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6年03月24日
副總統出席「澎湖論壇」暨「台灣外科醫學會第20屆第2次會員代表大會」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前往高雄市出席「澎湖論壇」暨「台灣外科醫學會第20屆第2次會員代表大會」,並應邀致詞。
  副總統在「澎湖論壇」時與現場與會者就台灣觀光發展廣泛交換意見,她表示,澎湖發展的問題應該要多面向來考量,迎接21世紀,澎湖究竟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需要做前瞻性的規劃。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美國夏威夷的觀光建設不但漂亮而且非常有特色,吸引不少觀光客,但是居住在當地的居民卻很少,因為有錢的夏威夷人都到國外,就如同目前澎湖人口外移一樣,夏威夷島因為提供給全世界的人投資,因而成為目前的風貌。
  是否要將澎湖建設成台灣夏威夷?抑或要推動全球國家發展的幸福指數?副總統表示,這些問題都需審慎思考,因為,有些國家追求經濟發展,有些則追求人民幸福指數的提升,例如不丹,它的民眾幸福指數比台灣高,不丹政府追求讓人民幸福,雖然觀光客可以提昇不丹的國家經濟,但是他們的國王不希望因發展觀光污染環境,以維持原本的幸福與條件,這便是推動建設澎湖需要好好思考的方向。
  副總統表示,澎湖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它是台灣與中國的交接點,從歷史層面來說,滿清、中國政權和海盜要攻打台灣時的第一站必取澎湖,戰略地位無可替代。而澎湖與台灣更是命運共同體,無論是滿清政府因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和澎湖,或是日本二次大戰失敗以「開羅宣言」和「舊金山合約」放棄對台灣與澎湖的主權,在在顯示台灣與澎湖離島不離心。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從台灣與澎湖的地理發展利益來看,兩島皆是東亞的生命線,台灣海峽每天有400艘以上來自不同國際的船隻自由通過,天空上每天至少有350架的國際飛機營運,而澎湖處於台灣海峽中間,強化了其國際性,發展澎湖除了考慮在地性外,也應思考如何與國際接軌。
  副總統認為,澎湖有兩大資源,其一為豐富的海洋資源,另一為特殊的自然景觀,如海產、玄武岩及早期漢人從大陸來台統治澎湖時留下的歷史文物、古老沉船古蹟等;但氣候不穩定,當東北季風捲起,便黑天暗地,但風和日麗時景色怡人,堪稱「雙面嬌娃」,而如何將缺點變成優點則需仔細思量;此外,澎湖人口外移十分嚴重,因為求學、工作、結婚的關係,促使澎湖人口高齡化,目前留在澎湖當地的只有6、7萬人,也是值得關注的事。
  副總統並強調,政府對於澎湖的發展與住民權益維護相當重視,例如,在財政分配方面,平均每個台北市民享有5萬3千元,是目前全台灣最高的,台北縣則一人享有2萬1千元,澎湖的財政分配每人則高達8萬6千元,雖然政府每年對離島地區付出並不算少,但卻仍飽受抱怨,這是政府須要思考,甚至檢討的地方。
  副總統也針對澎湖的建設提出幾點建議,第一是觀光國際化,善用自然觀光資源,開放國際投資;第二是建設海洋生物科技及海產加工區;最後是思考台灣和中國的關係,讓彼此關係正常化,使澎湖能安心的發展走向國際化,跳脫舊思維,讓台灣以海洋立國。
  隨後,副總統出席台灣外科醫學會第20屆第2次會員代表大會致詞,受到在場會員熱烈歡迎。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肯定外科醫生的專業,她幽默地敘述自己4次開刀的經驗,第一次是甲狀腺腫瘤開刀、第二次因乾眼症、第三次是319膝蓋受傷、第四次則是膽結石,每一次都受到醫生很仔細的照顧。
  副總統表示,台灣的外科醫生都受到非常專業的訓練,對病人的照顧不因階級、貧富而有所不同,讓民眾能安心的接受治療,發揮高度的專業素養,值得讚許;她也特別提醒醫師們除了照顧病人,更應照顧自己的身體,同時期許他們除專業造詣外,可以多做外交工作,台灣目前雖然無法加入WHO,但是如果能展現醫學成果,將之與外交結合,讓全世界看到台灣優秀的醫療品質,將會有很大助益。
  副總統也以數據指出,全球化指數方面,新加坡第1名、台灣第35名,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參與國際經貿」方面,台灣第12名、「民眾和國際接觸」層面台灣位居第33名、「網路科技連結」台灣第18名、「國際政治參與度」台灣則名列第62名,因為我們不是聯合國的成員,大多數的國家都不承認中華民國,無法參與很多國際事務,所以此項評比不好,總和的成績是第35名。
  副總統最後表示,人生目標不能僅以賺錢為目的,她一直提倡「四生共榮」,也就是生產、生態、生活與生命,四生並駕齊趨,因為,生產是經濟的基礎,但地球只有一個,如何維護地球環境,更是我們應該關心的工作,此外,生活品質的追求與講究亦是人們的目標,而生命,則是人類繁衍的源頭,大家要愛惜生命,不能浪費、甚至殘害自己,這就是四生共榮的宗旨與目標。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