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6年03月03日
副總統參加「國門之都,慶元宵」活動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下午回到桃園故鄉參加「國門之都,慶元宵」活動,向鄉親拜晚年,祝福大家新春快樂。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以「回家的滋味真好!」一語向現場滿滿鄉親問候,贏得熱烈掌聲。她表示,今年大年初一時陳總統邀請她一同回到台南縣官田鄉發送紅包,及品嚐炒米粉與魚丸湯,然而,她沒有紅包可以分,因此就想到元宵節時可以請鄉親們團圓吃元宵,才有今天的設宴,因此,今天湯圓會的想法之所以實現,也要感謝陳總統。
副總統表示,今年是228事件60週年紀念日,當時桃園縣許多地方,包括南崁、龍潭等,很多鄉親都經歷過事件折磨,今天她要拜託大家,繼續追求真理、真相。同樣地,桃園鄰近地區,例如慈湖、角板山行館等,也都與蔣介石有相當關係,此外,桃園國際機場是國人共同的驕傲,但是過去用的卻是他的名字。副總統指出,她在擔任桃園縣長任內就提出中正機場正名案,也曾替桃園鄉親向總統建議,現在總統已將中正機場正名為台灣桃園機場,還給所有桃園鄉親,她要代表桃園人向總統致上最高謝意。
副總統也表示,桃園縣在現任朱立倫縣長建設下,縣政發展在遠見雜誌及其他媒體評比下均高居全國首位,她相當感佩朱縣長的努力,同時,也感謝朱縣長沒有忘記肯定她在桃園縣長任內所做的規劃與奠下的基礎,希望未來桃園的建設與發展能更進一步,這要靠鄉親與政府的共同努力,才能達成。
副總統回想,當時她在競選桃園縣長時,陳總統時任台北市長,主動出面擔任她的競選總幹事,沿街為她向鄉親拜票,終於順利當選,陳總統當時的熱心,讓她十分感動,因此她能有桃園縣長的歷鍊,也要感謝陳總統。隨後,1999年3月份,當她以桃園縣長身份即將前往美國訪問時,接獲陳總統來電,說有要事商議,但因登機在即,因此兩人講定回國後再談,然而,陳總統告訴她,10天後他也將訪問蒙古,回來再覓時間,就這樣兩人的見面又遭到延宕。當時是2000年總統、副總統大選前夕,她原本受託協調黨內總統候選人,但沒想到陳總統竟開口邀請她擔任副手,共同角逐2000年總統、副總統。就這樣,兩人從台灣頭到台灣尾,走遍各鄉鎮縣市,上山下海,學會十八般武藝,4年下來,第一任結束,她本想讓賢,但陳總統送給她「最佳搭檔、最佳輔佐」一句話,讓兩人再度一起打拼。
副總統幽默地告訴桃園鄉親,在兩人共同為連任努力時,沒料到在台南縣一場槍擊中,陳總統與她皆中彈,她才瞭解到,原來她也是「最佳防彈衣」,子彈劃過她的膝蓋與陳總統的腹部。現在回想,她的劫後餘生不啻神的奇蹟,因為在槍擊事件一週前,她才遭受腳傷,因不良於行,卻仍堅持走完競選行程,因此當天下午她才坐在高腳椅上,設若她當時也是站著,後果恐怕不堪設想,想來應是腳傷反而保護了她,這段經歷讓她想到選舉就會怕,因為那是提著腦袋瓜,在生死門前走了一回。
副總統表示,競選很難,選上後治國更艱難,即便如此,她非常敬佩陳總統對治理國家發揮智慧與努力,她列舉五項對陳總統十分肯定與佩服之處:
第一、徹地落實軍隊國家化:擺脫以往以黨領軍的陋習,讓軍隊真正屬於國家所有。
第二、改善重北輕南、忘中部的情形:總統親往南部視察關心,更在中部成立新機場與科學園區,對東部建設也付出相當關注,真正做到全國平衡發展。
第三、實行首都外交、元首外交:陳總統每年赴訪友邦,行遍世界,擴展台灣國際空間與能見度。比起以往歷任元首有過之而不及。
第四、促進國家正常化:陳總統心心念念是將台灣建設成為一個正常、完整、偉大的國家,並在此原則下,積極進行正名運動。上午,陳總統才前往高雄為台船(台灣國際造船廠)主持揭牌儀式,非常讓人感動。
第五、實現人權立國:她親眼見證總統將人權立國的理念發揚光大,因為總統將他人的人權看得比自己的人權還重要。特別是紅衫軍大規模抗議那段時間,9月9日大遊行、9月15日圍城、10月10日國慶日的鬧場,連她都擔心國慶日當天在外賓面前會有狀況發生,但陳總統卻冷靜以對,更從未想過以公權力來對抗這些抗議活動,這就是真正的人權理念。因為,人權不是只保護自己人權,而是維護他人的人權,陳總統即使在自己人權受到傷害時,想到的仍是別人的人權。事後,她在接見來台參加國慶外賓時,他們均表示見證了台灣的民主,可以說是上了可貴的民主一課。副總統表示,民主不是口號,人權也不只是信念,如同陳總統一般,以大局為重,維護他人人權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權捍衛者。
副總統向現場鄉親強調,只有陳總統才是我們的總統,除了陳總統之外,其他人都不能稱為總統,因此,如果稍後鄉親不慎說錯話,她會生氣。但是,對於鄉親在她幾次競選過程中,全面的支持與鼓勵,她除了表達感謝,還有內心最深的感動,她想到一句話「政客擔心的是自己下一屆是否仍會當選,政治家關心的是下一代的幸福」,她追隨陳總統7年,歷經許多波折與挑戰,2008年後,或許會有新的挑戰與困難,但她期盼,大家不要給陳總統任何壓力,尤其在陳總統要將台灣建設成為一個正常、完整、偉大的國家之時,他會審慎考量2008年有誰可以繼續這項歷史大業,完成台灣人的歷史志業。
副總統再度表示,台灣人未來有三大志業,一是台灣正常化、二是台灣與中國關係正常化、三是因應全球化時代來臨,台灣也應全球化。而這才是2008年國家領導人最重要的歷史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