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6年03月23日
副總統出席「銘傳創校50週年國際大學校長會議開幕典禮」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出席「銘傳創校50週年國際大學校長會議開幕典禮」,並應邀以英文致詞。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祝賀銘傳大學50週年生日快樂,尤其創校校長包德明女士,為女性接受教育開創另一片天空,貢獻良多,令人相當感佩。
副總統指出,在她踏上政治界之前,曾在銘傳大學任教3年,那是段不同的經歷,而長年以來,目睹銘傳大學在培育人材所作的努力與付出,也讓她十分感動。此次該校所舉辦的第二屆國際大學校長會議,主題為願景、融合及解答,甚具意義,她預祝會議順利圓滿,成果豐碩。
副總統表示,21世紀面臨多項挑戰,諸如全球化、科技化、民主化等,其中全球化促進世界彼此互動,但無形中也帶來許多衝突與問題;科技化則讓資訊更加暢通,但同時也引發技術剽竊、以及科技所引起的冷漠與疏離;民主化則讓弱勢族群以及婦女權益獲得長足進步,但新興民主國家所面對的不穩定性及經濟壓力,則也危及他們的生存與發展。
副總統也表示,教育對一個人所產生的影響十分深遠,現今的教育發展比起50年前已有相當不同,而且與全球化、科技化及民主化三項世界潮流習習相關;學校也不再只是累積知識的地方,而是培養學生面對未來挑戰,建立個人特色與價值觀的一大途徑。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高等教育在台灣已有顯著成果,過去10年來,台灣的大專院校由105所增加至162所,擁有高等學歷的人更增加百分之181,她自己也是台灣重視教育發展的受惠者,因為早年她曾在美國伊利諾大學研習,之後又在哈佛大學法學院深究法律,在那段時間,她瞭解到美國的民主與憲政體制,也首度深感婦女運動的重要,因此,學成回台後,即發動台灣的新女性主義運動,獲得熱烈迴響。她走向了政治這條不歸路,期間付出很多、收獲很多,但也為此歷經了6年黑牢歲月,然而她卻堅持往前,因為人權、民主與和平是普世價值,也是她所追求、維護的目標。
副總統也指出,此次會議的主題是願景、融合及解答,對探討教育問題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因為民主化、全球化與科技化讓各國教育發展與國際連結,有愈來愈多不同國籍學府相互合作,不僅達成學術互動,更是文化的交流,她並告訴與會者,由她所倡導成立的「民主太平洋聯盟(DPU)」,結合28個愛好自由民主的國家,為世界民主、和平及繁奉獻心力,期盼在大家共同推動下,這三個宗旨能深植下一代心中,成為世界進步與發展的生力軍。
副總統強調,民主太平洋聯盟正進行一系列活動與計劃,其中包括成立太平洋大學聯盟,期藉促進彼此學術交流,對培養下一代優秀人材能作出積極貢獻。她表示,她一直堅信,教育的目的不是只讓人成為醫生、律師、工程師或政治家,而是在確保這些優秀的醫、法、工程界及政治人材,都能擁有正確的人生與價值觀,發揮人性最真誠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