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6年07月15日
總統偕同副總統參加「解嚴20週年民主運動影像展暨郵票發行揭幕典禮」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偕同呂副總統秀蓮女士在總統府參加「解嚴20週年民主運動影像展暨郵票發行揭幕典禮」,除致詞外,並參觀設於總統府台灣虹廳內臨時郵局解嚴20週年紀念郵票的發行及一樓迴廊的「解嚴20週年民主運動影像展」。
總統表示,2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87年7月15日,迫於國內外的情勢及民主的潮流,桎梏台灣人民38年、全世界最長的戒嚴令終於宣布解除。從美麗島事件、風起雲湧越禁越蓬勃的黨外雜誌、黨外編聯會、黨外公政會、民進黨的創立、519反戒嚴綠色行動等各類爭取民主自由的運動,一路走來,匯集了人民強大的力量,包括許多民主前輩因而犧牲、坐牢,終於寫下歷史的新頁,邁向新的民主里程。
總統致詞內容全文為:
2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87年7月15日,迫於國內外的情勢及民主的潮流,桎梏台灣人民三十八年、全世界最長的戒嚴令終於宣布解除。從美麗島事件、風起雲湧越禁越蓬勃的黨外雜誌、黨外編聯會、黨外公政會、民進黨的創立、519反戒嚴綠色行動等各類爭取民主自由的運動,一路走來,匯集了人民強大的力量,包括許多民主前輩因而犧牲、坐牢,終於寫下歷史的新頁,邁向新的民主里程。
而在解嚴之後,中國國民黨政府還想利用另一套國安法限制民主人權的發展。自由時代雜誌創辦人鄭南榕為了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在1989年自焚殉道;而野百合學生運動要求廢萬年國代、召開國是會議、總統直選;而新國家運動以廢除刑法一百條、爭取民主為訴求;反五輕、反六輕、反核的環保運動;回復客語、原住民的還我土地運動;爭取婦女、勞工權益等社會運動,一波又一波向威權體制衝撞,終於成就公元2000年的政黨輪替與政權和平轉移,讓台灣的民主發展又向前邁進一步。
民主進步黨政府執政後,繼續秉持追求民主進步的理想,一步一步深化與鞏固台灣的民主與台灣主體意識。2002年我們勇敢說出海峽兩岸台灣、中國「一邊一國」;2003年完成公投立法;2004年舉辦第一次全國性公民投票;2005年完成公投入憲、廢除國民大會;2006年終統、廢統,把自由選擇台灣前途與命運的權利完全還給台灣人民。這些都是我們對民主、自由、和平、人權的堅持,也是我們對家鄉、對後代子孫的承諾、更是我們對曾經為民主自由而犧牲的前輩、先賢們最好的交代。
接下來,今年2007年,我們要推動以台灣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讓台灣人民能夠自由而有尊嚴地參與國際社會,而不是被國際孤立。我們一定要繼續努力,為建立台灣成為一個正常、完整、美麗進步又偉大的國家打拼。
感謝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以及台灣郵政公司舉辦「解嚴二十週年民主運動影像展暨郵票發行」這麼有意義的活動。總統府曾經是戒嚴時期打壓民主的最高權力機構,而今天在總統府的大禮堂展示民主運動的影像,真的讓人非常感動,這也是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從這些影像當中,我們看到了許多勇敢的台灣人的面貌,大家不怕流血、流汗,不怕被打、被關,前仆後繼,爭取台灣的民主與自由。我們還可以看到當年許多民主鬥士受傷、流血、坐牢的身影,包括已經過世的信介仙、創黨主席江鵬堅、政治頑童盧修一等等,還有更多的街頭無名英雄,挺身而出,為台灣的民主人權奮鬥。
當時為了記錄這些珍貴的歷史現場,也為了突破受到當時政府控制的主流媒體偏頗的報導,這些攝影記者背著十幾公斤的攝影器材,穿梭在各個抗爭運動的場合,許多人被水柱沖傷、被警棍打傷、甚至敲壞攝影器材,冒著極大的勇氣與生命危險,以紀錄當時不公不義的政治打壓,以及街頭運動民主鬥士的血翩C
