)、馬拉威總統莫泰加(Bingu Wa Mutharika)以及甘比亞副總統賈莎迪(Mrs. Isatou Njie-Saidy)簽署「台北宣言」。
六國元首在「台北宣言」中認同必須秉持友誼與互助精神,以建立友好緊密的合作關係,台灣與全體非洲友邦將持續追求進步與共榮的理念,並與台灣共同建立進步夥伴關係,以因應資訊革命的發展與全球化時代的來臨。
六國元首也在宣言中強調,台灣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參與聯合國及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權利不容剝奪。台灣的非洲友邦積極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如世界衛生組織之合法權利,並將繼續堅定支持台灣完整參與國際及區域組織與活動的應有權利。
「第一屆台非元首高峰會議」今天上午在台北圓山大飯店舉行,陳總統全程參加,總統在開幕典禮致詞表示,台灣與非洲國家雖然距離遙遠,但彼此的關係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多年來台灣始終秉持友誼與互助之精神,和友邦發展友好合作關係。我國與非洲國家的互助合作可追溯到1960年代,隨著時代發展,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內容也不斷充實。除了在友邦派駐有農技團、醫療團、技術團、手工藝團及醫療顧問外,並提供「台灣獎學金」,以供友邦青年來台就學。另外並開辦食品加工、農業政策與農村發展研習等多種研習班,以培訓優秀人才。面對當前世界情勢快速變化、科技進步與經濟全球化,和人類生存環境惡化的衝擊,台灣與非洲友邦雙方應繼續提升合作的領域與層次,建立全方位的「進步夥伴關係」,以共同實現健康繁榮,和平安全與永續發展的願景。
陳總統指出,面對全球化時代的來臨,資訊科技與人類生活更加息息相關,如果無法在數位科技發展方面與時俱進,將會拖累成長的腳步。另外,傳染病仍為人類之大敵,疾病的散播將嚴重影響社會與教育結構,降低勞動生產力。至於全球暖化及環境污染等問題,則將嚴重阻礙國家經濟實質的發展。所以這一次的高峰會,除了將尋求台灣與非洲友邦的進一步合作外,我們更將考量友邦的需要,以台灣在數位科技、經貿發展、醫衛健康及永續環境的經驗,集思廣益,探討彼此合作與交流的方向及項目,齊力協助我們的友邦能建立「數位」、「健康」、「進步」及「永續」的國家。
陳總統參加「第一屆台非元首高峰會議」開幕典禮致詞內容全文為:
經過長期的籌畫與準備,很高興今天終於能在台北盛大舉行「第一屆台非元首高峰會」,讓台灣與非洲友邦的領袖與菁英們齊聚一堂,交換意見,為彼此及台灣與非洲的合作關係開啟歷史的新頁。謹代表台灣政府和兩千三百萬人民,向與會的各國元首與貴賓表達最誠摯的歡迎之意,同時也對各位在百忙之中,千里迢迢蒞台參加這個盛會表示由衷的感謝之忱。
本人自2000年就任總統7年多以來,先後兩次走訪全部非洲友邦,親自見證各友邦致力於國家發展的努力與成果,充分感受大家的熱情與友誼,更與各友邦元首建立互信關係與對話機制。本次元首高峰會的舉行,相信能加深台灣與非洲友邦的瞭解,使台非的合作關係進入新的里程碑,開啟非洲無限的發展潛力,也開拓台灣參與國際社會的空間。
台灣與非洲國家雖然距離遙遠,但彼此的關係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多年來台灣始終秉持友誼與互助之精神,和友邦發展友好合作關係。我國與非洲國家的互助合作可追溯到1960年代,隨著時代發展,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內容也不斷充實。除了在友邦派駐有農技團、醫療團、技術團、手工藝團及醫療顧問外,並提供「台灣獎學金」,以供友邦青年來台就學。另外並開辦食品加工、農業政策與農村發展研習等多種研習班,以培訓優秀人才。面對當前世界情勢快速變化、科技進步與經濟全球化,和人類生存環境惡化的衝擊,台灣與非洲友邦雙方應繼續提升合作的領域與層次,建立全方位的「進步夥伴關係」,以共同實現健康繁榮,和平安全與永續發展的願景。
