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6年04月28日
副總統出席日華和平條約簽訂55週年記者會
在日華和平條約簽訂55週年的今天,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上午特地在當時簽約的歷史建築物-台北賓館-召開記者會,說明條約簽訂的緣由,並就台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作精闢的解析,期勉國人共同努力,讓台灣不僅是台灣人的台灣,更能成為世界的台灣。
副總統致詞內容為:
55年前的今天,在這一棟歷史的大樓裡進行了一件對台灣命運有重大改變的事情,儘管全國的政府與人民與幾乎忽略了,但我要藉此機會呼籲國人同胞多深入了解台灣的歷史。
這幾天的熱門話題之ㄧ是奧運聖火的路線,關鍵點是相關單位原先似乎並不反對聖火從第三國進入台灣然後直接到中國,直到4月20日才驚覺不對勁,要求聖火進出台北都必須經過第三國,北京主辦國安排的路線是─聖火經過東京,再飛漢城、河內胡志明市,然後到台北、香港、澳門,最後到北京。從文字上來解釋,原先是聖火進或出台北只要有經過第三國就可以,但是後來更改為進或出台北皆須經過第三國,一字之差影響很大,這便是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正視這個問題的原因。
中華人民共和國從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政權後,不僅和中華民國爭誰代表中國,同時也爭台灣的主權歸屬何方,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張是─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推翻了中華民國,因此繼承其所有;台灣根據1943年的開羅宣言,是歸還中華民國,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理所當然接收中華民國在台灣的主權。其不斷以此說法向全世界宣示台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有,而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無論是過去的國民黨,或已執政七年的民進黨,都未能提出明確且令人信服的說法,致使不僅國人同胞無所適從,甚至國際社會也混淆不清,只有在這一次的奧運聖火路線上,主政單位才試圖想要做一些努力;如果一開始主政者便清楚了解台灣歷史與法律地位的關鍵事實和歷史文件,很早之前便可以向國人及國際社會說清楚。
55年前的今天在台北賓館由日本外相河田烈和中華民國的外交部長葉公超共同簽訂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證明由蔣介石所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完全接受舊金山和約,因為詃約第二條明白承認1951年9月8日在美利堅合眾國舊金山市簽訂之對日和平條約第二條:「日本國業已放棄對於台灣及澎湖群島以及南沙群島及西沙群島之ㄧ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這表示日本無條件放棄了台灣、澎湖及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權力、權利名義與要求,此條約也與開羅宣言形成對比。
1943年10月1日於埃及首都開羅由蔣介石、羅斯福、邱吉爾三巨頭共同會商後達成初步共識,中、美、英三國的宗旨是要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佔領之所有島嶼,即日本在中國所竊取的領土,如滿州、台灣及澎湖群島等應歸還中華民國,相對於55年前的今天在這裡,中華民國跟日本所簽訂的和約及開羅宣言所發表的和約,其最大不同是開羅宣言明確指出台、澎歸還中華民國的共識。
1951年9月8日的舊金山和約有52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家,但是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及撤退到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都不許參加,因當時已產生誰代表中國的問題,為排除此一干擾,便決定雙方都不參加,52國中只有3國親中共,其餘49國皆簽署舊金山和約,其第二章第二條簡單而明確指出,日本放棄台灣及澎湖群島之ㄧ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55年前簽訂的日華和約確認了舊金山和約,這也說明蔣介石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於55年前的今天所簽訂的日華和約同意放棄開羅宣言,也放棄主張台、澎應歸還中華民國。
為何舊金山和約沒有將開羅宣言這幾句話放入?第一、開羅宣言發表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英兩國急著結束在歐洲的戰爭,所以希望中國在大陸拖住日軍,因此蔣介石的提議讓美、英輕率的同意,這文件並非是公約,而是三國元首會談後寫成的一個紀錄,沒有當場簽署為公報,開羅宣言在台灣的教科書中似乎是台灣前途非常重要的歷史文件,但當時華府、重慶及倫敦三方只各以新聞公報的方式發表。