所以今天我們也特別邀請了這些打不倒的攝影勇士們,到總統府來,與我們一起為這個影像典禮開幕。他們一直站在民主運動的第一線,為我們記錄最珍貴的歷史。在此,我們要特別向他們表達歡迎與感謝之意,並代表政府與人民向他們致敬:感謝這次的策展人劉振祥先生,他也是當時自立報社的攝影主任,還要感謝邱萬興先生、潘小俠先生、謝三泰先生、宋隆泉先生、侯聰慧先生、葉清芳先生、黃子明先生、余岳叔先生、曾文邦先生、蔡明德先生、許伯鑫先生,還有綠色小組王智章先生、李三沖先生、林信誼先生,再一次請大家用最熱烈的掌聲向他們致敬與感謝。
另外,由台灣郵政發行的解嚴二十週年民主運動影像郵票,也在今天首度發行。台灣人民爭取自由、民主的重要歷史,將透過郵票的發行,送到台灣與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來分享我們民主的驕傲,並傳達自由的精神。
本人也要誠摯地邀請全國的民眾,特別是曾經為台灣民主走上街頭的鄉親朋友,帶著大家的父母、大家的孩子來到總統府,一起看著我們所走過的民主之路,當年在酷毒的熾熱豔陽之下,在冰冷的寒夜當中,那些一步一腳印推動民主改革的歷史篇章。這是我們台灣全體人民共同的歷史記憶,也是我們最珍貴的資產,更是我們最光榮、最驕傲的民主印記。
稍早,副總統致詞時則表示,在總統府紀念台灣實施解嚴20年,具有相當意義,因為台灣戒嚴38年,很多人家破人亡、犧牲青春歲月,然而20年後,民主進步黨能當家作主,更在總統府舉行紀念活動,則是「不幸中的大幸」。
副總統指出,1949年5月19日國民黨政府在台灣實施戒嚴,進入黑色519時期,1986年5月19日民主先進在台北龍山寺發起活動,則是綠色519,從黑色519進入綠色519,這段數十年的時間無疑是大家心中共同的黑暗記憶。直到民國1987年7月15日解除戒嚴,數以萬計在那段時間受到無情壓迫的人民終於得到政府的賠償,隨後在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文建會、國家檔案局、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合作下,共同選出戒嚴時期10大冤案,讓國人更進一步瞭解戒嚴對台灣人民造成的傷痛。
副總統表示,10大案件不同時代,代表了不同意義,在解嚴20週年的今天,全國各地火車站同步展開紀念展,將當時民主先進勇敢走向街頭的歷史畫面展示在民眾面前,意義非凡,而她當時成立的「拓荒者出版社」也扮演了相當角色,尤其在延續台灣歌謠方面,有深刻的努力及付出。她回憶,國民黨政府在戒嚴時期禁唱台語歌曲,但是台灣歌謠如此美麗的曲詞如何能就此接受禁止命運?基於這樣的理念,副總統當時認為,只要有台灣心台灣情的民眾聚在一起,大家應該以優美的台灣歌謠讓彼此更加緊密團結,因此她在邱垂貞先生等人的協助下共同整理台灣歌謠,並將之帶進群眾民主運動,經過一段時間蒐集,總共集結100張唱片,沒想到在高雄事件中被查禁沒收,原本以為這些歌謠就此石沉大海,沒想到日後有人告訴她這些歌謠早已傳唱海內外,令她相當驚訝與感動。
副總統告訴現場與會者,昨日凌晨她才從訪問中南美洲僕僕風塵回國,在訪問巴拉圭共和國期間,接受國際媒體訪問,期間有人問及:巴拉圭歷經34年軍事統治,當時中華民國政府支持巴國軍事政府,為何至今中華民國仍未向巴國人民致歉?副總統義正辭嚴答覆,台灣也歷經38年戒嚴,我們同樣經過長時間的集權統治與傷害,因此歷史的傷痛不能遺忘,曾經遭受集權領導的台巴兩國應該共同惕勵與反省。此外,在是場訪問中,巴拉圭籍記者也告訴她,原本巴國有一條蔣介石路,但因為獲知台灣正推行正名運動,因此,他們也將把蔣介石路改名,副總統有感而發表示,台巴兩國,一個經歷38年戒嚴,一個經過34年軍事集權,共同的歷史創傷,應該手牽手、心連心,一起努力,讓民主自由更加發揚光大。
副總統期勉,全體國人心手相連,一起灌溉民主花朵,因為民主花朵是無數民主先進的淚水與汗水栽培而成,大家一定要持續努力,讓民主花朵愈開愈旺盛,讓民主的光芒照耀你我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