為了發展進步夥伴關係,台灣願與友邦國家對未來永續發展展開全面性的合作;雙方當續加強高層對話機制,以擴大技術合作的領域及深化合作項目,特別是建構攸關國家競爭力的資訊化社會、因應生存環境污染加劇及國家賴以生存發展的和平與安全問題;在國際問題方面,彼此協力互助,共同致力於全非洲和平的維持與穩定的發展。
聯合國千禧年高峰會議在2000年9月在紐約召開,發表了聯合國千禧年宣言。該宣言重申要建立一個更和平、繁榮,以及公正的國際社會,強調各國政府應該肩負維護全球人類尊嚴、平等與公平原則的集體責任。然而諷刺的是,蘇丹達佛地區兩百多萬難民問題,卻在所謂強權的杯葛阻撓下,迄今未能解決,台灣與友邦對此一攸關人權的問題同樣展現了人道的關懷,並不斷思考救助之道。台灣雖然因為中國在國際社會的打壓及圍堵而被排拒在聯合國之外,但是身為國際社會的成員之一,為了善盡作為地球村一員的責任與義務,台灣願意與友邦積極回應聯合國千禧年宣言,並與世界各國共同致力推動其目標之早日實現,維護人類的和平與發展,尤其是確保非洲大陸的長期和平與安全。
面對全球化時代的來臨,資訊科技與人類生活更加息息相關,如果無法在數位科技發展方面與時俱進,將會拖累成長的腳步。另外,傳染病仍為人類之大敵,疾病的散播將嚴重影響社會與教育結構,降低勞動生產力。至於全球暖化及環境污染等問題,則將嚴重阻礙國家經濟實質的發展。所以這一次的高峰會,除了將尋求台灣與非洲友邦的進一步合作外,我們更將考量友邦的需要,以台灣在數位科技、經貿發展、醫衛健康及永續環境的經驗,集思廣益,探討彼此合作與交流的方向及項目,齊力協助我們的友邦能建立「數位」、「健康」、「進步」及「永續」的國家。
在數位科技方面,我們將協助友邦設立「數位機會中心」,建構資訊化社會及協助建置E化政府,並培訓各類資訊人員,以縮短數位落差。
在經貿發展方面,將協助友邦規劃發展有利基的外銷產業及中小企業,並運用榮邦計畫鼓勵及支持民間部門到友邦投資有利外銷的產業,以及培訓外貿與專門技術職業人才。
在醫衛健康方面,我們將協助友邦對傳染病之預防及控制,健全公共衛生體系,共同致力於防治流行性疾病如瘧疾、愛滋病,小兒麻痺及禽流感的威脅,並提昇醫療效率與醫療人力資源、強化衛生醫療機構,提昇醫院能量及特殊醫療實力。
在永續環境方面,將協助友邦提昇環境管理能力及環保意識,減少環境污染,改善環境問題。
本人要再次的強調,台灣樂與所有非洲國家分享發展經驗,希望透過雙邊或者多邊合作計畫,增進彼此的瞭解與互信,共創美好共榮的未來。
當前世界各國最關注的話題,是人類生存的生態環境正急遽惡化,水資源、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等議題不斷地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台灣是「世界貿易組織」的會員國,也正積極爭取以台灣的名義申請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會員,但我們認為除了經濟與健康的永續發展之外,更應進一步追求環境的永續。因此,台灣願與非洲友邦領袖跟有志之士,共同倡議摧生「世界環境組織」(WEO),創設一個能夠有效治理全球環境的機構,以整合跨國界的力量,積極因應全球生態環境所面臨的嚴峻挑戰。
今天與會的元首及貴賓,不畏旅途勞累蒞台參與盛會,各位的友誼及對高峰會的重視,令人感動與敬佩,相信經由這次會議的召開,在數位科技、醫療衛生、經貿發展、永續環境等合作領域所達致的合作共識,將使台灣與各友邦的關係更綿密長久,並為全方位的進步伙伴整體發展計畫,奠定良好的基礎。
