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6年04月20日
總統以「團結是我們唯一的選項—一時的對手不該成為永遠的敵人」為題呼籲團結的重要性
  在明(21)日民進黨四位總統初選候選人第二次政見發表會舉辦前夕,陳總統水扁先生以「團結是我們唯一的選項—一時的對手不該成為永遠的敵人」為題,再次呼籲團結的重要性。
  總統聲明全文如下:
團結是我們唯一的選項—
一時的對手不該成為永遠的敵人
  2000年與2004年總統大選,阿扁在全黨同志一致支持之下,沒有經過初選的程序獲得黨內的提名,之後集合所有的力量,奮力一搏,才以些微的差距贏得這兩次的大選。證明唯有團結我們才有機會扭轉劣勢,才能化不可能為可能而贏得最後的勝利。
  當然歷史不可能重演,各種主、客觀的形勢也完全不同,但阿扁仍然願意以過來人的身分,期勉四位登記參選的先進同志,光憑任何一個人的力量絕對不足以成事,必須靠全黨同志精誠團結,包括競爭對手及其所屬陣營的支持與相挺,才能為日後的大選開創有利的條件,爭取最後的勝選。
  民主進步黨創黨二十年來,從來沒有一件事情是靠一個人能夠獨力完成的。阿扁曾是台灣有史以來第一位民選的院轄市市長,也是第一位在野黨籍的候選人贏得總統大選,但這一切都是靠每一位黨員同志、每一位熱情支持者,全心全意的輔選、拉票與催票才得來的,個人從來都不敢居功。有四位同志登記參選,絕對不是要把整個黨分裂成四塊,相互抵銷力量。初選的目的在為整個黨挑選出最有勝選實力的候選人或候選人的最佳組合,讓四個人的力量能夠發揮加乘的效果,使一加三能夠大於四,甚至是四的二次方、三次方。團結是所有黨員同志與支持者所熱切期盼的,相信也是大家投下手中神聖一票時唯一的選項。
  今天參選的四位同志,長期為台灣的民主志業犧牲奮鬥,也曾多次經過民意的洗禮,不但是黨內一時之選,更是受到各界高度肯定與敬重的政治領袖。在各自從政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曾遭遇過無情的攻訐、污衊與抹黑,這是我們這一代人,包括阿扁在內所必須承擔的歷史磨難,更是我們矢志追求公平與正義的力量來源。
  四位參選人也曾在不同的時期擔任過政府與黨的領導人,對於各種公共議題,不論是產業發展、生態保育、文化藝術,乃至於兩性平權等,容或有不同的觀點與主張,但對於「堅持台灣主體意識」與「落實社會公平正義」這兩項核心價值的堅持則是完全一致的。而四位參選人在每一個關鍵時刻所做的抉擇,所表現出來的言行,也是基於其政治經驗與判斷,認為是對整個國家社會所做的最好決定,且已受到全體社會的公評,沒有必要因為在野政黨的操作或是部分媒體的挑撥而隨之起舞,阿扁相信公道自在人心,而歷史也會做最好的見證。
  競爭的對手就好像一面鏡子,比較之後才知不足,藉著競選的激盪,積極開闊自我的視野與心胸。任何親痛仇快的言行,不會為自己加分,更不會為所有的黨員同志與支持者所接受,大家不要低估了基層選民的智慧與決心。內部的競爭不應該演變成敵我的矛盾,一時的對手也不該成為永遠的敵人。唯有懂得「讓」才會有所「得」,願意捨棄「小我」才可能成就「大局」。
  當然,最後只會有一位參選人勝出,不可能人人都有獎,但這樣的結果絕對不代表一個人的勝利與另外三個人的失敗,而是全黨的勝利、民主的勝利。有選舉就一定會有輸贏,但如何能做到「競而不破,敗而不離」,將競爭時的鬥志,轉化成相互提攜,彼此護持的力量,在在考驗著四位參選人的智慧與修為。明天將舉行第二次黨內初選的政見發表會,阿扁會再度前往現場聆聽學習,這是在黨員投票前,最後一次接受全體國人同胞檢驗的機會,希望四位參選人把握機會拿出最好的表現,以無私無我、無怨無悔,一心為台灣打拼的精神,以我們對自由、民主與公義的赤誠,積極贏得人民的感動與支持,使民主進步的志業能順利的傳承,帶領我們的國家邁向更光明遠大的未來。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