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6年03月17日
副總統出席「民主三月世代對話」活動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下午出席「民主三月世代對話」活動,對鞏固台灣民主提出期許與勉勵。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民主三月」四個字很有意思,因為,在台灣許多與民主有關的運動都在三月發生,例如野百合學運、總統大選等;不過,另一方面,三月似乎也隱藏著血腥的記憶,例如228事件的發生,並不是在2月28日,而是3月8日展開連續一個月的鎮壓清箱,造成台灣人民慘痛傷亡;1996年台灣首次進行人民直選總統、副總統,中共沿海試射飛彈,也在3月;中國妄圖為武力侵犯台灣取得法源依據的「反分裂國家法」通過,同樣是3月,因此,該如何定義3月,值得大家好好思考。
  如何探討民主?副總統表示,她願意以時空座標來討論此一嚴肅的課題,她指出,據美國「自由之家」2007年所做的報告,亞洲自由國家從2個增為6個,包括印度、印尼、南韓及台灣這些新興的民主國家,而「部分自由」國家則由11個降至8個。儘管自由民主有此重大成就,但亞洲仍有10個「不自由」國家。全世界5個共產國家,4個在亞洲,這些都是與中國有相當關係。而台灣與南韓的民主發展受到極權的強大威脅,但仍不受影響,在民主的進程上有長足進步,則是突顯兩個國家民主政治的成功。
  副總統表示,由以上可知,民主是超越宗教,同時更是21世紀的核心價值,放眼全世界,民主絕不是一夕之間開花結果,而是多少人奮鬥與犧牲才得到的成果。她語重心長地說,在場有許多民主鬥士,民主對他們而言代表的是流血、犧牲,甚至是家破人亡,然而,對於年輕一代,民主象徵什麼?值得仔細思量。
  對於今天座談主題「如何鞏固民主?」,副總統也表達看法,她認為,實現民主應有五大支柱: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以及政黨與媒體正常運作。讓台灣民主得以深化與鞏固,靠的就是這五大支柱共同努力。至於在民主發展路途上,我們應作何反省?她指出,台灣的選舉制度應進一步檢討,當今選舉制度、文化,應以新的方式,讓我們的選舉能更加省錢、省力,並選出最好的人選;此外,法治精神的建立也相當重要,因為,我們要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法律之前人人平等,過去是法不及於權貴,但現在已全然平等,不過,也不能過猶不及,程序正義與正當同樣十分重要,任由爆料就查察甚至起訴,侵犯了人權,也不是正向發展。另外,修改惡法或舊法,尤其是戒嚴時期留下來的許多不合時代的法令,應該有所調整,才能切合真正需要;同時,也要注意到性別平等,所謂性別平等不是強調男性或女性沙文主義,而是真正做到性別主流化、正常化。
  副總統強調,民主應該是生活化的一件事,在日常生活中,舉手投足都能顯現民主素養,那才是真的民主深化。她提及,現今媒體輿論,往往使用「四大天王」幾個字,這不是民主字眼,她呼籲外界不要再使用「四大天王」,也不要再有所謂「駙馬爺」的稱謂,那是封建時代的言語,倘若媒體要真正扮演民主五大支柱之一的角色,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也就是去除一切反民主的語言與文字。
  副總統告訴與會者,以往有句流行語「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不是民主,只要違法,損害別人,就是不可以,大家應該有此觀念,共遵共守,讓法治站在每個人心間,終結威權與特權,實現自由、民主與人權的普世價值。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