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下午應中正大學之邀,發表題為「世界的台灣」專題演講。
副總統首先期勉同學們應以全球化的視野看待台灣的環境與未來發展,副總統認為,全球化有許多不同的內涵,包括人流、物流、金流、資訊流與價值流,而全球化所帶來的最大後遺症則是全球財富嚴重不均,近10年來有50個國家的平均所得不增反減,全球還有3億的赤貧人口每天生活費不到1美元。這都是由於產業失衡所導致的就業失衡,進一步產生所得失衡,全球財富自然失衡,因此,強國愈強、弱國愈弱。
在全球化的衝擊之下,台灣究竟如何自處?對此,副總統提出「東望太平洋,經營兩岸新關係」的思維,她表示,台灣應該善用地理與人才的優勢,台灣的面積大概佔世界的萬分之一、人口2300萬,佔全球人口萬分之367、海岸線約佔世界400分之1、海洋魚類2500多種,佔全球的十分之一、珊瑚則佔全球的三分之一;台灣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恰好在全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以及全世界最大的歐亞大陸交會點,所以小小的台灣成了世界重要的海洋資源,便注定了台灣是一個海洋的台灣。台灣不但是全球最大海洋與最大陸地的交會點,同時也是東北亞和東南亞的中心點,台灣掌有最好的戰略優勢,台灣海峽每天有400艘來自不同國際的船隻自由通過,天空上每天有350架的國際飛機往來。此外,台灣有極高的教育水平,IC產品聞名全球,共有42項產品佔世界市場佔有率的前3名。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統計,副總統表示,台灣的成長競爭力為全球第6名,全球競爭力則為第13名,表現相當亮眼,但副總統也提出另兩項值得注意的數據給同學們參考,她指出,在全球化指數方面,台灣排名世界第35名、新加坡第5名、中國大陸第51名;全球化指標評比內容中,台灣展現的成績為:「參與國際經貿」第12名、「民眾和國際接觸」第33名、「網路科技連結」第18名、「國際政治參與度」第62名,因為我們不是聯合國的成員,大多數的國家都不承認中華民國,無法參與很多國際事務,所以此項評比較為落後。在全球幸福指標方面,全球人民的幸福滿意度包括人民的健康、財富的平均、教育程度、人民對社會國家的認同感、對土地、生態、景觀及日常生活水準的滿意度。最幸福的國家第一名是丹麥,第二名是瑞士,第三名是奧地利,第四名是冰島,第五名是巴哈馬,台灣則為第68名、中國大陸第92名。顯見,台灣在全球化指標及幸福指標還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
最後,副總統也期勉大家發揮3B精神-運用大家的智慧與頭腦(Brain)、創造屬於台灣的品牌(Brand),進一步讓台灣成為與世界接軌的橋樑(Global Bridge),讓台灣創造屬於自己的主體性,成為真正「世界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