最後,謹祝本次高峰會議順利、圓滿、成功,各國元首政躬康泰、各位嘉賓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開幕典禮結束後,首先進行以「資訊與成長的非洲」為主題的第一場議題討論,陳總統先作引言,隨後與會元首聽取由我國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秘書長陳正忠所作的專題報告,報告後陳總統並率先回應,友邦五國元首也就報告及陳總統的回應發言。
陳總統引言內容全文為:
今天對台灣來講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因為我們非常榮幸首度邀請到所有的非洲友邦元首齊聚一堂,從合作發展的角度,針對發展與成長議題來進行討論。
台灣政府多年來積極與非洲友邦分享發展經驗,透過農業、漁業、畜牧、交通、基礎建設、教育、醫療衛生、職業訓練等發展計畫,協助非洲友邦國家建設與發展,提升人民生活的水準。
為了凸顯台非之間的合作關係,我們特別將焦點集中於目前非洲地區最受關注、也是各友邦最關切的兩項議題:「資訊與成長的非洲」以及「健康、永續與和平的非洲」,來安排專題演講並進行討論。
首先,我們邀請台灣專責從事發展援助工作的機構「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秘書長陳正忠先生,針對「資訊與成長的非洲」發表專題演說。
在陳秘書長的演講開始前,本人提出一些想法與大家分享。觀察國際局勢的演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對人類所面臨的關鍵問題提出國際倡議,甚至進一步成立國際組織來因應。從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聯合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其他聯合國相關組織、世界衛生組織(WHO)、世界貿易組織(WTO)等等,一直到「千禧年發展目標」,都是國際社會面對世界局勢演變所作的集體的反應。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國際社會開始面臨國際數位落差日漸擴大的挑戰,所以各國領袖在2003年齊聚日內瓦召開「世界資訊社會高峰會議」,正式將資訊通信科技的應用帶入國際援助趨勢之中。
回溯國際發展援助的歷史,各個援助國從過往的單向贈款來應付貧窮飢荒,一直到近數十年間轉而以協助發展中國家自立為主要途徑,透過能力建構(capacity building)的方式來縮減國與國之間的發展差距。
而伴隨著資訊通信科技在技術,以及商業經營上的進展,國際社會也興起了一股將資通訊科技納入發展議程的潮流,讓科技的進展成為實現發展願景的方法,進而賦予弱勢者權力(empowerment)、增進專業技能、提升生產效率以及改善政府治理能力。
就此來講,台灣的發展歷程由農業起步,透過工業生產與中小企業貿易擴大國民生產所得,進而以資通訊產業成為世界經濟生產鏈的重要角色。這樣的發展歷程對於非洲友邦相當具有參考價值,也是台灣可以在國際社會中作的獨特貢獻。
以資訊通信科技來協助發展,需要的不僅是追求共榮成長的熱情,更重要的是適切而有效率的方法。在今天的演講中,陳秘書長將針對台灣推動縮減數位落差的做法,以及台灣如何將自身的發展經驗結合對非洲友邦的協助等議題進行闡述,演說後也將邀請各位元首閣下進一步來討論:如何透過台灣與非洲友邦的合作,締造一個「資訊與成長的非洲」。我們現在請國合會陳秘書長開始進行專題演講。
陳總統的回應內容為:
非常謝謝陳秘書長的報告,在邀請各位元首閣下針對報告內容發表評論並進行討論之前,本人先提出一些回應。
歸納陳秘書長的報告,大致有以下三個重點:第一、縮減資訊落差已是當前國際社會的關注重點;第二、非洲友邦面對的資訊落差,既是挑戰也是機會;第三、台灣的發展經驗可有效協助非洲地區來建構縮減數位落差的能力。
