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6年08月13日
總統接見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法雷歐馬維加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接見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法雷歐馬維加(Eni Faleomavaega),感謝訪賓能於百忙當中訪台參加民主太平洋聯盟第二屆大會,相信將使大會增色、增光不少。
總統表示,法雷歐馬維加主席擔任眾議員以來,此次已是第8次訪台,前7次包括1991年、1993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03年及2005年。對於美國眾議院於7月30日通過第136號決議文,希望能夠解除包括我國總統在內高層官員訪美的限制,相信這是美國不分朝野眾議員的共識,也是2,300萬台灣人民一致的期待與渴望,當時法雷歐馬維加主席為台灣仗義執言,認為美國政府應該與台灣民選領袖對話,總統也藉此機會感謝法雷歐馬維加主席對台灣的友好與堅定支持。
總統指出,雖然美國眾議院第136號決議文對行政部門沒有太大的拘束力,但也代表美國國會共同的心聲,這是最高的民意,應該要獲得行政部門的重視。總統進一步表示,台、美之間有很多共識,也有一致利益,特別在維持亞太地區的和平、安全與穩定,雙方的立場都是一致的,他感謝美國對台灣民主化所作的貢獻,也非常珍惜雙方的友誼,希望細心呵護,不希望因為一些誤會或溝通沒辦法周延,而造成互信的不足。總統也感謝美國支持並肯定台灣的民主,但2,300萬台灣人民有時無法享有充分的民主,如果台灣的民主受到剝奪、限制,對台灣人民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
總統強調,美、中之間有三個公報,其中並未提到美國承認並接受中國所謂的「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的說法;同樣的,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文,短短的153個字也沒有提到「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然而,當2,300萬台灣人民要抗拒並抵制中國這樣的說法時,卻受到不必要的誤會,對台灣政府與人民而言,實在不盡合理。總統表示,在美國的國內法有「台灣關係法」,而不是叫做「中國關係法」;台灣的民眾要去美國旅遊、求學要拿美國簽證,在國籍欄上填的是:台灣(TAIWAN),既然美國給台灣人民的簽證在國籍欄是寫上「台灣」,為何我們今天要以台灣的名義希望參與國際社會,反而要受到不必要的打壓。
總統指出,在國際社會上,中華民國這個國號不能用也不能改,全世界包括美國在內都稱我們為「台灣」,但我們要叫我們自己「台灣」,反而會受到打壓,這是非常匪夷所思的地方。總統表示,他曾針對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公投一事就教於前美國國務院副助理國務卿薛瑞福,到底美國政府是反對這項公投的哪一點?是反對台灣加入聯合國?是反對以台灣名義?還是反對台灣進行公投?結果前副助理國務卿薛瑞福表示美國不是反對公投的形式,而是反對公投的內容。總統說,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投縱使通過,也不等於台灣可以馬上成為聯合國的會員國,還是要按照聯合國大會、安理會相關程序與議事規則,中國仍對台灣的入會享有否決權,但我們希望把2,300萬台灣人民加入聯合國的強烈意願,能以台灣名義加入而不涉及國號的改變,這樣的聲音讓全世界都能聽見、能重視2,300萬台灣人民的渴望。
總統表示,他提及這個嚴肅課題,是要告訴訪賓這是人民的聲音,不是他個人的意思,美方一再把台灣人民共同的強烈意願、期待與渴望,矮化、窄化成好像是總統一個人的事情,因此,他希望以這個議題就教於法雷歐馬維加主席。
法雷歐馬維加主席除感謝總統撥冗接見、轉達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藍托斯對總統的問候外,並推崇總統對台灣民主深化的貢獻與努力,他深信台美友誼一定會繼續維持,也期待未來雙方有更良好的溝通管道,他也會將總統的想法帶回去與眾議院的同僚分享,並將這個議題納入即將於下個月召開的公聽會進行研討,把台灣政府及人民的心聲完整呈現。
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主席法雷歐馬維加下午由外交部次長楊子葆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