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1年08月23日
總統出席總統文化獎得獎人紀錄影片展首映典禮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晚間出席總統文化獎得獎人紀錄影片展首映典禮,總統大約於晚上七時從官邸出發步行至典禮會場,途中並參觀「布袋金光戲野台」的裝置藝術作品,及經過一顧、二顧、三顧等三個門楣,以「三顧茅廬」的進場方式,彰顯對「總統文化獎」得獎人的最高敬意。之後,並在充滿創意的會場上應邀致詞及觀賞紀錄片。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晚,阿扁懷著高興的心情,踩著輕鬆的腳步,從官邸步行到文化總會,一路穿過了感覺熟悉親切的竹棚架,中途也觀賞了「三顧」的表演活動,最後來到這個充滿了創意和新貌的會場,和大家一起參與「長流----總統文化獎得獎人紀錄影片」的首映典禮,及「布袋金光戲野台」的展出。
時間過得很快,阿扁兼任文化總會會長即將屆滿二年。阿扁在總統就職時即宣示「文化台灣、世紀維新」的政策主張,希望在台灣政治民主化後,為社會注入深厚優質的文化內涵,打造一個具有高尚國民心靈素質的幸福新社會。兼任文化總會會長後,阿扁更期許文化總會因應時代變化而重新轉型定位,真正扮演起「文化台灣」的行動實踐者。
文化總會要扮演起「文化台灣」的實踐者,首要工作就是「走入民間、融入社會」,近兩年來,文化總會在角色定位與活力展現上,已一步一步走出了自己的路。
還記得今年四月在文化總會會員大會上,阿扁曾進一步提出「軟體創造」與「空間再造」的轉型期許,希望結合資訊時代的新科技與當代文化的新創意,從「網路文化世界」與「空間文化環境」兩方向來建設「文化台灣」。從今晚這個結合「影展」與「美展」的活動現場,我們可以初步看出,文化總會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已經把「軟體創造、空間再造」的藍圖,化為一波波真實而富有創意的行動。阿扁也很高興我們文化總會會址空間再造所推出的第一檔文化活動,就是去年第一屆總統文化獎得獎人紀錄片的展演。文化,就是生活;總統文化獎的設立,目的在表彰台灣當代社會中平凡而偉大的人文典範,它涵蓋了社區總體營造、社會服務、族群和諧與國際兩岸和平、環境生態保育,以及文藝創作等不同文化層面,也是「文化台灣、世紀維新」理念具體落實的第一項指標。
今晚即將首播的四部紀錄片,結合了文化總會的精心策劃、企業界的真心付出、專業藝術家的真情投入和公共電視的全力支持。影片中,我們將看到宏揚大愛的釋證嚴法師,投入族群和睦運動的林宗義博士,致力研究閩南戲曲和閩台方言的吳守禮教授,集結族群力量打造理想文化家園的鄒族「山美社區發展協會」。如果說,「總統文化獎」是對於台灣社會文化中一種美好事實的發現和肯定,那麼,「長流」四部紀錄片的拍攝與公開播映,就是要把這些美好的事實,透過影像的紀錄和詮釋,讓更多人分享。
誠如文化總會以「長流」為這四部影片所下的註腳,阿扁相信,總統文化獎得獎者在台灣文化發展史上所體現的意義,必將生生不息,歷久彌新;而「長流」四部影片所見証的人性光輝,透過公開播映和流傳,必定可以讓我們對「文化台灣」的願景有更多的信心和期待。
在此,阿扁要對文化總會諸位同仁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致力打造「文化台灣」願景而表現的創意和活力,表示謝意和嘉勉。同時,也要特別感謝的是,這一系列文化創意工程的召集人、也是文化總會副秘書長林曼麗教授,贊助影片拍攝的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此次展演的東元與夏寶兩公司,「長流」影集的策劃人陳儒修教授與製片總監黃明川先生,以及為我們留下如此真誠的影像筆記的蕭菊貞、顏忠賢、朱賢哲與陳芯宜四位導演;另外,就是規劃本次影展呈現方式、讓文化總會空間改造計劃踏出了第一步的藝術家顏忠賢和策展人石瑞仁先生。
「文化台灣」,可以說是台灣世紀維新的希望工程,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文化總會的轉型與努力,也需要大家的支持與鼓勵!身為文化總會會長,阿扁要告訴大家,空間再造後的文化總會,今後將是大家的「好厝邊」,大家的文化空間;文化總會的文化空間,也不會侷限於會址,它將走入社區,融入社會。阿扁要以主人身份歡迎「厝邊頭尾」相邀做伙逗陣來參加文化總會的各項活動,參與文化創意的想像與交流,共同為「文化台灣」而打拚努力!
再一次謝謝大家的努力和付出,希望這次結合了「美好的事實」與「弘遠的期望」的活動,和這個充滿了人文、創意與美感的夜晚,能帶給台灣文化更燦爛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