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6年08月24日
副總統出席國際扶輪社3520地區11分區8個扶輪社聯合例會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下午出席國際扶輪社3520地區11分區8個扶輪社聯合例會發表專題演講,題為「從全球化的角度看『台灣與世界』的連結及台灣在世界所扮演的角色地位」。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表示,台灣是世界與太平洋的一部分,如果只看台灣海峽,只會看見西進大陸,如以俯瞰來看,則能在全世界發光發熱。她表示,這是一個全球化的世代,不僅旅遊、投資,甚至就業人口也大量流動,先進國家需要藍領階級,而開發中的國家可以將勞工經由運輸到不同的國家;從全球化來看,藉由婚姻血統達到結合,就如聯合國,目前台灣有35萬的外籍新娘,每四對夫妻中有一對是外籍配偶;此外,目前有二十二萬七千多個寶寶是跨國寶寶,也就是說每7.5個寶寶中就有一個是跨國寶寶,由於台灣生活水平高,未來很可能會有「台灣之孫在湄公河長大」的情況出現。
  副總統並指出,全球化是當前國際潮流與熱門話題,包括人流、物流、金流、知識流與科技流等都是全球化重要的一環;她告訴在場賓客,台灣其實是很有希望的,大家對台灣的未來應深具信心,因為台灣是亞洲的樞紐,擁有地理優勢、海陸要衝、戰略優勢,並是物流重鎮,這是國人應同感驕傲之處;另一個指標是全球化指數,在全球化指數方面,台灣第35名、新加坡第5名、中國大陸第51名;台灣在全球化的指標包括:「參與國際經貿」第12名、「民眾和國際接觸」第33名、「網路科技連結」第18名、「國際政治參與度」第62名,副總統說,因為我們不是聯合國的成員,大多數的國家都不承認中華民國,無法參與很多國際事務,所以此項評比不好,總和的成績是第35名。
  此外,從台灣的優勢來看,台灣與日本、韓國及中國,在成長競爭力、科技指標、世界競爭力與新聞自由度各方面評比,都是名列前矛,其中根據世界經濟論壇評比,台灣成長競爭力為世界第5名,高於中國的第49名,韓國的第17名、日本的第12名;科技指標,台灣為第3名,中國則是第64名;世界競爭力排名,台灣為第18名,中國第19名;新聞自由度,台灣被評比為世界第35名,中國則是第177名,由此可見,大家應該對台灣的未來懷抱信心,且台灣在全球評比上「政治權利」、「公民自由」第一級,「言論及信仰自由」滿分,足以象徵台灣是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
  副總統從台灣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指出,台灣和中國的關係若即若離,1887年滿清政府第一次將台灣宣佈為中國的一個行省,她也列舉改變台灣命運的戰爭:甲午戰爭戰敗後,1985年滿清派李鴻章和伊藤博文在馬關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和澎湖無條件永遠割讓給日本,日本因此殖民台灣五十年;之後,二次世界大戰時軸心國戰敗,日本投降,結束對台灣的統治;1949年毛澤東的中國共產黨推翻國民黨,蔣介石撤軍來台;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派第7艦隊協防台灣;這些都是影響台灣命運的遠處戰爭;而北京政府卻以1979年1月1日的美中建交公報、1979年4月10日的美國「台灣關係法」與1982年8月17日的美中八一七公報等打壓台灣,以謊言欺瞞全世界,指台灣是中國一部份,這是相當荒謬的事。
  副總統進一步舉1957年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強調,該決議文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國共和國的一切權利,承認他的代表為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等,但決議文並未提及台灣,但中國常以該決議文証明聯合國承認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分,然而,該決議文只確認在聯合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席位,其中並未提及台灣。第三是所謂的「一中原則」的迷思,目前咸稱美國在1972年的上海公報中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事實上,美國只是認知到當時兩岸領導人都宣稱自己為「中國」,至於1972年的這個認知,是否能夠代表2005年充分享有自由、民主、人權的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十分值得商榷。
  副總統並表示,台灣過去的悲劇就是因為與中國糾纏不清,未來應以全球化的世界角度來詮釋,就民主而言,台灣是世界主流價值的一部份,就高科技實力而言,台灣更是不可忽視的世界發電廠(Power House),因此大家應從世界的角度看台灣。
  副總統最後表示,台灣已經可以起飛,台灣可以給世界一個未來;她呼籲,希望大家能支持政府以台灣的名義加入聯合國,讓世界聽見台灣2,300萬人民的聲音,讓台灣在全世界發光、發熱。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