針對第一個重點,國際社會對於非洲地區所提供的各項協助逐年增加,但是解決的問題卻相當有限,這不禁讓我們要思考:我們的非洲友邦需要的到底是何種協助?如何確保各項協助都能確實發揮效能?協助的效益該如何評估?就此而言,我要呼應陳秘書長所報告的:台灣對於非洲友邦所提供的協助乃是以「能力建構」為主,透過經驗的分享,協助友邦將資訊通訊信科技整合納入國家發展策略之中,不僅從基層建立人民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也將資通訊科技作為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有力工具。
就如同諾貝爾經濟學家沈恩(Amartya Sen)所言:「發展的最終目的在於『避免能力的剝奪』以及『能力的賦予』」。藉由資通訊科技的應用,友邦們將得以提升政府治理、商業經營、教育普及和醫療革新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資通訊科技並不是單獨隔離的領域,也不是解決發展問題的萬靈丹,而應該是配合總體發展策略、提升國家競爭實力來靈活運用的棋子。
針對第二點,根據統計,發展中國家的通信市場在1980年至2005年間有巨幅成長。1980年發展中國家的國民生產毛額佔全世界的18﹪,電話線路總數佔全世界的17﹪;到了2005年其生產毛額僅增加至佔全球的21﹪,但是電話線路總數卻已躍升至全球的61﹪。其中行動電話的數量更從1990年每千人當中僅不到0.09人使用,成長至2005年每千人當中有258人使用,20年間幾乎成長了三千倍,真的非常驚人!
由這樣的數據可看出,發展中國家的確存在著與資通訊科技相關的市場需求,而市場也尚未獲得適度的開發。陳秘書長的報告也提到,藉由政府與民間的策略合作關係,能夠把「資訊落差的挑戰」轉化為「資訊發展的機會」,釋放非洲友邦資訊科技需求的龐大潛力,不但能活絡資通訊產業發展,同時也促進了國家整體經濟成長。
最後,針對第三點,台灣能夠提供給非洲友邦的最大價值正是我們的「發展經驗」,因為以台灣有限的資源來講,不可能提供無限制的資金或是人力,但我們有源源不絕的發展經驗以及產業創意可供友邦們來參考、借鏡。這些經驗可以說是台灣累積數十年發展的最珍貴資產。當然,經驗可以參考,卻不一定能夠複製,所以將來我們也要更積極思考如何因地制宜地提出適合非洲友邦的發展計畫,讓合作的效益更能充分落實。
接下來就請各位元首閣下針對這個主題給我們一些指教與評論。
中午陳總統並設宴款待與會的各國元首及代表團成員,陳總統在午宴致詞內容全文為:
非常感謝友邦元首在「第一屆台非元首高峰會議」上午的討論中,提出許多非常精闢的見解和具體的建議,對於未來我們規劃協助各國降低數位落差計畫有非常大的幫助。我們已詳加紀錄各位元首於會中所提供的第一手資訊,相信未來推動相關計畫時會更有方向感,也會針對各國需要研究更進一步的細節,訂定相關合作的策略。
我們非常重視各位元首的高見與提議,而且本人也要再次強調,這次峰會最重要的內涵不只是「討論」,而是「行動」,我們必須劍及履及,以最高效率來實踐峰會中所達致的共識,因為只有將討論付諸行動,峰會才有意義。我們一定會有後續行動,希望能陸續展現峰會的成果,讓友邦人民也能親身感受到相關計畫帶來的助益。
台灣當然會繼續致力協助各友邦的基礎建設計畫,其他包括水電在內的公共工程、醫療衛生、糧食安全等,因為人民的基本需求能滿足時,才有餘力學習使用資訊設備,並為縮短資訊落差投注心力,進一步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剛才多位元首的意見絕對是正確的。
下午的議程主題是「健康、永續與和平的非洲」,非常期待在下午的討論中,能聆聽友邦元首的寶貴意見。尤其醫療衛生是台灣的強項,我知道健康問題是各位元首非常關切的議題,台灣也願意盡最大的力量,一起來守護非洲友邦人民的健康。
