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1年08月27日
副總統出席「亞太民主合作論壇」午宴並致詞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中午出席「亞太民主合作論壇」午宴,並應邀致詞。
副總統致詞內容為:
能與來自世界各地貴賓共同出席今天的午宴,個人感到十分高興,謹代表台灣人民,敬祝大會順利成功、各位在台訪問愉快。
此次論壇為全球民主領袖們在致力民主、強調人權價值及重申消除所有不公與威權政治的承諾方面,提供了絕佳的討論機會。蘇聯及東歐共產政權的崩潰,已為自由民主與專制獨裁間的強烈敵意劃下了句點,全球超過一百二十個國家推翻了威權或軍事政權,轉而走向政治自由化之路,而在亞太區域內,過去二十年的民主化過程令人深感鼓舞。過去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學者及政治領袖對究竟何種政治生活最能符合人民利益而一直爭辯不休的話題,顯然它的答案已很清楚,那就是,自由和民主已經成為新世紀一股無法抵擋的趨勢。
在世界各個新的民主政體中,台灣確是一個奇蹟。一九八○年代中葉,台灣仍舊處於為時已有四十多年的戒嚴時期,在威權統治下,基本人權被嚴重削減,新聞面臨篩檢,所有反對運動悉遭禁止,使得異議領袖及積極人士不是被關就是被迫流亡海外。當時執政的國民黨政府為維持一黨獨大局面,禁止組織政黨,然而由反對人士強烈推動的民主運動,卻終結了威權統治。一九八○年發生的高雄美麗島事件,當群眾示威遊行轉成暴力事件而導致數百人受傷後,所有反對領袖悉數被捕而審判入獄,然而此舉卻使得反對人士要求更換政府的呼聲獲得進一步鞏固,並吸引了世人對台灣政治情勢關注的眼光。作為僅有的反對黨,民主進步黨為使台灣成為民主政體及達成還政於民目標,立即推動「國會全面改選」及「總統直接民選」。一九九二年,民主進步黨達成了終結「萬年國會」的目標;二○○○年,陳總統與本人搭檔,代表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結束了台灣長達五十五年一黨執政的局面。
本人認為,台灣的政治奇蹟有以下的意涵:
第一,國民黨長達五十五年的統治被在野黨以和平方式推翻,證明台灣人民以智慧迫使列寧式政黨的國民黨改變,先由極度威權轉變成較柔和統治,然後再成為多元而公開的政府,最後再和平交出政權。
第二,儒家思想長期以來被西方國家認為是東方實行專制制度的根基,然而台灣的民主進步黨卻在儒教社會創設了一個異數。
第三,在台灣及中國大陸歷史上,第一次有女性領袖被選為國家的副總統,不僅為台灣兩性平權方面標誌了新的里程,也為全球性別中立政治添增了一個無價的先例。就女權、女性政治領袖及企業家而言,台灣是亞洲最先進的國家之一,我國女性的立法委員、閣員及首都台北市議會議員,分別占其總數的五分之一、四分之、三分之一。
第四,二十三年前的高雄美麗島事件中,本人僅因在國際人權日集會中發表二十分鐘的演講而成為國民黨指控的八位叛亂犯之一,而陳總統則是在軍事法庭中為我們辯護的十五位律師之一,無人料及在二十年後,作為辯護律師之一的陳總統,會與作為被告的本人,肩併肩共同贏得總統選戰而完成台灣首度的政權和平移轉,這個故事極富戲劇性!
公元兩千年的總統選舉是台灣政治史主要里程碑,因為我們終於完成政權的和平移轉,雖然我們持續面對北京的軍事威脅,然而台灣的經驗仍然讓我們對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終將勝過獨裁專制,充滿信心。
過去二十多年來,我們也對此一區域內類似的進展過程感到鼓舞。從美國到印度,由日本至澳大利亞,經由亞太各民主國家更為頻密的連繫,我們看到整個區域內民主的前景確已更為絢麗;然而對亞太各民主國家領袖而言,為建立國際網路以協助鞏固民主價值與保障此區域內所有人類生活與權利,橫亙在前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整合所有的資源與資訊。
然而,植基於共同民主價值的整合,刻在世界其他地方進行中:經過數百年的戰爭與敵意,歐洲的領袖們終於決定擱置岐見,且已組成歐洲聯盟,以促進彼此的政治與經濟關係;從初具雛形的歐洲煤鋼共同體,業已發展到允諾要在歐洲土地上促進民主、經濟繁榮及法治而規模完備的政治共同體,目前的歐盟已有十五個會員國,並準備再接納十個以上東歐及南歐國家的加入。
有了歐盟的先例,幾乎世界各地區也已出現了區域性的組織,並正逐漸擴充或提升功能。除了歐盟本身正準備向東歐拓展外,美洲國家組織已制定美洲民主大憲章,並致力成為美洲自由貿易區;今年非洲團結組織則剛開啟通往非洲聯盟世紀的新葉。這些組織的成立都以會員國所共享的價值作為堅定的基石,若沒有這些根基,相信這些組織在回應會員國人民實際需求時,將極難展現效率。
而在亞洲,我們長期以來一直缺乏在價值觀方面的共識,或許這是我們在區域發展與合作方面落後的主要原因。在全球五個尚存的共產國家中,四個是在亞洲,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寮國、北韓,而亞洲三十九個國家中,仍有十五個國家猶未民主化;此外,亞洲在文化、宗教、語言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異性;然而,在此個人要提出呼籲,大家對民主及人權的承諾一定可以作為一個真正亞太共同體緊密結合的粘著劑,以基本人權的普世標準作為底線,以民主作為基本的政治過程,相信將能大大增進彼此間的溝通、了解與合作。
為配合上述目標,個人一直致力倡導成立太平洋民主聯盟,初步結合太平洋區域內所有民主國家,來共同探討我們所面對的問題。太平洋涵蓋地表的三分之一,正快速成為新世紀最具動力的能量庫,雖有成長中的區域貿易及運輸,然而此區域內公民生命與財產所面臨的威脅卻未稍戢,因為大部分太平洋國家今日仍處於瞬息多變的環境變化、過度捕魚以及因人口成長所引致對有限資源的爭奪中;此外,在未來的數十年,全球的溫室效應甚至威脅若干海島國家的生存。問題的答案在於,太平洋國家能否以人類安全|個人的安全為主要考量|為前提當作基礎,來加強彼此間的合作與協調,相信這樣的概念可用以重新定義國際政治的本質,並取代國家安全而成為全球各國付諸行動的推動力。
作為未來組成太平洋民主聯盟的第一步,本人刻正籌辦二○○二年民主太平洋大會,這項會議訂今年十二月世界人權宣言五十四週年時在台北舉行,議題包括人類安全、民主價值、太平洋發展概況等,希望藉由這項會議的召問來促進太平洋各民主國家的合作,屆時將有超過一百位來自區域內民主社會的貴賓與會,共同分享彼此的經驗與有關亞太區域未來發展的洞見,本人誠摯希望大家能為我們共同的目標鼎力支持。
在建構亞太共同體的過程中,台灣以人權、民主、和平、愛心、高科技等新的柔性文明用以解決軍事對抗危機及避免經濟剝削,穩居領先地位,本人相信,今天的論壇是一個很好的起步,希望大家能利用本次會議使彼此更為熟識,並建立真正而持久的伙伴關係。本人確信,經由大家共同的努力,一定可以達到我們的目標,使亞太地區成為二十一世紀自由、繁榮與和平的一個新中樞。
各位女士、先生,讓我們為友誼、合作、及建立太平洋地區文明此一神聖使命的成功而舉杯互祝。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