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6年03月22日
總統參加中鋼第二條熱浸鍍鋅產線試俥啟用典禮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南下高雄參加中鋼第二條熱浸鍍鋅產線(GGL)試俥啟用典禮,為中鋼啟動生產線並參觀生產線及產品展。
  總統致詞時表示,「中國鋼鐵」要「正名」,絕對沒有否定或抹煞員工辛苦努力打拼的成果,而是要一次表達對台灣這塊土地的認同,並貫徹「名實相符」的態度與堅持,怕中鋼被誤會成中國的鋼鐵公司,不想繼續混淆下去。
  總統也強調,他個人對中鋼的正名無特別的成見,如何做由中鋼員工討論,要有區隔,不會混淆被誤認為中國的鋼鐵公司,這是他個人最大的請託。
  總統致詞全文為:
  上週到中龍鋼鐵公司,今天本人非常高興再次來到「中鋼」與各位老朋友們見面,與「中鋼」員工穿同樣的制服,我以中鋼人為榮為傲。「中鋼」在過去是國營事業的模範生,民營化以後更是傳統產業的龍頭公司,對國家各項重大建設的推動,例如「台灣高鐵」與「高雄捷運」的興建都積極參與並給予大力的支持與協助,可以說是政府最好的伙伴、最得力的助手,在此代表政府向全體「中鋼」的工作同仁先進表示內心最高的的敬意與謝意。
  「中鋼」雖然已經民營化,但由於股東的支持,整個經營團隊還是由政府所遴派。自2000年本人擔任總統以來,「中鋼」的營運績效可以用「火紅」這兩個字才能夠來形容。2000年的稅前純益為216億元,2003年「翻兩番」加倍成為451億元,到了2004年更是「翻三番」成長為651億元,等於一年365天,扣除週休二日,每天淨賺2億元。去年景氣差一點減少為476億元,今年依據最新的統計,一至二月份累積盈餘為102億元。未來隨著第二條「熱浸鍍鋅線」的投產,所生產的「熱浸鍍鋅」產品的年產量將由目前的30萬公噸,提高一倍至60萬公噸,使產值增加74億元,在這樣的基礎之上,相信今年的營收一定可以再創佳績。
  公司有賺錢,員工的福利與股東的權益就跟著水漲船高。這幾年員工所領到的各種獎金,差不多相當於10到14個月的薪水,等於做一年賺兩年。而股東權益的報酬率四年來平均為23%至33%,可以說是績優股中的績優股。簡單的講,政府沒有漏氣,沒有辜負全體員工與投資人的期待,始終是謹慎小心、用心經營,用最好的績效來證明政府對拼經濟的決心與努力。在此,本人也要向過去六年多來歷任的董事長,尤其2003年至2005年,經營成績特別亮麗的林文淵前董事長,表示個人誠摯的感謝與最高的敬意,更期待未來在江董事長的卓越領導之下,勞資雙方同心協力,為公司的永續發展繼續打拼,創造更好的成績。
  今天雖然是新生產線的試俥,但我相信有更多的人心裡想的是「正名」的議題。「正名」是政府的既定政策,未來會持續堅定的推動下去,但也希望大家不要把這件事情看得太嚴重,甚至把它複雜化。
  大家知道,過去推動護照加註台灣時,就有人說這樣慘了,台灣的旅客會被抵制,從此大家出不了國門。之前開始發行「台灣郵票」,也有人說慘了,信會寄不出去,結果證明這些完全都不是事實。
  企業改名在國際間,甚至在國內都是非常稀疏平常的事。過去本人在擔任台北市長時,由市政府所經營的「台北銀行」,在馬市長的任內被併購,現在稱為「台北富邦銀行」。台灣第一家五星級的國際連鎖大飯店,「台北希爾頓飯店」,現在就叫「凱撒大飯店」,而與大高雄地區發展有密切關係的「陽明海運」,其前身就是「招商局」,這只是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例子,其他著名企業改名的案例可以說是不勝枚舉,可說是中外皆然。
  企業是營利事業,企業的「正名」當然是在無損員工福利與股東權益的前提之下進行,這一點請大家放心。同樣的,「中鋼」是世界級的大企業,身為「中鋼」的員工大家也要有國際級的氣度與風範,如果有人對「正名」有不同的意見,政府絕對會予以重視並考量,但不希望因為「正名」而影響了原本和諧、非常合作的勞資關係,甚至有非理性脫序行為的發生。
  「正名」到底有沒有它的急迫性與正當性,往往員工因為習慣了反而感受不到它的意義,在這裡要舉一個最近的例子供大家參考。這個月初,本人曾在總統府接受「德國通訊社」社長的專訪,這位社長是第一次訪問台灣,他先搭飛機到東京然後再轉來台北,因為他的秘書不知道「華航」是百分之百道地的台灣公司,而且每個禮拜有六班班機由德國的法蘭克福直飛台北。連世界第一流的新聞通訊社都分不清楚「中華航空公司」是台灣國家的航空公司,我們又如何期待他們能瞭解「中國鋼鐵」不但不在中國,而且根本就與中國完全無關。
  隔壁的「中國造船」,現在已經正名為「台灣國際造船」,一牆之隔,一邊是台灣、一邊是中國,大家是不是覺得很奇怪?難道心裡面都沒有半點的質疑。「正名」這個議題,歸根究底是認同的問題。如果有心,再困難也要積極推動;如果無心,再簡單也是問題重重,前不久我說過,要做很簡單,不做理由一大堆,可以有一百個、甚至一千個理由。過去命名為「中國造船」、「中國鋼鐵」、「中華航空」,只因為當時的執政者心中只有中國沒有台灣,不但自己不認同台灣,更不准老百姓認同台灣,一心一意的要強化與中國的連結。今天絕大多數的民眾所認同的是台灣,認為台灣是我們最美麗、最有力,也是最好的名字,大家是不是也可以換個角度嚴肅看待這件事情。
  時代在變、觀念也在變,不要因為習慣了就堅持一切都不能改、不能動。過去在老蔣總統的時代,各種國家慶典,司儀都會帶頭喊:總統萬歲、萬歲、萬萬歲,而總統府就叫做「介壽館」,前面的馬路叫「介壽路」,這種個人崇拜的行為,現在全部都改了。過去總統府前面的廣場豎立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自由民主統一中國」的大標語,每一個字將近有兩層樓高,一直到本人上任以後才把它拆掉,如果繼續留到今天,不是又多了一個歷史的笑話嗎?
  「中國鋼鐵」要「正名」,絕對沒有否定或抹煞各位辛苦努力打拼的成果,而是要一次表達對台灣這塊土地的認同,並貫徹「名實相符」的態度與堅持,怕中鋼被誤會成中國的鋼鐵公司,不想繼續混淆下去。大家應該都聽過「指鹿為馬」的故事,明明是「鹿」,但懾於政治的權勢,全朝文武百官同聲應和那是「馬」。明明是在台灣高雄,但卻要取名為「中國鋼鐵」,當年「鹿」為什們會變成「馬」,而今天「馬」是不是應該「正名」為「鹿」,箇中的含意值得大家仔細的玩味與深思,個人無特別的成見,如何做由中鋼員工討論,要有區隔,不會混淆被誤認為中國的鋼鐵公司,這是本人最大的請託。
  最後,要再一次感謝大家的邀約,預祝公司今年的營收與員工的獎金再創歷史新高,並敬祝在場所有的先進朋友,身體健康、諸事如意。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