台灣的教科書中常出現開羅宣言,卻很少提到舊金山和約,也沒有說到日華和約的實質內容,主要是國民黨政府一直以開羅宣言中日本必須將台、澎交還中國作為統治台灣的理論基礎,這個主張便提供給中華人民共和國另一個主張的基礎,其認為既然中華民國已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推翻,便應繼承中華民國所有,且依據1943年的開羅宣言內容,日本歸還中華民國的台、澎應為1949年推翻中華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接收;55年前的今天蔣介石與日本正式簽訂的和平條約完全根據舊金山合約,當時舊金山會議不許國共代表參加,但授權日本事後選擇北京或台北的政府簽訂,時值美國對中國發動韓戰,美國自然不希望日本和北京當局簽訂和約,而日本也認為八年抗戰的交戰對象是蔣介石,當時聯合國剛成立,蔣介石所領導的中華民國仍是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日本便選擇與台北簽訂和約。
因此,任何人都不應再主張開羅宣言有法律效力,而中華民國的國民黨政府既已簽訂日華和約,也不應再欺騙國人,要向全世界表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10月1日才建立,如要繼承,只能繼承中華民國1949年以前所有,當時的中華民國在大陸,不能夠繼承中華民國後來在台灣的一切,要讓全世界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在大陸,而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是當時被推翻後到台灣的一部份人,經228事件台灣人民的抵抗無效後,漸形成佔領且取得台灣的主權,絕不是因為開羅宣言的關係。此論據可以徹底切割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主權的要求,因其除以此繼承論外,找不到任何國際公法、規章可主張其在台灣擁有主權。
如果無論是舊政府或新政府主政者能夠在更早的時候掌握這一點,有效的利用宣傳,讓全世界知道,台灣便不會有目前的困境,更不會產生聖火路線的問題。因此要領導國家的人應有正確的歷史觀,如果一知半解、人云亦云,如何正確領導台灣;過去幾十年來,台灣的命運一直遭人扭曲,主政者也沒有解釋清楚台灣的定位,加上國人對國家定位的看法也分歧,要如何取得全世界的支持;如要加入聯合國,這個中心點沒抓好,所有的說帖都是含糊其辭。
當初的開羅宣言為何到舊金山和約便被推翻?主要是戰爭結束後聯合國會議才在舊金山召開,並宣佈聯合國憲章,當時戰爭打夠了,不希望國際爭端再訴諸戰爭,才有此國際組織。聯合國憲章的基本精神為:第一、所有爭端都以和平方式處理;第二、因戰爭而引起爭議之領土主權由當地人民決定,不是由交戰國決定。所以舊金山和約推翻了開羅宣言,因開羅宣言擅自決定日本該把台、澎交還給哪一個國家,違反了聯合國憲章的基本精神,因此舊金山和約不許日本或任何一個國家在條約中明文規定該把土地交給誰。
另外,在韓戰爆發前,世界主要國家開始決定要選擇承認在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或是在台北的中華民國,英國很早便決定承認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因1950年6月爆發韓戰,韓戰是中共和越共在背後唆使韓共併吞整個南韓,對抗、排除美國的勢力,而中國大陸已經赤化,美國發現自己應在亞洲建立戰略基地,韓戰爆發前,美國的杜魯門總統表示要保持中立,美國不介入台海問題,韓戰爆發後,杜魯門馬上宣布台灣法律地位未定,便是根據舊金山和約,因此美國才派第七艦隊立即協防台灣,而台灣和中國的關係也更加分離。
論斷台灣的過去,要講台灣的未來,歷史告訴我們,每一次影響台灣命運的重大事件都不是島內的人與台灣本土的事情,也不必然是中國,全因世界的情勢或遠處的戰爭;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滿清政府戰敗,台灣被永久割讓給日本;1945年日本撤出台灣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無條件投降。如果沒有爆發韓戰,美國同樣也會承認北京政權。而美國承認台北中華民國的政權一直到1978年的12月31日,1979年開始便承認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權,放棄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主要是因為美國身陷越戰,為了脫身而與北京謀合。
這四個歷史事件證明了徹底影響台灣命運的都來自國際間的事件,為何台灣無法做自己命運的主人,因為過去沒有獨立自主的力量參予國際事務,在國際上產生影響力。二次世界大戰時台灣毫無戰略地位,但當共產世界在亞洲建立,便凸顯出台灣的戰略地位,今後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能否擺脫被人操弄、出賣的命運,關鍵點是領導人是不是能讓台灣和世界接軌,若一心一意以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或認為關起門來,台灣人民就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這都是不懂歷史、不懂歷史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