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6年05月11日
副總統出席「2007台灣觀光發展趨勢與行銷國際學術研討會」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前往開南大學出席「2007台灣觀光發展趨勢與行銷國際學術研討會」,並致詞。
  副總統表示,她是全國各縣市觀光產業聯盟盟主,起因於當初「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後,除了房屋倒塌、家破人亡的災民之外,其實還有許多依賴好山好水維生的觀光產業業者也成了災民,因為大家當時只要一想到南投,就擔心交通不便或土石流,因此當地的觀光景點乏人問津、十分蕭條。所以,她深刻體認觀光業界與天氣、天然災害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更下定決心協助業者重振觀光產業,除了邀請中部觀光業者舉行研討會,更促成中部觀光產業結盟,漸漸的一步一腳印,後來許多縣市都有類似結盟,發生問題時,也常常請她去。副總統指出,她非常瞭解觀光在未來人類社會的重要性,藉由人員的流動與消費,除了可以縮短城鄉差距、貧富差距,此外,觀光產業也是最划得來的外交資源,尤其台灣外交處境艱難,純粹的正軌外交要花政府不少錢,但若是推動觀光產業,則是請別人來消費。
  副總統也提出一些數據讓大家參考,行政院目前有「觀光Double」計畫,希望在2008年時,來台觀光的旅客可以從260萬突破到500萬,去年來台訪客有352萬人,純粹觀光者佔其中40%,約130萬人。而去年來台觀光的客源中,日本人約116萬,佔最多數,港澳43萬人,美國39萬4千多人,韓國19萬6千人,新加坡人雖不多,但也有18萬5千人,歐洲則只有17萬6千人左右。從數據上分析,副總統認為在亞洲地區中,應該開發更多韓國觀光客來台,以全世界而言,歐洲國家也是政府應該努力的方向。她強調,政府應該要有新思維,所謂觀光必須多元化,必須是「文化」而不是「風化」,一字之差代表國家的品味,這也是值得大家思考之處。
  針對中國觀光客來台議題,副總統表示,政府也期待中國觀光客可以來台,但延宕的原因是對方想透過觀光來侵蝕台灣主權、達成統戰目的,因此中國不願意與台灣官方談判,當業界談妥專業技術面問題後,必需升高到政府與政府談判時,中國即開始從中作梗,這顯示與中國交往無一不是政治。副總統以奧運聖火路線為例指出,中國刻意安排聖火路線由日本至韓國,跳過台灣,前往越南後繞回台灣,再經由香港、澳門進入中國大陸,目的就是藉著廣受國際矚目的聖火傳遞,故意向全世界宣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一個陷阱,我們無法接受這樣的安排。儘管如此,她還是希望能以柔性思維開啟兩岸關係,所以她支持在全球化趨勢下,歡迎全世界觀光客來台,更歡迎中國優質觀光客來台。
  副總統指出,去年中國有3600萬觀光客到世界各國觀光,希望其中的1%可以來台,因為台灣很小,必須有特別考量,進行總量管制,既然如此,我們希望儘量吸引高水平的觀光客來台。副總統也再次與大家分享觀光「HBC」計畫,以台灣本身的科技優勢,吸引更多中國觀光客來台消費。所謂H指的是「HEALTH」,代表我們的觀光可以提供健康檢查服務;B指的是「BEAUTY」,現在生物科技十分發達,大家都要追求青春美麗,如果我們的觀光業可以提供這項服務,應該可以創造相當的產值;C指的則是「CULTURE」,讓中國觀光客更瞭解我國文化。
  副總統進一步表示,桃園縣風光明媚、人文產業豐富,加上國際機場帶來的便捷交通,許多條件都非常優越,因此,她希望能推動桃園成為「多媒體文化產業園區」,除此之外,南崁新市鎮中有一塊地原本打算成立流行音樂中心,但因為文建會評估桃園縣暫時不適合興建,副總統認為這個精華地區可以考慮成立「創意產業發展暨展售中心」,以精緻方式展售台灣特有的法藍瓷、木雕、交趾陶及原住民藝品等,並讓藝術家、設計師進駐,讓他們能盡情發揮創意,如此一來,觀光客可以很便利地在這個地方採購具有台灣特色的藝品,為台灣創造更多觀光產值。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