有一句話說:「吃飯皇帝大」,早上大家都非常努力地開會,現在敬邀大家享用簡便的午餐,不過還有一件事情要告訴各位元首與嘉賓,今天用餐所在的地方是歷史的現場。今年2007年是我國解除戒嚴20週年,1987年20年前9月18日在這個地方執政的民主進步黨成立了,換句話說,台灣的執政黨民主進步黨成立於戒嚴時,有黨禁,要成立政黨會觸犯戒嚴條例,是要判死刑的,但是有那麼多的民主志士不怕被關、不怕死,執意成立土生土長、本土的民主政黨,民主進步黨成立14年之後,2000年才實現歷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成為執政黨,這一段歷史希望大家瞭解,也能一起感受台灣從威權走向民主這條道路,縱然是艱辛之路,但我們不後悔,因為這一條路是正確之路。祝各位用餐愉快。
午宴後,則接著進行「健康、永續與和平的非洲」為主題的第二場議題討論,陳總統先作引言,接著與會元首分別聽取由我國行政院衛生署署長侯勝茂以「我國與非洲的醫療衛生合作」及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陳重信以「健康、永續與和平的非洲」為題目所作報告,報告後陳總統並針對報告內容作出回應,友邦五國元首也針對非洲國家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水土資源的保持與維護、醫療人才的外流等進行更進一步的深入討論。
陳總統在聽取五位友邦元首的發言後總結表示,除了和友邦元首分享台灣醫療體系發展與醫療人才培育的經驗外,他也強調,台灣的醫療人權不應被漠視、隔離,他希望各國元首能在國際場合為台灣發聲,為建立的健全的全球醫療體系而努力。此外,有鑑於環境議題越來越受重視,總統也強調,唯有整合台灣、非洲與全球其他國家的環境保護機制、創造環境保護的對話平台,讓世界環境組織(WEO)組織逐步成形,才能徹底解決環境惡化對地球所造成的衝擊。
陳總統引言內容全文為:
用過午餐後,原應是各國元首沈思冥想的時間,但各位元首願意放棄沈思冥想的時間,參加專題討論會議,個人非常感謝。我們深信,整個人類社群中,只要有一個人生病或遭受危險,所有人都有責任與義務來伸出援手,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整個世界環境只要有一小塊受到破壞、污染,所有的國家與社群都有責任與義務來共同面對跟處理,因為我們都是地球的一份子。所以我們安排了「健康、永續與和平的非洲」作為第二場專題報告與討論的主題。
首先要再次代表我國政府及2300萬人民,感謝各位非洲友邦元首對推動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大力支持與協助。近年來SARS與禽流感等新興傳染病層出不窮,亟需國際間的醫療合作,才能夠掌握疫情、有效防治。台灣雖然於1972年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但卻仍恪遵WHO憲章的精神,致力於提升人民的健康水準,善盡國際衛生合作之義務。
去年3月我國由衛生署跟外交部共同成立跨部會的「台灣國際醫衛行動團隊」(TAIWAN-IHA),整合政府與民間的人道醫療援助力量,積極從事國際緊急醫療人道救援的計畫。
過去因應非洲爆發的各種疫情,台灣曾多次派遣衛生醫療專家來協助控制疫情。目前我國與多數的非洲友邦已簽訂雙邊醫療協定,期待未來能夠加強與非洲友邦的醫療合作,擴大國際醫療合作的範圍,共同促進全球的健康。
追求經濟、環境及社會均衡發展、共存共榮的永續發展願景,已經是全球共同目標;為當今世代和後代子孫留下潔淨舒適的生活環境,更成為普世價值。
台灣地狹人稠,人口密度在人口超過500萬人的國家中,位居世界第2位,所以環境負荷沉重。台灣在1970及80年代經濟快速成長,人民收益雖然大幅增加,可是卻也犧牲了環境的品質。在政府、產業界及全體國民的共同合作之下,已逐漸獲致改善,多項環境指標也呈好轉的趨勢,世界經濟論壇在2006年「環境績效指數」的評比中,將台灣名列第24名,相較許多環保先進國家,並不遜色。
