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下午主持犯罪矯正教化檢討座談會,與相關單位代表就更生保護、矯正教化、受刑人再犯、毒品及社會關懷等面向問題進行討論。
副總統首先表示,總統根據憲法所賦予的減刑權力和依據赦免法,在本年4月24日對外宣示於解嚴20周年時實施全國性減刑,並由法務部研擬相關辦法,立法院也於6月15日三讀通過中華民國96年罪犯減刑條例;法務部自7月16日起,共釋放11,478位受刑人,據統計從7月16日至7月30日期間,共有30位受刑人再次犯罪,其中最令人遺憾的是台大謝煥儒教授不幸被一位減刑犯人暴力襲擊致死,引起國人高度震驚。
副總統指出,此次因減刑出獄的11,478受刑人中,43.4%是毒品犯;16.8%是竊盜犯;5.5%是公共危險犯;5.2%為暴力犯,其他罪犯則占13.2%;副總統表示,總統依據憲法及赦免法的規定行使減刑,是希望讓微罪輕刑、誤觸法網的受刑人能提早返回社會重新做人,一方面也希望減少各地監獄人滿為患的顧慮,立意良善,然而執行以來因一些案件的發生,引起國人重視,也有人提出檢討全面減刑功效之必要性。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法務部原研擬一年以下才是減免的範圍,但立法院卻為特定人士放寬為一年半,其中從一年刑度擴大至一年半的減刑對社會治安產生什麼危害,是大家所關心的;一時之間有11,478受刑人走出監獄重返社會,使得更生保護面臨極大挑戰,對實際執行是否經得起考驗,而今後應如何從公部門至私部門全體合力協助更生保護工作,是大家共同關切的議題;她也呼籲相關單位應對此次提早大規模由監獄走回社會的受刑人中,是否有身染重大傳染病,包括愛滋病等,提出防範措施。
針對減刑受刑人出獄後的生活狀況,法務部、警政署、衛生署相關單位皆表示,會定期追蹤與協助,輔導更生人儘早適應與融入社會,並降低對社會治安的負面影響;與會學者也建議在輔導更生人上可從法制上修法,輔以全方位輔導措施,使社會不心存懷疑、恐懼,能更接受減刑人。
副總統在聽取各單位代表意見後表示,減刑有其功效,惟應有更周全的配套措施,政府可在法制上進一步檢討,除肯定民間機構的協助,她更指出,在更生保護支援方面,應幫助更生人找到生活重心,恢復其基本尊嚴,減低再犯率;她也指出刑案被害人與犯罪人的關係如何加以調和,化解對立,至於疾病防治方面,相關單位應更密集關注、追蹤,希望藉此座談會可以產生有效的共識,提供政府與民間團體參考,使重回社會的受刑人能開創新的人生,並保障社會大眾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