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6年06月08日
副總統出席「2007財務會計與租稅實務國際研討會」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至義守大學出席「2007財務會計與租稅實務國際研討會」,除預祝研討會順利成功,也勉勵與會同學未來貢獻所長、回饋社會。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表示,會計可以說是越來越國際化、也越來越透明化的國際語言,在台灣面對全球化衝擊的此刻,需要做很多準備,包括語言、國際觀、專業知識等,而會計準則也必須符合國際水準,因此義守大學召開這樣的研討會,讓來自不同國家的專家學者共同分享經驗,希望同學們掌握機會、好好學習。
  副總統指出,從全球化的觀點而言,讓我國的會計準則與全球接軌是政府的重要政策,而這段時間公私部門也做了許多努力,如我國的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經過長期研究後,於民國93年7月1日參考國際會計準則第36號公報,而訂定、發布了財務會報準則公報第35號,所謂「資產減損之會計處理準則」,並於94年1月1日正式實施。所謂35號公報規範的是世界公認的會計準則,內容包括:企業應該在資產負債表的日評估是否有跡象顯示資產可能發生減損,當有減損跡象存在,即應將資產可回收金額低於帳面價值部分認列為減損損失。以後年度資產價值如有回升,除商譽外,亦可於原認列損失範圍內認列回升利益。
  副總統說,之所以要有會計制度,是為了建立完善的會計監理功能,讓所有的會計資訊需求者都有公平獲得知的權利,也使企業的會計資訊能夠透明化,明確界定會計資訊供應與需求間的責任,讓權責相符。以通用語言而言,會計就是一種良心事業,會計人員要對老闆與股東負責,帳目要真實,符合社會的公平正義,如果大家不遵造基本原則、玩數字魔術的話,那就會出問題。副總統也以力霸案為例指出,檢調單位破天荒約談好幾百人,其中107人被起訴,絕大多數是會計人員,非常令人遺憾,希望大家可以從中得到應有的啟示與檢討。副總統認為,會計人員除了專業以外,還必須符合職業倫理與良心標準,才不至發生弊端、甚至金融風暴,而個人也不免牢獄之災。
  最後,副總統也勉勵同學們把握學習機會、充實自我,日後出社會除了發揮會計專才,也不要忘了回饋社會。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