我們非常樂於分享多年累積的環保經驗,也希望其他國家能避免從前台灣所犯下的錯誤。污染跟疾病一樣,是沒有國界之分的,保護環境是大家共同的責任。或許台灣與友邦國家所面臨的環境問題不盡相同,但我們對保護環境的殷切態度絕對是一致的。
今天我們討論的議題,不僅影響現在的生活,對後代子孫也有深遠的影響。現在我們就請我國主管衛生行政及環境衛生的兩位首長:行政院衛生署侯署長及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陳署長,就「健康、永續與和平的非洲」這個主題,分成「我國與非洲的醫療衛生合作」及「我國與非洲的環保合作」兩個子題,分別做專題報告。
陳總統聽取報告後,回應內容為:
非常感謝行政院衛生署侯署長及環境保護署陳署長所做的專題報告。兩位都具體說明我國在非洲進行的醫療衛生及環境保護合作事務。
侯署長談到從培育醫事人力、興建醫療院所、防治傳染病、以及提升醫療服務品質與效率等方面,和各友邦共同努力,並以台灣的公共衛生經驗,跟非洲友邦進行醫療合作,建立一個健康永續的非洲。期盼台灣未來有更多的機會加入全球衛生醫療合作的行列,為全人類的健康福祉而努力。
在環境議題方面,過去20年,台灣在廢棄物處理上已有了長足的進步。民眾配合政府垃圾分類回收、購物用塑膠袋及塑膠類免洗餐具限制使用,以及限制產品過度包裝等措施之下,我們的垃圾輕運量從1997年每人每天1.143公斤下降至2006年的0.605公斤,10年間降了幾乎一半。而在垃圾處理方式方面,考量台灣人口稠密、土地取得不易的客觀條件,也漸漸地由「掩埋」改為「焚化」。
台灣願意協助友邦國家妥善處理廢棄物的問題,並透過人員交流,就不同國家的環境特性及問題,提供環境改善諮詢建議,強化環境管理規劃及措施。同時也樂意邀請友邦國家派員到台灣來實地考察,或接受短期訓練進修,協助友邦國家進行廢棄物管理能力建置的工作。
在和平議題方面,國際社會雖然有聯合國以及各種區域組織共同致力於維繫和平安全,但仍然難以禁絕零星的區域衝突與對抗。2001年美國發生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之後,全球各國莫不對安全與和平的維護提高警覺,並加強雙邊與多邊的合作。目前全球都非常關心非洲蘇丹的「達佛」危機,也希望國際社能持續給予關切,並採取更積極的集體作為來加速解決。
「台北宣言」內容全文為:
第一屆臺非元首高峰會議
臺北宣言
一、史瓦濟蘭王國國王恩史瓦帝三世、布吉納法索總統龔保雷、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總統梅尼士、馬拉威共和國總統莫泰加、甘比亞共和國總統賈梅,由副總統賈莎迪代表,接受中華民國(台灣)(以下簡稱台灣)總統陳水扁閣下誠摯邀請,於2007年9月9日在臺北召開第一屆臺非元首高峰會議。此次台灣與全體非洲友邦元首齊聚舉行峰會,開啟臺非外交史新頁,深具歷史意義。
二、與會領袖向台灣總統陳水扁閣下,台灣人民及政府,對本次來臺期間渥蒙熱情友善之款待,以及對首屆高峰會圓滿的規劃表示感謝。
三、與會領袖經廣泛討論會議主題:「資訊與成長的非洲」及「健康、永續與和平的非洲」。在全球化時代,台灣將推動非洲友邦「數位機會」計畫以縮短數位落差;台灣亦將分享經濟發展經驗,並就增進臺非醫療與環保合作等重要議題交換意見。與會領袖亦探討非洲地區國家發展的核心問題,以加強未來的合作夥伴關係。與會領袖一致同意在「資通訊科技」、「經貿發展」、「醫衛健康」、「永續環境」、「和平安全」5大領域共同合作,並將落實峰會的「行動綱領」,以逐步達成上述的目標。
