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6年01月23日
副總統出席世界民主社群亞洲區會議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下午出席世界民主社群亞洲區會議,並以英文致詞。
  副總統致詞時除感謝訪賓遠道來台參與會議,並強調,民主社群對於民主的散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而亞洲國家在民主發展方面已有相當程度的發展,因此,此次會議的舉辦有其代表意義。
  副總統表示,台灣民主化運動的象徵是白色百合,民主就像花朵一樣,需要好的土壤和水分才能開花。一個堅強的公民社會就是健康民主賴以生長的好土壤,而其他民主社會的支持就是能夠滋潤每個被壓迫國家內部自由種子的水分。她期盼,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讓民主的花朵能在全亞洲開放,使全世界的人們都能享受民主的收穫與果實。
  副總統致詞中譯文如下:
  午安。本人謹代表台灣政府與人民,歡迎來自25國的民主運動夥伴們參加民主社群亞洲區會議。
  在這個全球化加速的世紀裡,通力合作對於民主的散播更為重要,而民主社群即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亞洲。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及極權政體均發源於此,有些民主蓬勃發展國家在此發跡,而五個僅存的共產國家中也有四個位於亞洲。因此,亞洲是在意識型態戰爭中爭取民心的前線。
  過去三十年間,亞洲國家的民主化已有一些進展,根據美國「自由之家」2007年的報告指出,亞洲自由國家從2個增為6個,包括印度、印尼、南韓及台灣這些新興的民主國家,而「部分自由」國家則由11個降至8個。儘管自由民主有此重大成就,但亞洲仍有10個「不自由」國家。而近年來,本區域也遭逢了一些挫折,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泰國軍事政變。另外更為棘手的是中國、緬甸及北韓對政治運動人士的迫害更甚以往,手法更為老練。這不僅是地域性的現象,也是一種「自由停滯」的全球性趨勢,「自由停滯」一詞是「自由之家」在這份報告中用來描述自1998年起自由國家的數量即未增加的事實。
  這種停滯的原因之一是集體阻擋民主改革所造成的結果。隨著自由民主的思想傳播全球,集權政體也合力要去推翻這股浪潮。例如「上海合作組織」(由中國、俄國及若干中亞國家組成)堅持其成員擁有選擇「自己的發展路線」的權利,並據以攻擊民主的協助。而用這樣的「主權」宣示作為持續壓迫人民的藉口,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一些政權在迫害異議份子時都會強調國家安全的重要,而許多國家更辯稱民主在文化或宗教上與亞洲格格不入。
  而要反駁這些論調的最好方法就是分享亞洲民主化的成功例子,譬如,印度的民主化和經濟成就顯示,繁榮與民主之間並無需妥協;印尼成功的故事顯示,即使是世界上最大的回教國家也能擁抱自由與人權的普世價值;而台灣與南韓的民主化不僅顯示民主也能在傳統儒教國家滋長,更顯示即使是在敵意與軍事威脅之下,民主還是可行的。事實上,這兩個國家蓬勃發展的民主就是對抗軍事擴張及政治孤立的最佳利器。
  類似南韓,台灣的民主是條漫漫長路。20世紀初期,台灣人曾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爭取更大的政治自由,後來因二次大戰以及國民黨實施38年戒嚴的高壓統治而中斷。儘管艱辛,台灣一萬多位政治運動人士還是爭取到我們今天所享有的自由。
  本人在自身40年的奮鬥過程中,一向扮演開路先鋒的角色。1970年代初期,當時台灣還在戒嚴時期,本人就首創台灣的女權運動。而作為一位女權運動者,本人瞭解追求性別平等的戰爭必定伴隨著政治權力的戰爭,如果一個民主社會的半數人口無法擁有和另外半數人口相同的權利與自由,那麼它就不是一個民主社會。同樣的,沒有同等的法律保護和公平的政治參與,女權運動也無法適當保護婦女並讓她們享有權利,本人將這樣的過程稱為「左手女權,右手民主」。女權運動是台灣第一個公開性與大眾性的社會運動,同時也是後來讓台灣邁向民主化的各種社會運動與政治運動的先鋒。本人先是提倡女權,之後才參與反對運動,推動政治改革,後來並因此而入獄。
  本人也因此瞭解到光作為一個反對力量是不夠的,必須成為一個改革的力量才行。因為相信乾淨而公正的選舉是真正民主的基礎,故本人曾發起一項「乾淨選舉運動」,盼能消除台灣選舉中嚴重的買票及腐敗現象,後來本人也參與台灣的憲政改革。現行的中華民國憲法是在1946年為全中國所設計的,其中很多政府結構並不適合台灣,因此要建立一個健全的法治基礎和有效治理,憲法的改革與修訂是必要的步驟。
  為了讓台灣在海外能獲得更高的認同,並同時將國際民主社群帶進台灣成為改革的力量,本人也積極參與國際社會。由於本人曾列名於國際特赦組織的良心犯名單之中,因此便在被關6年出獄後,努力將國際特赦組織以及人權的積極發展項目介紹到台灣來。而國內對改革的呼聲加上對國際社會的參與,更因而加速台灣的民主化,才有1996年的首度總統直接民選以及2000年的政權和平轉移。
而本人最重要的一步是在2005年創立「民主太平洋聯盟」,「民主太平洋聯盟」是由28個太平洋地區的民主國家,為了促進該區的民主、和平與繁榮而組成的國際組織,而為了進一步加強全球對民主的努力,「民主太平洋聯盟」更在其會員國國會議員的支持及參與下,成立了「太平洋國會連線」,作為追求民主鞏固與更佳治理的平台。
  台灣民主的道路是由追求性別平等與政治自由開始的,隨後則是有關選舉與憲法的體制性改革。台灣的民主正趨於成熟,並正從一個國際努力成果的接受者,經由「民主太平洋聯盟」的努力,轉變成為一個發動者。這樣的經驗顯示,民主不可能是一蹴可幾的,必須從國家的內部成長而來。因此,加強公民社會和增加國際參與,就是不自由國家打破改革最後障礙的關鍵,也是部分自由國家用以轉變成為完全自由國家的要素。
  這就我們要共同努力的原因,不只是為了交換戰爭故事或彼此拍拍背膀而已,我們必須要讓公民社會獲得力量,必須支持被壓迫國家中的社會運動,因為他們是這些國家發展民主不可或缺的觸媒。
  台灣民主化運動的象徵是白色百合,民主就像花朵一樣,需要好的土壤和水分才能開花。一個堅強的公民社會就是健康民主賴以生長的好土壤,而其他民主社會的支持就是能夠滋潤每個被壓迫國家內部自由種子的水分。讓我們共同努力,使民主的花朵能在全亞洲開放,讓我們共同努力,使全世界的人們都能享受民主的收穫與果實。謝謝。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