四、與會領袖體認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正急遽惡化,並與國際社會共同關切水資源、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等議題。為了全人類及世界的永續發展,國際社會需要一個能夠實踐全球環境治理的機構,藉以整合跨國界力量,全面性地解決當前刻不容緩的環境問題。台灣、史瓦濟蘭王國、布吉納法索、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馬拉威共和國及甘比亞共和國願意與國際社會共同合作,並倡議催生「世界環境組織」。
五、與會領袖認同必須秉持友誼與互助精神,以建立友好緊密的合作關係,台灣與全體非洲友邦將持續追求進步與共榮的理念,並與台灣共同建立進步夥伴關係,以因應資訊革命的發展與全球化時代的來臨。
六、與會領袖亦深信國際貿易,係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並可創造就業機會、增加收入、減少貧困及改善生活條件之重要途徑;為使非洲國家得以從全球化中獲利,必須規範貿易行為,促使貿易透明化,使之更具公平性。與會領袖相當關切「世界貿易組織」暫停「多哈回合」談判,對達成上述目標的影響。
七、全體與會領袖亦深切關注非洲,尤其是沙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是當今世界上最受愛滋病毒/愛滋病、瘧疾,肺結核及其它疾病肆虐的區域,以致其發展、社會和諧、政治穩定、人民的生命,以及人類的尊嚴均深受威脅,進而加重非洲經濟及社會負擔,各國元首同意增加預防及治療的人力及物力資源。
八、「聯合國千禧年宣言」重申建立一個更和平、繁榮,以及公正的國際社會,並強調各國政府應肩負維護全球人類尊嚴、平等與公平原則的集體責任。本屆峰會確信為使非洲能達成千禧年發展目標,除了非洲國家本身努力外,尚須尋求額外的資源及援助。與會元首一致認為社會與政治衝突及內戰問題,為非洲地區經濟及社會發展的最大挑戰,為了善盡作為地球村一員的責任與義務,呼籲國際社會共同攜手面對非洲地區之內戰與衝突事件,並積極參與維和行動與機制,以維繫該地區的和平與安全,並創造永續發展環境;與會領袖一致同意支持由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所通過有關解決非洲和平及難民問題之決議案,特別是達佛問題,並願適時提供人道援助。
九、與會領袖認為台灣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參與聯合國及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權利不容剝奪。台灣的非洲友邦積極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如世界衛生組織之合法權利,並將繼續堅定支持台灣完整參與國際及區域組織與活動的應有權利。
十、本屆高峰會結束之際,與會之台灣、史瓦濟蘭王國、布吉納法索、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馬拉威共和國及甘比亞共和國等6國元首,共同呼籲終止海峽兩岸、非洲地區及全球的緊張情勢與衝突。
十一、與會領袖對本屆峰會順利圓滿舉行,獲得豐碩成果表示滿意並訂定「行動綱領」,同意成立「追蹤委員會」以落實「行動綱領」。
十二、峰會決定第二屆臺非元首高峰會議將於2009年在非洲舉行。
2007年9月9日簽署於中華民國(台灣)臺北。
中華民國(台灣)總統陳水扁 史瓦濟蘭王國國王
恩史瓦帝三世
布吉納法索總統龔保雷 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
共和國總統梅尼士
馬拉威共和國總統莫泰加 甘比亞共和國副總統賈莎迪
除了上述「台北宣言」內容之外,布吉納法索總統龔保雷建議成立非洲友台協會,以增進非洲與台灣的友誼、擴大非洲國家對台灣的支持。他的建議獲得與會元首的贊同,並作為台北宣言的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